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對于你的問題,我不是太明白(麻煩你下次說的詳細一點),我就暫時理解為如何判別隨身聽的好壞。市場上現有的主流隨身聽大概可以簡單的分為四類:磁帶機,MP3,MD,CD隨身聽。磁帶機這兩年已經風光不再,這里也就不討論它了。后面這幾種都屬于數碼產品。 在這幾種數碼產品中,MP3可以說如日中天,品牌繁多、銷量巨大、外形多樣,可以說已經代替CD、MD隨身聽成為了市場上的主流。而MD隨身聽則因為日系廠家的壟斷,導致價格居高不下,白白浪費了它們在隨身聽發燒友中的口碑,在市場上的表現一直是不慍不火。CD隨身聽則因為體積上的先天不足,雖然有不少音質出色、外形優美、耗電量超低的精品,可是仍舊無法抵擋MP3和MD的雙重打壓,已經開始顯出廉頗老矣的勢頭。 購買隨身聽產品的前提 所謂前提,就是說買這種東西之前,我們要先考慮好,我買這個隨身聽到底是干什么的?當然是為了聽音樂,也有可能為了炫耀,不過這種用途在現在來說已經有些傻了,筆記本都降到那個價格了,誰還用這種東西作為炫耀的資本啊?所以,既然是要聽音樂的,那么我們首要考慮的是什么?不用說,自然是音質。 有人說,你買隨身聽還要什么音質啊?要音質你去玩玩真正的HI-FI產品,別玩隨身聽啊。似乎討論隨身聽的音質是不應該,隨身聽本身就應該是不要求音質的。 這絕對是一種錯誤想法。 隨身聽不管怎么分類都得算是一種音頻產品吧?我們要求隨身聽的音質,這和天經地義要求電視機的畫質音質好,空調器的制冷制熱能力強,洗衣機的洗衣護衣能力好,電磁爐微波爐的加熱能力強沒有區別。至于產品的造型做工耗電量雖然也很重要,但是那是在強調了產品本質之后的再選擇。冰箱不是要求省電嗎?我家的冰箱好幾年沒有耗電了——因為壓縮機燒了,現在早就沒有配件,無法修理了,只好扔在地下室。這種超級省電的冰箱賣給您,您要嗎? 隨身聽的音質一直是發燒友爭論不休的話題。在隨身聽發明以來的這么多年里頭,音質同質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即使在宣傳上以音質取勝的SONY、松下、夏普多款產品本身也沒有比其余的產品音質好多少。尤其是CD、MD這種已經步入成熟期的產品,如果要求不高中高檔機型的音質表現是完全可以滿足一般聽音需要的。就算是低檔產品,音質本身也沒有比中高檔的產品差很多。如果只為了聽聽流行音樂,這些產品同樣可以選擇,只要您可以忍受它們不太優秀的外觀和不太持久的電池使用時間就可以了。如果這篇文章我只是介紹大家買MD、CD的話,我就沒有必要把音質問題這么正式的探討了,其主要原因就是MP3的加入。市面上有一些不明來路不明品牌的MP3的音質并不能滿足哪怕最低的音質要求,唯一可以形容這種產品的中性形容詞為“能響”,所以我不得不將音質問題強調一下。 應該說,隨身聽在強調便攜性以及外觀造型的同時,的確很難兼顧優良的音質。但這個不代表我們能夠完全舍棄音質而只把注意力放在外觀上。外觀漂亮當然更好,但是音質一塌糊涂的咱們絕對不要。等您真的把音質確定了,再去考慮它的便攜性、外觀、耗電量等等方面。 確定這個最基本的條件后,咱們再具體說說這幾類隨身聽的選購。 MD ,CD隨身聽的選購 MD,CD發展到現在應該說不會再有什么大的變動了,日系廠家目前的產品不論是音質還是做工都沒有什么砸自己牌子的產品,確定好自己的可接受價位,基本上就可以進入挑選具體產品的步驟了。但是在選購MD之前還要提醒您一下: 您本身錄制MD碟片是否方便?因為到目前為止,市場上還沒有見到足夠數量的,錄制好的或者說出版商直接出版的MD碟片出售。所以買MD以后,基本上只能靠自己DIY了。如果家中有現成的MD組合音響或者MD卡座那當然很好,如果沒有就只能購買可錄式的MD隨身聽了,這樣選擇面會窄一些。而可錄式MD的耐久性會不會比單放式的稍低,我個人是不敢發表什么意見的。不過一般說來,功能多的產品往往比專一的產品更脆弱一點。 購買CD隨身聽就簡單多了,目前的CD隨身聽在技術和制造上都上已經步入了成熟期,不會再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創意和產品了,只要您不是出手就要頂級產品,保值度也會高一點兒,不會像很多IT產品如電腦整機、數碼相機一樣,價格下降太快而讓您后悔不迭。而音質等方面的表現說實話也拉不開價格那么大的層次,外觀順眼耗電量能接受就可以出手了。 MP3隨身聽的選購 作為隨身聽的一種新的分支,現階段的低端MP3在音質上還不能獨當一面,往往存在著“冷”“硬”“尖”等典型的數碼味,而中高檔的產品音質上會有很大改善。隨著MP3文件格式本身的逐漸完善,MP3隨身聽整體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令人滿意。當然,我這么說并不是說市場上就沒有合格優秀的低端MP3隨身聽產品,而是對設計制造MP3的廠家略微不滿。他們目前的著眼點在MP3播放器的“外觀時尚”“輕薄短小”“移動硬盤”等等特點和附加功能上,而不是怎樣把MP3播放器這種“音頻”產品做的更好,而且這種設計特色廣泛地覆蓋了MP3高中低三檔產品。當然,如果把這些“特色”當作MP3隨身聽必備的“特點”的話,市場上在我眼里不合格的產品就會少很多。 如果您不是要把這種產品當作主要的音樂欣賞方式的話,買一個玩玩也是可以。不過最好買那種帶有“免驅動”“移動U盤”功能的產品,可以作為工作或者學習上的一個有用的小工具。 如果您要是真的用這個做唯一的音樂欣賞方式的話,我建議最好還是考慮CD隨身聽,如果MD碟片的錄制方便的話當然也可以選擇MD,而不要選擇MP3。當然您要是真的吃了秤砣,一門心思就想要一個MP3,那么我建議您下列四類產品絕對別買: 第一:無名產品。 我想,買MP3隨身聽這種產品的應該是年輕人占絕大多數吧?花錢之前在相應的網絡上雜志上找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也費不了多大精力,例如在各大數碼網站的論壇上就有專門討論隨身聽的版面,各種各樣的數碼產品雜志更是數不過來。多了解一些產品信息,對于那些聞所未聞的品牌、產品最好敬而遠之,因為這類產品很有可能就是廣東一些山寨廠的“杰作”。這類產品音質差倒還在其次,制造工藝、材料選擇、產品耐用性等等方面很多時候是慘不忍睹的,不要認為這些MP3便宜,這些才是真正暴利的產品。 第二:多功能合一產品 不是說產品功能多了就不好,而是我們沒有必要為了那些雞肋功能掏錢。比如說: 電子鐘功能,我們有手表有手機,在隨身聽上加此功能實在是可笑。記得幾年以前地攤上常見的那些假愛華磁帶隨身聽就常常帶有一個電子表,雖然簡陋,不過也雞肋的可以。現在加在MP3上了,換了個模樣,但雞肋的仍舊是雞肋。況且,某些設計不佳的產品還會影響到音質,具體實例我就不舉出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到市場上找這類產品試聽一下。 多國語言菜單,這個更是雞肋中的雞肋。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只要簡體中文就足夠,最多再加一個繁體中文照顧一下港澳臺同胞,其余的功能一輩子用不上。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誰會在中國大陸用亂碼模樣的韓國文字?這個功能唯一方便的就是廠家,只要換一下包裝就可以銷往世界各地而不用重新設計,但是有必要為了廠家方便而掏自己的腰包嗎? 免驅動,移動U盤等功能,如果您要買得是一款音頻產品,這些功能也都是可要可不要的,雖然在使用上可能會有一些不便,例如需要安裝專門的驅動程序,專用的文件管理和轉換工具之類的小“麻煩”,但是這些小“麻煩”卻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你產品的使用安全,應該有不少MP3的愛好者耳聞或者親身體驗過一些免驅動MP3被意外格式化導致損壞的事例吧?而很多時候這些功能在MP3來說,尤其是一些“分體式”(即MP3播放器本身由存儲和播放兩部分構成)的MP3,這些特點本來就應該是這種產品具有的,不用廠家專門宣傳,就跟賣菜的宣傳自己的茄子能吃一樣是可笑和沒有必要的。事實上那些把這類功能取消的廠家才是真真正正在設計一款“隨身聽”,而不是一款“數碼產品”。 除了這些還有復讀功能錄音功能拍照功能等等等等,如何選擇就見仁見智了。我的意見是能不要就不要,而不是一般人常常考慮的“萬一我用上了怎么辦”。買的沒有賣的精,消費者的這種想法早就在廠家商家預料之中了。你可能會因為自己用不上或者很難得才用上一次的功能多付出了一倍的代價,而廠家只不過多寫幾句代碼而已…… 第三:電池內置產品。 調查一下現在市場上內置電池的MP3,會發現這類MP3大部分是廠家重點宣傳的產品,也往往是該廠家的頂級或者說“旗艦”型號。這類產品以內置較大容量鋰離子電池或者鎳氫電池的方式提供較長的播放時間和相對輕薄的產品外觀,對年輕消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就我個人看來,這種產品設計方式并不是完全合理的。 內置電池的MP3隨身聽充電方式不外乎兩種,電腦USB取電或者專用充電器。專用充電器限制了MP3隨身聽的便攜性,出門旅行的時候你將不得不多一個負累。電腦USB口取電就更值得商榷了,MP3的播放資源現階段應該接近100%的需要從電腦上下載,那么每次下載新的音樂的時候,MP3內置的電池就處于不合理的充電方式,久而久之,電池的報廢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內置電池的MP3要想換一下電池芯可不像說得那么簡單。看看蘋果的iPod在美國因為內置電池失效而鬧起的糾紛有多大,你就可以想象在國內遇上這種情況你會怎樣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內置電池的產品最好不要選擇。而使用專用電池的則要考慮考慮,因為電池失效后您不知道能不能夠買到代用品;使用七號電池的產品則往往是外觀和耗電量方面不錯的產品,播放時間可以滿足一般需要。使用五號電池為供電方式的MP3則盡量做為您的第一選擇,因為這類產品可以適當降低您的后期使用成本,雖然它們的體積可能略微臃腫一點。本著這個原則,MP3隨身聽您才能用的舒服,MP3帶給您的才會是享受。 第四:官方網站更新過慢廠家的產品。 不管怎么說,MP3畢竟是一種脫胎于IT類的數碼產品,做MP3的純音頻廠家少之又少,那么網站更新尤其對產品驅動程序、管理軟件、Fireware更新的頻率就很能說明廠家對產品對服務的態度。那種十天半個月不見一點兒改變的主頁,甚至主頁本身就是一個靜態的HTML頁面在那兒飄著的廠家,他們的產品建議不要碰。產品本身或者不錯,但是很有可能,廠家并沒有把這種產品當作主要的盈利手段,負責MP3隨身聽產品的機構在他們整個公司里頭應該屬于冷板凳部門,如果你購買的產品出了問題會很麻煩。 事實上,還有另外一種產品是需要觀望一段時間再掏錢的,那就是硬盤型MP3播放機。這種產品存儲容量驚人,動輒過G的空間可以放下更多的音樂曲目,但是一來我們未必需要這么大的空間,二來這種產品畢竟是新生事物,在抗震等方面是否有廠家宣傳的那么好,現階段誰也說不清楚,況且這玩意價值不菲,掏錢前當然要仔細考慮考慮。還有耗電量等方面,硬盤可是每分鐘要旋轉幾千圈的,普通的五號電池甚至七號電池能禁得住這種機器的摧殘嗎?如果又是內置電池,會不會像蘋果的iPod一樣來個“突然死”? 說了這么多不要或者要考慮的產品,那我們應該要什么樣的產品呢? MD機目前音質都還說得過去,主要選擇就是功能、配件、外觀、耗電量等部分了。沒有必要死盯著廠家發表的最大使用時間看,那些是當不得真的,實際使用的時候會遠遠小于這個數字。不過相對來說,MD機的使用時間還是夠用的,除了夏普幾款帶杜比耳機系統的機型以外,當然,你不打開這個功能也就是了。 CD隨身聽就更不用說了,技術成熟,音質也說得過去,主要就是一個外觀了,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價位合適的就行了。 MP3就麻煩多了,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我的幾條建議是: (1)。容量在128M為宜,正好夠用,這也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容量。低于這個數值存儲喜歡的音樂時會有些捉襟見肘,容量過大的價格又太高。如果選擇256M以上容量產品的朋友最好選擇支持文件分組管理的MP3,以降低選曲難度。 (2)。盡量選擇名牌大廠的產品,貴是貴一點兒,但是物有所值,買著放心用著也舒心。 (3)。最少兼容MP3,WMA兩種格式。同時要兼容256kbps以上取樣頻率的MP3文件,支持VBR可變碼率編碼的MP3文件,最好能夠支持MP3 Pro文件。至于OGG,APE之類的文件就沒有那么必要了,看你自己的需求。 (4)。標注播放時間要在10個小時以上。這是底線,大部分標注這個數字的產品實際播放時間在7~8個小時左右,如果每天使用2小時,幾乎可以使用4天。播放時間太短的不要選擇。 MD、CD和MP3的購買地點選擇: MD、CD等產品的選擇沒有什么特別的,找身邊一家規模比較大售后服務比較好的專賣店就好了,買之前在朋友群中打聽打聽哪家的口碑比較好。不建議找一些門面小店,價格雖然可能比較優惠,但是很有可能會做一些偷換配件,用返修機當作新機之類的手腳,你要是沒有足夠的眼力就很有可能上當,而且當產品出了問題再回頭找他們的時候常常會發現人去樓空。規模較大的專賣店一般就不會使用這么下三濫的手段。在我的經驗里,較大規模的店家都會比較重視自己的信譽,他們看重的是消費者的口碑,他們大部分銷售的產品會植根于顧客的一傳十十傳百,而不是大成本的廣告宣傳。畢竟現在網絡信息發達,產品的價格透明度已經大大提高,不是以前那種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日子了。大規模的隨身聽專賣店也不至于像那些門面小店商場攤位的店主一樣常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而MP3就有點特殊了。雖然MP3應該算作一種音頻產品,但是不建議大家在隨身聽專賣店或者大商場的隨身聽柜臺上購買,買MP3還是到電腦城。大商場和隨身聽專賣店的售后服務可能會好一點兒,但是價格的水分太大。我曾經在一個隨身聽專賣店看見一款售價1280元的產品,而在電腦城的價格是768元,加30元還送森海塞爾的MX300耳塞。像這種價格相差足有500元的事例并不罕見,有的甚至可能會相差一倍。所以找一家口碑良好、規模適中的電腦公司是購買MP3隨身聽的必然選擇。而且MP3的生產廠家在電腦以及電腦類相關產品的銷售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或者成為事實標準的優惠政策——當然是針對銷售商的——諸如返點制、報銷一定廣告費用等,銷售商在做到一定銷售量的時候可能還有更優惠的條件,所以電腦城的銷售商可以并不怎樣計較單個客戶的利益,而是更看重大范圍的銷量,所以價格往往比廠家的內部建議價格還低,那么這個時候就是銷售商把利潤都賭在了廠家返點還有廣告報銷等優惠政策上了,這時我們往往能拿到很多真正優惠的產品。而這種情況,在進貨量比較小沒有相應電腦產品銷售經驗的隨身聽專賣店里是很難見到的。 關于隨身聽外的一些建議 買一個隨身聽為的當然是隨時隨地欣賞自己喜愛音樂的享受了,所以一些細節問題也不要忽略。 第一是最好購買一個MD、CD還有MP3的專用皮套,其大小應適中,主要是為了防止劃傷機器表面,也有一定程度上加強機器抗震能力的作用。說到這里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SONY、松下等中高價位的隨身聽產品一般都附有一個專用皮套,要注意看包裝內的配置單,小心不要讓店家私吞了。第二,要準備一個比較好的充電器和幾節優質的充電電池,雖然可能一次性投入大了一點兒,但也是為了省錢。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最好給你的愛機換一副耳機,尤其是購買那些中低價位的MP3的朋友。限于價格,這種檔次的MP3隨機配置的耳塞音質不會很優秀,換一副耳塞,可能會給您帶來一次驚喜。如果您每次聽音樂的時間較長,我的建議是換一個頭戴式的耳機,最好不要使用一般的入耳式耳塞,尤其是SONY、松下等一些耳塞表面凸起一塊,所謂超重低音的產品。長時間使用這類耳塞對聽力的傷害是已經有確實的醫學證明的,也是有我個人的親身體會的。雖然常時間使用頭戴式耳機同樣會對聽力造成傷害,但傷害程度還是要小于這種耳塞的。二三百元左右的一些名牌頭戴式耳機的音質表現絕對不是一副小小的耳塞所能比擬的,你去親自體驗一下就會像我一樣把耳塞遠遠拋開。第四點就和隨身聽本身沒有什么關系了,是對隨身聽愛好者的個人建議,最好不要在騎自行車或者在大馬路上的時候聽音樂,尤其是用耳塞大音量大動態的欣賞音樂,實在想聽也請把音量放低而且最好空出來一只耳朵,安全比享受更重要。 遵循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原則,我相信您會找到一款稱心如意的隨身聽的,所以我就擺脫做廣告的嫌疑不必再推薦某些具體的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