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政府公文和黨發文件中,經常會看到“××明電”字樣,請問什么是明電?
熱心網友
明電就是明碼電報的意思。1832年10月1日,一艘名叫“薩麗號”的郵船,滿載旅客,從法國北部的勒阿弗爾港駛向紐約。船緩緩駛出英吉利海峽,進入浩瀚的大西洋。途中,船受到風暴的襲擊,在波峰浪谷中顛簸。許多人暈船,乘坐這艘船的美國著名畫家莫爾斯也覺得渾身不舒服。在這次旅途中,莫爾斯結識了杰克遜。杰克遜是波士頓城的一位醫生,也是一位電學博士。此次他是在巴黎出席了電學研討會之后回國的。閑聊中,杰克遜把話題轉到電磁感應現象上。健談的杰克遜用通俗的語言介紹了電磁感應現象。說著,杰克遜從旅行袋中取出一塊馬蹄形的鐵塊以及電池等。他解釋道:“這就叫電磁鐵。在沒有電的情況下,它沒有磁性;通電后,它就有了磁性。”莫爾斯仿佛看見了一個奇妙無比的新天地。于是,他向杰克遜請教了許多電的基礎知識,比如電的傳遞速度等等。他想起了船長給他講過的哥倫布“大海傳信”的事。41歲的莫爾斯——一位頗有成就的繪畫教授決定放棄他的繪畫事業,發明一種用電傳信的方法——電報。電報的通訊方法:在未發明電報以前,長途通訊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驛送、信鴿、信狗、以及烽煙等。驛送是由專門負責的人員,乘坐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將書信送到目的地。建立一個可靠及快速的驛送系統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網,然后配備合適的驛站設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區更是不可行。使用信鴿通訊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氣、路徑所限。另一類的通訊方法是使用烽煙或擺臂式信號機(Semaphores)、燈號等肉眼可見的訊號,以接力方法來傳訊。這種方法同樣是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氣、地形影響。在發明電報以前,只有最重要的消息才會被傳送,而且其速度在今日的角度來看,是難以忍受的緩慢。
熱心網友
明傳電報---公文形式的一種。
熱心網友
直接用大家看明白的文字傳的問件和加密不同的是需要翻譯。
熱心網友
明傳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