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女性月經周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調控卵巢功能的上級機構(下丘腦和垂體)與卵巢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每一個月經周期中,卵巢發生一系列形態和功能變化,包拓卵泡的發育、成熟、排卵、黃體生成以及雌激素、孕激素的周期性分泌變化。 這兩種性激素的分泌變化導致子宮內膜也經歷了一系列形態和功能變化。卵巢的這些變化是由于腺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變化所引起的,而腺垂體的分泌又受到到下生腦激素的控制。此外,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對腺垂體和下生腦還可呈現反饋作用以調節它們的活動。總之,月經周期實質上就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周期性功能變化的一種外在表現。每個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的變化可分為3個階段。(一)月經期歷時4-5天。由于血液中孕激素和雌激素降到最低水平,同時由于子宮所產生的前列腺素共同導致螺旋動脈痙攣從而瓦解內膜的血液供應。這將引起內膜及其血管壞死脫落,如此造成的出血可將死掉的內膜沖入子宮腔內。另一方面,前列腺素的增多還可導致子宮肌層的收縮,這有助于血液和內膜從子宮腔排出,但也可引起伴隨經期出現的痛經。(二)增殖期(就卵巢的變化而言又稱卵泡期)歷時約10天,即月經周期第5-14天左右。此期是由于卵泡生長,分泌的雌激素愈來愈多,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從而對子宮內膜產生修復作用。因此,內膜逐漸生長增厚,子宮腺體也隨之生長。(三)分泌期就卵巢的變化而言又稱黃體期,歷時14天左右,即月經周斯第15-28天。這期是由于上一期末,成熟的卵泡排卵后生成黃體,黃體所分泌的孕激素作用于子宮內膜的結果。孕激素能使已增厚的子宮內膜中血管增生、充血,并使子宮腺體擴經彎曲而分泌粘液。這些內膜變化有利于受精卵著床(受孕)。假如這次月經周期中未受孕黃體就會由于得不到有關激素的支持作用而發生萎縮,從而停止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當血液中這兩種性激素降到極低水平時,肥厚的子宮內膜由于失激素的支持而發生壞死,出血和脫落,從此開始進(月)經期。雖然月經周期的一系列變化在體內是自動形成的,但人的精神心理因素可以通過下生腦影響這種自動性周期變化。例如,劇烈情緒波動、環境改變或懷疑自己受孕等,都可引起月經周期的紊亂。。

熱心網友

正常生理現象,可以問您的小學生物老師

熱心網友

 也許還你記得在課堂上老師講解月經周期時你的傻笑和羞澀?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講那已是久遠的事情,作為成年人,需要重新溫習基礎知識,掌握最新的信息,選擇正確地避孕方法。  基礎知識:   正常的月經周期是28天,排卵發生在月經開始之時的兩周之后和下一次月經開始的兩周之前。  但是“正常的周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尤其對十幾歲的青少年和即將到更年期的婦女。幾乎任何事情都會導致月經周期不規律,包括緊張,疾病,最近所服的藥物或采用激素避孕方法等等。根據上一次月經開始的時間預測下一個周期是不可能的,所以使用安全期避孕法是非常不可靠的。  很多婦女對在安全期懷孕感到很困惑,試圖預測一段時間可以安全地進行性交而不用擔心懷孕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排卵時性交也是很危險的。雖然卵子存活期只有一天,但精子卻可存活五天。所以你在排卵的前五天做愛都有可能懷孕。  認為在月經期間進行性交是不可能懷孕說法也是一種謬論。如果你的月經持續7天,精子存活五天,月經周期小于28天,你也有可能懷孕。  一次月經的流量取決于經期的長短和她是否服了避孕藥。通常一次月經損失的血量小于3盎司。  月經對性欲的影響:  對大多數女人來講,月經周期和與之相關的激素并不顯著地影響性欲。她們可能會在排卵期的前后,甚至在月經期間感到性欲增強。但性欲因人而異,它有可能受激素水平的波動和疾病,新生嬰兒,緊張疲憊等等因素的影響。你的性伴侶的性欲也會變化,所以相互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更年期后有一些婦女性欲會減弱,有些反而會增強,因為在更年期后不用再擔心懷孕,而且他們的孩子也離開了家。  避孕:  女性經常對各種避孕方法的有效性感到疑惑。理論上,使用避孕套或子宮帽是非常有效的避孕方法。但事實卻因為不會正確地使用而使有效性大大降低。避孕藥更容易正確地使用,而很多女性常常忘記它。  何時應該看醫生:  健康的婦女應該一年進行乳房,腹部,骨盆檢查和奶頭清洗。如果發生以下癥狀,需要馬上看醫生:  你的月經周期小于21天或大于35天  你的經期常常不規律  你的月經持續時間大于一周  你的月經流量比正常要多  經期的疼痛超出了你所認為的正常狀態。  性交疼痛是不正常的,需要進行診斷。因為接近更年期很多四十多歲的女性往往忽略經期的不正常現象,但這時她們患癌癥的幾率增大。  如果女性有一端時間沒有來經,需要馬上就診,因為不來經有可能導致子宮內癌癥前期的變化。**************** 育齡婦女和靈長類雌性動物,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資助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并伴隨出血的周期性變化。這種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稱月經。月經周期是由下丘腦、垂體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 在月經周期中出現下列的變化過程:①女性達到 青春期后,在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下,垂體前葉分泌刺激素(FSH)和少量黃體生成素(LH)促使卵巢內卵泡發育成熟,并開始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骨膜發生增生性變化;②卵泡漸趨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漸增加,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又通過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反饋作用,促進垂體前葉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為明顯,形成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③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黃體,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期子宮內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長且機能分化,轉變為分泌期內膜;④由于黃體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血中這兩種激素濃度增加,通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和垂體,使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黃體生成素減少,黃體隨之萎縮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減少,子宮內膜驟然失去這兩種性激素的支持,便崩潰出血,內膜脫落而月經來潮。此時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濃度降低,解除了對下丘腦 -垂體的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又可增加,并開始下一個月經周期。第一次來月經稱初潮,初潮的年齡多數在13~15歲。初潮的早晚和氣候、遺傳及健康狀況有關,如果女孩到18歲還未來月經,應考慮為病態,要進行查治。初潮標志著青春期的開始。青春期卵巢的功能還不穩定,月經周期也不規則,初潮后,往往相隔數月,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再來月經,以后就逐漸接近28~30天行經一次。有規律的月經周期,其兩次月經間隔的時間一般不少于20天或多于45天。正常月經持續的時間為2~7天,多數為3~5天。出血量平均約50毫升,但少至20毫升,多至100毫升。月經血色暗紅,因經血內含纖溶素,可防止經血凝固。流血多時纖溶素不足而有血塊形成,如月經期過長或經血量過多、過少,都屬異常,要進行診治。***********怎樣根據月經周期來推算排卵日期? 月經周期是指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伴隨著這種出血,卵巢內應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有增生及分泌的變化。 月經的正常與否常從周期,經期及月經量來加以判定,推算排卵期是指排卵發生在月經周期的第幾天,所謂月經周期即從本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距下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之間相隔的天數,通常一次月經周期分為三段,排卵期前稱為滬泡期,排卵期及排卵期后稱為黃體期。黃體期的時間基本固定不變約為14天左右,假如月經周期為28-30天的婦女,她的排卵發生在周期的第14天至16天,若周期為40天婦女,她的排卵期在月經的第26天左右,知道了排卵日再來推算安全期就較容易了,除去排卵日前后共10天外的其它時間為安全期,一般說月經來潮前的安全期更可靠,而月經干凈后的安全期有時并不安全,這是因為排卵有時會受性興奮的沖動,比預計的日子提前了,就造成安全期避孕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