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蠶式導彈是中國早期研制的岸艦巡航導彈,現有空射和艦艦。其實就是YJ系列。在八十年代,國際上有一批響當當的反艦導彈品牌,如前蘇聯的“冥河”,美國的“魚叉”,法國的“飛魚”,以色列的“迦伯例”等等,這些都是在實戰中因其卓越的表現而蜚聲國際社會的。不過,也就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后期,被西方人稱之為“蠶”式導彈的中國導彈品牌,因在兩伊戰爭后期不俗的表現,也正式出現在國際舞臺上,成了中國人自己所擁有的國際知名品牌。也許正是因為它,在國際上樹立了中國導彈威力大,精度高,價格低的良好形象,以致有了后來沙特向中國購買了價值約30億美元的東風系列中程彈道導彈(不過有報道說,在中國的導彈剛運抵沙特的基地不久,以色列的飛機就來了。以色列人真的厲害喲!)。 話說在兩伊戰爭期間,大多數的阿拉伯國家是站在伊拉克一邊反對伊朗,因而一些海灣國家的油輪、船隊什么的都不時遭到伊朗的襲擊。當時的美國因為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動了大型的艦隊為自家的油輪護航,同時也為其它的一些國家(尤其是科威特)的油輪、商船保駕。 兩伊戰爭后期,伊朗與美國交惡,并發生嚴重的正面沖突,美國海軍曾一度占領了伊朗外海的一個石油鉆井平臺,并向伊朗陸上逼進,伊朗當時向美艦隊就發射發“蠶”式反艦導彈。據報道當時發射的是一種岸基反艦型,但并沒有美軍是否有什么損失的相關報道。不過帶來的后果是:美國艦隊放棄了對伊朗的石油鉆井平臺的占領,并且后退了37海哩。而且開始就此事與中國交涉,指責中國違反軍控,出售導彈及相關技術與伊朗,中國政府當然是矢口否認。 “蠶”式導彈的威力因沒有太多的相關報道而并不明了許多,不過從美艦隊的行動來看,“蠶”式導彈恐怕也不是那么只吃會素的。不過有另一則報道倒可說明一點問題,伊朗因認為科威特支持伊拉克和美國,與伊朗為敵,為了報復,曾向科威特的一個港口發射了兩枚“蠶”式導彈,以打擊科威特的油輪及港口設施。報道說:其中有一枚打在港口的碼頭處,碼頭被毀并損壞了三艘船只(應該不會是小艇吧!),另一枚打到了岸上,僅造成19棟房屋被毀而已。 雖然美國政府一再表示已經完全掌握了中國向伊朗出售“蠶”式導彈的確切證據,并以此相壓,要求中國停止向伊朗出售“蠶”式導彈,但中國政府卻并不承認。中美兩國政府為了這一件事爭吵了不那么短的時間。最后,美國政府只好派了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國務卿(不知是叫羅斯還是叫所羅門)帶隊,拿著所謂的證據,來到了中國。據當時的“美國之音”報道,其所謂的證據主要就是兩張能證明“蠶”式導彈是中國出售給伊朗的衛星照片:一張照片是說明“蠶”式導彈在香港裝運,加一張是在北朝鮮裝運。中國政府聲明:我們是負責任的,我們并沒有出售所謂的“蠶”式導彈給伊朗,至于第三方或第三國轉賣的話,中國政府是無法管轄得到的,我們將盡量避免同類事件的發生(那時的香港還在英國佬手中)。當時美國佬也萬分無奈,只好就此打住,不再說三道四的了。 只不過從這以后,美國艦隊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強行檢查各國開往波斯灣的船只,同時也加強了對中國開往中東的船只的監控。結果就出現了后來美國艦隊要強行登上我國開往伊拉克的“銀河號”商船進行檢查,理所應當地遭到我國政府的拒絕,從而引發了震驚世界的“銀河號”事件,那是后話。。
熱心網友
不過聽說M-7可以改成巡航導彈,不知是真是假。
熱心網友
蠶式導彈又叫M-7戰術彈道導彈(CSS-8,8610) M-7導彈是M族戰術彈道導彈當中唯一以傾斜方式發射的導彈,其他的M族導彈均采取垂直發射的方式。M-7傾斜發射的原因是紅旗□2防空導彈采用傾斜發射方式,而M-7彈道導彈是從紅旗-2防空導彈改造而來的,改造有個名字叫做8610工程,工程從一九八六年開始。 紅旗-2導彈的庫存數量很大,所以中國的M-7導彈數量也不少。實際上,M-7導彈的出口不受國際《導彈技術控制協定》(MTCRMissileTechnologyControlRegime)的約束可以大量出口。MTCR規定不能出售射程超過三百公里,彈頭重量超過五百公斤的彈道導彈,而M-7導彈的射程二百公里,彈頭重量五百公斤。一九九二年中國一次便向伊朗出售了九十枚M-7彈道導彈。 M-7導彈使用履帶車或者輪式汽車為運載發射工具,機動性好,適合野戰。但命中率低,在現在看來已經不太具備實戰意義。但對大型定點目標還是具有一定的殺傷力。所以,M-7導彈不適用于現代化精確戰爭,中國目前還在部分使用改進型M-7導彈,其余老式導彈基本退出中國軍隊。下圖為改進后的M-7(短程)導彈。
熱心網友
反艦用的,也可以對陸上目標比如儲油罐進行攻擊。
熱心網友
快退役了,是多用途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