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關于句子系統的教學問題 中央電大 胡吉成 ( 2004年09月06日) 一、句子可以從哪些角度分類? 句子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教材主語從表達、結構、特征三個角度進行了分類。這樣分類的好處是,可以認識不同句子的表達作用和句子結構的特點,有助于正確使用句子。 1.從表達角度看,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呼應句五類,這五類句子反映了句子的幾種最基本的用途。這個角度劃分的句子通常叫做句類。例如: 什么人他都特別熟悉。(陳述句,敘述事實) 嚴禁吸煙!(祈使句,發出命令或請求) 他都認識什么樣的人呢?(疑問句,提出問題) 萬里長城多么雄偉壯麗啊!(感嘆句,抒發情感) (你馬上去。)好!(呼應句,表示呼喚或應答) 2.從結構角度看,句子首先可以分為單句和復句兩大類,單句是由一個結構成分簡單或復雜的詞組構成的,復句是由兩個以上的單句作為分句,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構成的。句型就是句子的結構類別,單句和復句還可以進一步劃分下位句型,我們在后面單獨介紹。 3。從結構特征角度觀察,也就是根據句子謂語中的某些特殊成分觀察,可以給句子分析出不同的特征類別,這樣的句子類別通常叫做句式。句式主要有是字句、有字句、遞系句、雙賓句、把字句、被字句、比字句、是…的句。其中,遞系句、雙賓句、把字句、被字句要求作為學習的重點,要注意弄清楚其結構特點、涉及到范圍、層次分析要求等內容。 分析是句子部分的主要內容,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句子的表達類別分析、句型分析、特征類別外,還有句子的單句的下位句型分析、語義分析、層次分析、變換分析等等,這些分析都是學習句子需要掌握的內容,平時學習要注意弄清楚句子不同角度的分析類別,注意不要把不同角度的分析混為一談,這些分析,其結構是有交叉的。比如表達類別屬于同一類型的句子,結構類別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反之亦然,結構類別相同的句子,表達類別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因為觀察角度不同,其劃分出來的類別之間沒有對應關系。 二、確定單句句型要注意哪些問題? 句型是句子的結構類型,因此,分析一個單句的結構特點,確定單句句型主要考慮其句法結構方面的因素,與句法結構無關的因素不影響句型的劃分。 第一,修飾語的增減不影響句型的劃分,一個句子,如果前面增加了句首修飾語,句中增加了獨立語,謂語前面增加了狀語,都不影響句型,或者說仍然是同一句型。例如: 腐敗分子被抓起來了(動詞謂語句,動詞性述補謂語句) 昨天,腐敗分子被抓起來了(句首修飾語不影響句型) 據報道,腐敗分子被抓起來了(獨立語不影響句型) 腐敗分子上個星期被抓起來了(謂語增加狀語不影響句型) 以上四個句子都是動詞謂語句。 第二,句子的語氣、口氣變化不影響句型,只要句法結構沒有改變,句型相同。例如: 你去圖書館。(陳述句,動詞謂語句) 你去圖書館嗎?(疑問句,動詞謂語句) 你必須馬上去圖書館!(祈使句,動詞謂語句) 第三,句子的語用或修辭方面的變化不影響句型。句子成分的組合具有線性特點,順序是比較固定的,例如主謂一定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后,述賓就一定是述語在前賓語在后,但是在實際應用中,處于語用和修辭表達的需要,句子的語序進行了調整,語序發生了變化,這種情況仍然屬于同一句型,而不是不同句型。例如: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動詞謂語句) 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動詞謂語句) 這部電影太精彩了。(形容詞謂語句) 太精彩了,這部電影!(形容詞謂語句) 第四,語音因素的變化不影響句型,例如句子成分之間的停頓、不同句子的重音差別等不影響句型。例如: 他這個人確實是有不少壞習慣。(動詞謂語句) 他這個人,確實是有不少壞習慣。(動詞謂語句) 他說李老師明天來輔導。(動詞謂語句) 他說,李老師明天來輔導。(動詞謂語句)。 我昨天看的是話劇。(“昨天”重讀,動詞謂語句) 我昨天看的是話劇。(“話劇”重讀,動詞謂語句) 第五,語義變化不影響句型。同一個句子中名詞的語義有不同理解,不影響句型。例如: 雞吃完了。(“雞”是受事,動詞謂語句) 雞吃完了。(“雞”是施事,動詞謂語句) 第六,注意聯合詞組和主謂詞組充當謂語的句型劃分。聯合詞組充當謂語,由聯合的成分性質決定句型,聯合的是名詞性成分,歸入名詞謂語句,是動詞就歸入動詞謂語句。主謂詞組充當謂語,屬于主謂句的下位句型,不再根據謂語的性質分類,與一般主謂句的名詞謂語句、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的分類依據不同,這里是按照結構而不是按照性質分類。 三、應該按照什么樣的步驟確認句型? 句型的確認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句型,因此句型的確認必須按照層次關系層層確定,從上位到下位,確定了上位句型,再分別確定下位句型,下位句型根據需要再進一步劃分更下一層次的句型。現代漢語句型確認有四個方面的層次: 第一層次:劃分為單句和復句。 第二層次:單句可以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大類,復句可以分為聯合復句和偏正復句兩大類。 第三層次,對第二層次的四個類別再分別確定下位句型,單句主謂句的下位句型由謂語的性質確定,例如主謂句可以根據謂語的性質分為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名詞謂語句等等。我們本科教材單句句型基本上在確認在這一層次上。聯合復句和偏正復句也可以進一步分類。 第四層次:對第三層次的句型進行再分類,一般在這一層次主要是對動詞謂語句進行分類,因為動詞謂語句是最復雜、類型最多的,形容詞謂語句和名詞謂語句一般不再分類。動詞謂語句的下位句型,主要根據謂語的結構類型確認,有這樣一些: 我們認真學習。(動詞謂語,狀語不影響句型) 我們學習計算機知識。(述賓謂語) 我們學習完了。(述補謂語) 這本教材我們學習了。(主謂謂語) 我們出去到操場上散步。(復謂謂語-連動謂語) 我們請他做時事報告。(復謂謂語-兼語謂語) 一般到這一層次句型就確認完了,但是也可以根據研究需要進一步分析,比如根據賓語的性質、補語的性質再進行分類等等。我們教材在第四層次沒有進行常規的句型分析,而是根據主語和謂語動詞的關系對第三層次的動詞謂語句進行了分類。分為施事主語句、受事主語句、工具主語句、處所主語句。 下面我們結合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句子分類給出一個句子類別表: 四、主謂句有哪些下位句型? 主謂句是單句中最重要的句型,根據充當主謂句的謂語的詞組的性質,主謂句可以分為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名詞謂語句、主謂謂語句四類。 1.動詞謂語句:由動詞性詞組充當謂語的是動詞謂語句。例如: 我們熱愛新中國。(述賓詞組構成謂語) 老王昨天請我看了電影。(復謂詞組構成謂語) 李兵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述補詞組充當謂語) 計算機已經全賣了。(狀中偏正詞組構成謂語) 2.形容詞謂語句:由形容詞性詞組充當謂語的是形容詞謂語句。例如: 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形狀中偏正詞組構成謂語) 我們的家園溫馨美麗!(形容詞聯合詞組構成謂語) 她悲傷得吃不下飯。(述補詞組構成謂語) 3.名詞性謂語句:由名詞性詞組充當謂語的是名詞性謂語句。例如: 桌子五張。(量詞詞組構成謂語) 魯迅紹興人。(定中偏正詞組構成謂語) 明天元旦節。(時間名詞構成謂語) 我買的衣服。(普通名詞構成謂語) 4.主謂謂語句。由主謂詞組充當謂語的是主謂謂語句。例如: 豬肉一斤五元。(名詞性主謂詞組構成謂語) 這個人我肯定認識。(動詞性主謂詞組構成謂語) 那部電影的確情節驚險曲折。(形容詞性主謂詞組構成謂語) 要注意的是,一般教材,包括我們專科現代漢語教材,在主謂句的下位句型中沒有主謂謂語句這一句型,而是根據謂語部分的性質分別歸入名詞性謂語句、動詞性謂語句和形容詞性謂語句中去,這里將主謂謂語句單獨列出了,不再考慮這個詞組謂語的性質。 另外,專科教材在介紹述賓謂語句時指出,賓語一般在動詞后面,但是有三種情況賓語則在述語前面,比如在“一……都”格式中,賓語是疑問代詞或疑問代詞充當定語的定中詞組,全句是列舉形式。例如“他一個人都不認識”、“他誰都喜歡”、“他什么書都看”、“我這本書喜歡(那本書不喜歡)”等,本科教材全都歸入主謂謂語句。 主謂句以上四種下位句型,只要根據謂語性質確認即可,不要求再根據謂語類別細分。例如“我喜歡中國畫”,指明是動詞謂語句即可,不必指出是述賓謂語。 五、什么是語義?語義分析有哪些要求? 語義與詞義不同,詞義是固定在一個詞中的意義,語義是在語句結構中體現出來的意義,句子的語義主要是指句子中動詞與名詞之間的關系所形成的意義。例如“雷鋒學習開車”中,“雷鋒”發出動作行為,具有施事意義,所謂施事就是句子中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的發出者。在“全國人民學習雷鋒”中,“雷鋒”是動詞“學習”涉及支配的對象,是動作行為的接受者,具有受事意義,所謂受事就是句子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施事和受事就是兩種非常重要的語義,前面的兩個句子,同一個“雷鋒”,在句子中與動詞的關系不同,就具有施事和受事兩種不同的語義。 語義不是固定在詞中的意義,也不同于詞匯部分的言語義,言語義是通過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段獲得的臨時意義,例如比喻、借代、夸張、比擬等都可以產生言語義,而語義是在語句結構中通過詞與詞的關系體現出來的意義。 語義主要有施事、受事、時間、處所、工具、方式、目的等,各種各樣的語義都通過名詞體現出來,但與動詞密切相關,只有名詞與動詞結合才能產生語義。語義不同于詞義,單獨考察一個名詞,究竟是屬于何種語義,是無法看出來的。例如“孩子”,我們無法說出它是施事還是受事,還是別的什么語義,它只有與動詞結合,才能產生語義,例如“孩子笑了”中,“孩子”具有施事意義;在“我把書送給孩子”中,“孩子”具有受事意義,由此可見,名詞所表示的語義不是固定的,必須結合相關的動詞來分析認識。 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施事與主語、受事與賓語的關系,表示施事的名詞常常充當主語,而名詞賓語往往以受事居多,這就容易使人誤以為主語就是施事,賓語就是受事。其實二者之間是沒有直接對應的關系的,主語可能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賓語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施事,到底是何種語義取決于名詞和動詞的關系。一個詞是主語還是賓語取決于這個詞在結構中的位置,而一個詞具有什么樣的語義取決于它和動詞的關系,與在句子中的位置沒有關系。同時,句子中的施事和受事不一定都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也可能在別的位置上。例如: ① 我們熱愛美好的新生活。(主語是施事) ② 敵人完全徹底被打垮了。(主語是受事) ③ 老張昨天買了一本雜志。(賓語是受事) ④ 遠遠地飛來了一只老鷹。(賓語是施事) ⑤ 河堤被急流沖開了口子。(施事不在主語或賓語位置) ⑥ 老師把那盒粉筆用完了。(受事不在主語或賓語位置) 句子的語義分析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根據主語的語義性質給句子分類,二是分析句子的語義框架,三是歧義分析,主要是語義關系模糊造成的歧義。這里我們主要提示前兩個內容,第三個內容后面單獨介紹。 主謂句中的動詞謂語句,根據充當主語的詞與動詞的關系,也就是根據主語的語義,可以分為四種: 施事主語句:主語發出動作行為,例如“我們踢足球”。 受事主語句:主語是動作行為關涉對象,例如“敵人全部被消滅了”。 工具主語句:主語是謂語動詞動作行為憑借的工具,例如“毛線織毛衣”。 處所主語句:主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發生場所,例如“山里下了一場暴雨”。 分析句子的語義框架,就是要把句子中的名詞和動詞之間產生的語義分析出來,指明句子中各個名詞所表示的語義即可。例如: ① 我們消滅了敵人。 [施事-動作-受事] ② 敵人我們消滅了。 [受事-施事-動作] ③ 敵人被我們消滅了。 [受事-(被)施事-動作] ④ 我們把敵人消滅了。 [施事-(把)受事-動作] ⑤ 我們明天電話聯系。 [施事-時間-工具-動作] ⑥ 學生正在打掃衛生。 [施事-動作-結果] 六、怎樣運用變換分析法?有哪些要求? 句子的變換是語法格式有規則的變化,它能超越一個語法模式的范圍,對句子格式進行轉換,從而揭示不同句子格式之間內在的關系。利用句子的這種有規則的變化的方式分析比較句子內部結構層次關系的差異的分析方法就是變換分析法。 變換分析法是在層次分析法分析句子結構時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適應句子分析的需要產生的。變換分析法不但可以有效地揭示歧義句,而且還可以細致分析這些句子的隱性意義。例如“打人”和“挖坑”,都是述賓詞組,但是實際上隱性意義并不相同,因為“打人”的賓語“人”是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而“挖坑”的賓語“坑”,是動作行為的結果,所以“人”打不打都是存在的,而“坑”只有挖才有結果,不挖就沒有結果,人們把前者叫做對象賓語,把后者叫做結果賓語。我們可以通過變換方式看出二者的差異: a.打人 c。打傷了人 打的對象是人 b.挖坑 d。挖好了坑 挖的結果是坑 a式可以有箭頭右邊的兩種變換格式c的兩種格式,但不能變換為d式,b可以有箭頭右邊的兩種變換格式d,不能變換為c式。這說明,雖然都是述賓關系,其實動詞與名詞之間的隱性關系是各不相同的。 由此可見,變換分析法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句子分析方法,它不但可以比較合理地解釋和分化歧義現象,而且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和注意動詞在用法方面的細微差別,有助于我們認識理解組合結構的深層意義,而且也有助于我們把語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語法規律,從而指導我們正確地使用語言,提高語言運用的水平。 那么怎樣變換句子呢?句子變換有什么樣的具體規則呢?我們在下面分別說明: 第一,增減成分 在句式變換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增減或刪除某些成分。例如: 門沒有鎖門沒有上鎖。門沒有鎖上。 父親的回憶。我們聽父親回憶往事。 第二,移位 移位就是改變句子成分的順序。例如: 我喜歡藝術體操。藝術體操我喜歡。我藝術體操喜歡。 第三,替換成分 替換就是用新的成分代替原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例如: 父親在屋頂上曬花生。父親往屋頂上曬花生。 我今天上午看了一本書。這本書我今天上午看了。 以上幾種方法,在具體的句式變換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而不是使用單一的方法。例如“父親在屋頂上曬花生”,變換成“父親把花生曬在屋頂上”,既增加了成分,又改變了成分的位置。 第四,形成變換矩陣 這是句子變換分析法最重要的一條規則。因為變換是句式的變換,而不是具體的句子變換,同時,變換也不是孤立地就一個句子結構本身進行分析,而是要借助于其它的結構,其它一系列類似的變化來證明這種變換是合理的,而不是偶然的。所以變換不能是一對一的變換,而是一對多的變換,以形成聚合體的“多”證明這個句子的合理,證明變換的合理。例如“關心的是母親”是個歧義句,可以理解為母親關心別人,也可以理解為別人關心母親,這兩個意義我們分別稱為A式和B式,A式可以變換為C式,B式可以變換為D式,它們各自可以作不同的變換并與一系列同類結構形成矩陣,說明變換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