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說得通俗點,最發用比方之類表達方式
熱心網友
我是學計算機網絡的學生 在這里呢,把我所學到的關于子網掩碼的一些內容告訴你,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在網絡中不同主機之間的通信的情況可以分為兩種:1.同一個網絡中的兩臺主機之間相互通信。2.不同網絡中兩如主機之間的通信。 為了區分這兩種情況,進行通信的計算機就需要獲取遠程主機IP地址的網絡部分以做出判斷:如果源主機的網絡地址=目標主機的網絡地址,就是相同網絡主機之間的通信。如果源主機的網絡地址不等于目標主機的網絡地址,就是不同網絡主機之間的通信。 因此對一臺計算機來說,關鍵問題就是如何獲取遠程主機IP地址的網絡地址信息,這就需要借助子網掩碼。還有就是:IP地址和子網掩碼的“與”運算就可以計算出IP地址的網絡ID由此可見,子網掩碼的作用就是獲取主機IP地址的網絡信息,用于區分主機通信的不同情況。由此選擇不同的路徑。
熱心網友
他們說得又羅嗦又不對。子網掩碼是1個32位地址,由4個十進制數組成的數值且中間用“。”分隔,它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區別和分離出網絡ID和主機ID、將網絡劃分為多個子網、判斷主機的IP地址是在局域網中還是在遠程網中。在TCP/IP網絡上的每1個主機都要求有子網掩碼。這樣當TCP/IP網絡上的主機互相通信時,就可以用子網掩碼來判斷這些主機是否在相同的網絡段中。每類地址具有默認的子網掩碼:A類地址為 (二進制表示為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B類地址為 (二進制表示為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C類地址為 (二進制表示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其中二進制值為1的位用來定出網絡ID,二進制值為0的位用來定出主機ID,所以通過對IP地址和子網掩碼進行“與”邏輯,就可以得出IP地址的網絡ID。。
熱心網友
有必要完全搞懂嗎?不懂的東西太多了。什么是子網掩碼 子網掩碼不能單獨存在,它必須結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網掩碼只有一個作用,就是將某個IP地址劃分成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 子網掩碼的設定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與IP地址相同,子網掩碼的長度也是32位,左邊是網絡位,用二進制數字“1”表示;右邊是主機位,用二進制數字“0”表示。附圖所示的就是IP地址為“ ”和子網掩碼為“ ”的二進制對照。其中,“1”有24個,代表與此相對應的IP地址左邊24位是網絡號;“0”有8個,代表與此相對應的IP地址右邊8位是主機號。這樣,子網掩碼就確定了一個IP地址的32位二進制數字中哪些是網絡號、哪些是主機號。這對于采用TCP/IP協議的網絡來說非常重要,只有通過子網掩碼,才能表明一臺主機所在的子網與其他子網的關系,使網絡正常工作。 常用的子網掩碼 子網掩碼有數百種,這里只介紹最常用的兩種子網掩碼,它們分別是“ ”和“ ”。 1。子網掩碼是“ ”的網絡:最后面一個數字可以在0~255范圍內任意變化,因此可以提供256個IP地址。但是實際可用的IP地址數量是256-2,即254個,因為主機號不能全是“0”或全是“1”。 2。子網掩碼是“ ”的網絡:后面兩個數字可以在0~255范圍內任意變化,可以提供2552個IP地址。但是實際可用的IP地址數量是2552-2,即65023個。 IP地址的子網掩碼設置不是任意的。如果將子網掩碼設置過大,也就是說子網范圍擴大,那么,根據子網尋徑規則,很可能發往和本地機不在同一子網內的目的機的數據,會因為錯誤的判斷而認為目的機是在同一子網內,那么,數據包將在本子網內循環,直到超時并拋棄,使數據不能正確到達目的機,導致網絡傳輸錯誤;如果將子網掩碼設置得過小,那么就會將本來屬于同一子網內的機器之間的通信當做是跨子網傳輸,數據包都交給缺省網關處理,這樣勢必增加缺省網關的負擔,造成網絡效率下降。因此,子網掩碼應該根據網絡的規模進行設置。 如果一個網絡的規模不超過254臺電腦,采用“ ”作為子網掩碼就可以了,現在大多數局域網都不會超過這個數字,因此“ ”是最常用的IP地址子網掩碼;筆者見到的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校園網具有1500多臺電腦,這種規模的局域網可以使用“ ”。 默認子網掩碼 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如果給一個網卡指定IP地址,系統會自動填入一個默認的子網掩碼。這是Windows 2000 Server為了節省用戶輸入時間自動產生的子網掩碼。比如,局域網最常使用的IP地址“192。168。x。x”默認的子網掩碼是“ ”。一般情況下,IP地址使用默認子網掩碼就可以了。 。
熱心網友
就是 啊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么些資料我就不發了,因為我也沒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