熱心網友
呵呵,你用了個號稱,當年法國的陸軍也號稱陸軍之王,法國陸軍也是天下無敵,但最后還不是被打敗?我只能說,沒有永遠的英雄,因為英雄的時代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難道不是嗎?首先,強大的陸軍士氣最重要,這就要給他們榮譽感,以激發他們的士氣,然后,讓他們愿意為一個偉大的領袖而戰斗,或是為了一個什么偉大的信念而戰斗,在此基礎上,還要有一個非常棒的指揮官來在他們身上顯示自己的指揮藝術。當年拿破倫就是這樣,他老是給士兵們最高的榮譽,當然,要獲得這種榮譽就要付出代價,而為了這種別人得不到的榮譽和自豪感,法國兵拼命的戰斗以獲得這種在一般人看來很可笑的榮譽。戰爭也造就了拿破倫,他的士兵們到了最后只是為了他而戰,因為跟著他,永遠都可以在戰場上戰敗對手,因為他可以使敵人聞風喪膽,使當時的法國成為歐洲的中心,在他的旗下戰斗是高貴的。這一些,在所有的軍事院校中都會教授給學員們,這些未來的軍官屢試不爽。而在中國,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什么裝備那么差的中共部隊從開始的紅軍到解放軍期間都那么能打?因為這些來自鄉下及城市的進步青年的武裝有一個信念,那就是黨的事業,黨的事業就是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為中國的美好未來打天下,說白了,就是為了他們的親人,他們自己去打天下,再加上很多對于國民黨的反面教育,當然,這些教育一般是真實的,使他們恨透了敵人,就像要戰斗之前,先給士兵看一場《白毛女》的演出,使得群情激奮,從而在以后的戰斗中毫不手軟,通往直前。這是好的指揮官的領導策略,也是陸軍必勝的關鍵所在,這比國民黨的大煙泡和大洋好用多了。再加上解放軍對毛主席的忠誠,對戰事的信心,使得他們戰無不勝,當然,我說的原因有些片面,但也可以講明白了,其實,軍隊戰無不勝是靠的領導、士氣、忠誠和無畏。這一些都是指揮官及當時的情況而定,而現在的情況還是個未知數,因為解放軍已經幾十年沒有打過仗,實在不知道是否還會天下無敵。
熱心網友
以前有個節目,叫“歷史轉折點”。例如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導致亞歐絲綢之路中斷。客觀上開創了歐洲主導的大航海時代---直接利益驅動是為了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對后來的現代歷史發展來說,可謂絕對的十大戰役之一,呵呵。中國的李自成、清的“一片石之戰”也可謂“歷史轉折點”。滿清入關徹底摧毀了中國資產階級萌芽,使中國沒能走上資產階級道路,在小農經濟里繼續停滯。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歷史轉折點”。
熱心網友
+不敢拉,現在不正在加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