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跨專業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幾種情形:一、進入大學時成績不理想,被調劑到非己初衷的專業,幾年的本科學習下來,依然不甘心;二、當初年少無知,隨便填的一個專業,以為自己會喜歡,卻發現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樣,至少不是最愛;三、幾年下來(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已工作若干年),仔細思考,覺得自己若堅持本專業或現工作定然無前途無錢途,需要投身到人們 公認的熱門專業中去,才覺得踏實、前路光明;四、并非不喜歡本專業,而是求知欲強烈,真正希望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不管初衷究竟如何,想要跨專業的考研人絕對都是不失夢想,充滿挑戰意識的人們。 然而,跨專業,并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做出的選擇,它可能讓你浪費很多的時間和金錢,而最后只能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也有可能讓你振翅一飛,從此找到正確的方向,扶搖直上快意翱翔。所以,從一開始,這就必須是一個認真而嚴謹的決定。也惟有如此,無論最終是成是敗,才能無怨無悔。 一、慎重選擇:不要輕易下決定 不斷地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是所有有求知欲的人們的美好愿望,然而,這同樣會成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實,很多考研人本來就存有逃避現實社會的壓力,而選擇繼續呆在學校的心理;而在跨專業考研的人中,更有許多人根本就沒有好好學過原來的專業,甚至從沒認真考慮過是否自己適合它,只為了逃避,才選個看起來容易的專業去考。 如果是這樣,請先停下來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說。因為一顆對待生活從不認真的心,是不會因為換了個專業就能有起色的。 如果不是這樣,那么,也請三思。就因為一直認真,這次更要謹慎。 首先,考研復習將是艱巨的歷程。隔行如隔山——這句古諺將貫穿之后的整個求學過程。 自己原來的專業,再不濟也學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礎知識一定比沒學過的扎實,細節也許沒鉆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維方式是存在于腦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個月的突擊,突擊了四年,也不是沒有用的。這就是本專業對于外專業的一大優勢。反過來,即是跨專業者相對于本專業者的劣勢。 復習的時候,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專業課上,使得基礎課很容易就被擱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隊,都會影響整個復習過程的心態和考試結果。 其次,備考中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困難。 不熟悉專業試題的答題慣例,會莫名其妙丟掉不該丟的分。而且,筆試通過了,復試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使跨專業者總是難以擁有“盡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確實也是難以“盡在掌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對基本功扎實的同學們,還是面對有一定要求和標準的導師,還是面對也許讓自己一時找不到坐標點的新求學生涯——如何給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對新專業的“新感情”,如何規劃以后的職業和人生,這都是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問題。 所以,是否要轉變方向,換一個專業,需要尖銳嚴格地審視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是否真正熱愛將要為之付出心血的新專業? 長遠來看,這個新領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賦和性格發揮的空間? 是否可以肯定學習三年之后真能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剃頭擔子兩頭塌? 最后也是最基本最當前的問題:基礎課是否有自身優勢?沒有優勢怎么撥得出更多的時間給專業課的復習? 二、審時度勢:了解自己,踏實去做 經過了自我的拷問,還堅定地要跨專業考研的朋友——相信你一定是個頭腦清醒、夢想堅定的人。 在此,我們不得不再次強調跨專業考研的理由和標準:第一,熱愛;第二,基于對自身才智和優勢短處進行全面評估而做出的決定;第三,要自信,更要不怕苦不怕累。 可以舉個例子。一個在學校并非不認真對待自己學業的考研人,在經過四年的學習之后,發現仍然不喜歡自己所學的數學專業,而愛好文史哲。如果基礎課英語政治還不錯,那么他就具備了考慮跨專業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來怎么確定專業呢?首先,看愛好。對新聞傳播、考古、文學皆有興趣,怎么辦?一個一個排除。對于新聞,多搜集資料,看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需要什么樣的素質,比如,敏銳的新聞感、強烈的爭取和參與意識、健康的身體。直面自己的優缺點,如果有敏銳的新聞感,卻沒有強烈的爭取和參與意識,甚至都無法面對需要長時間的工作強度,那么放棄。對于考古,作同樣評估;另外,如果這時你的父母親反對你的考古夢想,請把他們的憂慮考慮進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要考慮到家庭的實際情況;并且,父母也是了解你的人,他們對你的性格、天分其實很了解。那么如果你認為父母意見的可接受性大過你對于考古的熱忱,考古這一項,也被劃去。最后剩下文學,如果經過一系列評估,覺得可行,那么它之下還有很多專業細分,是中國文學還是世界、比較文學,是古代文學還是現當代文學?要根據自己平時看書的偏好、積累的多少、考試試題能否應付等等內在和外在的因素來決定。這些將和下一部分聯系起來談。 這只是一個例子,跨專業的方向轉變五花八門,幾頁紙不可能描述詳盡,我們只能通過這個例子,了解一下需要考慮和平衡的各方面因素。 當然,請牢記,內心的熱愛和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在選擇中最為重要。有了這兩點,相信你的選擇會是對你而言最好的選擇。這將是一個美麗的決定,決定之后,一定有云開見日的感覺。方向確定了,就朝著那兒毫不回頭地走吧。以上文字摘自 =========================================================================如何看待跨專業考研 “沒有考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近幾年,跨專業考研的隊伍愈發壯大,許多考生不僅跨考相關專業,甚至還有人進行文理科間的“大轉行”。眾所周知,“隔行如隔山”,跨專業報考的難度系數在考研中是最大的,“劍走偏鋒”,既有“滿盤皆輸”的危險,也可能會帶來出奇制勝的效果。 那么,對跨專業專研的情勢進行冷靜的分析,并根據自身情況“對癥下藥”就顯得特別重要。一般情況下,跨專業考研應遵循以下規律: 第一,跨專業占有優勢的學科一般是數學和外語,因為這兩個專業的學生首先在全國統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類各門專業基礎課都與數學相關,學好了數學,轉經濟、自動化、計算機就具有“比較優勢”,基礎也比較扎實。第二,相對而言,考生比較認同的規則是“理轉文易,文轉理難”。純文科如歷史、中文等專業更側重于感性認識,所有專業都可嘗試報考。但是文轉理就不同了,高等數學就是第一個大門檻。所以,文科轉理工科要慎行。第三,轉專業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則”,即尋找相近專業或相關學科來跨考。最安全的方法還是找同一門類下或同一基礎理論下的不同分支,如果自身實力不是特別雄厚,切忌跨度太大。第四,跨專業考研也要“投石問路”,就是說在備考時找準相關院系和導師。有的學校和院系歡迎鼓勵跨專業報考。 從近幾年的考研情況來看,跨專業考研的所跨專業主要有以下幾個: 經濟類專業要考數學,對于理工科學生選擇該類專業要考慮以下兩點: 一、該專業對數學的要求比較高,可能對理科生有利,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系的金融與證券專業。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會計學等要考數學(一);二、考的專業課科目比較少,這樣理改文考生成功的可能性也許會更大一些。 社會學是一門領域廣闊的學科,根據歷年的招生情況看,應屆考生居多,社會科學專業出身的比例也較大,帶著其他學科背景進入社會學,都有其獨具的優勢。社會學相對于其他專業性更強的學科而言,比較容易入門,只要準備充分,復習得法,考取希望還是很大的。 法學院在讀研究生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非科班出身,這個事實本身就證明了專業的鴻溝并非是不可跨越的。非法律專業的考生往往能融專業素質于法律學習中,他們視野廣闊,看問題的角度新穎而獨特,要是再加上復習得更加充分,成功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理科之間跨專業報考,選擇專業時,最好選擇與自己本專業相近的專業,隔行如隔山,文科、社會科學之間還稍好一點,理工科之間差別更大,報考其他專業就要另起爐灶,從頭開始學習,自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當然,這座山也不是翻不過去的。 總之,決定是否跨專業報考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慎重選擇,不可追逐一時的熱門、潮流,要盡可能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報考。以上文字摘自 ======================================================================個人意見,如果沒有確實地把握,最好不要跨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