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媒體上看過這樣的報道,無獨有偶,前幾天,我剛上初中的弟弟說,我們班主任說: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賺大錢,住別墅,開名車,娶美女,有錢是男子漢,沒錢漢子難。”一個重點中學老師說這樣的話行嗎,老師能這樣教育學生嗎?
熱心網友
如果這事發生在二十幾年前,那這老師可慘了,不被千夫所指,也少不了社會輿論的口誅筆伐。興許這位仁兄從此不得不對教師崗位說 白白了。但在今天,我只能說這老師很務實,是個很實際的人。今天的孩子,遠不像上世紀70年末,80年初出生的孩子那樣單純,好“唬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大環境的改變,人的價值觀的也逐漸被沖擊,這些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如今你對學生說:“同學們,為了祖國 人民,為了早日實現現代化 而努力學習吧!”誰會聽你的。前幾天看電視,記者問遼寧足球教父張引(李金羽,張玉寧,肇俊哲等人的恩師)你怎樣鼓勵孩子們踢球啊,張引說:"現在好好練,以后像李金羽,張玉寧那樣,成球星,掙大錢。如果光講踢球為國爭光,以后拿金牌,對孩子已經沒太大作用了。"我還記得高中時,兩個老師為了爭職稱的問題,在辦公室發生口角,互相諷刺,挖苦。他們再教育學生,做人要謙讓,寬容,學生會信,笑話!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搞“偽崇高”式教育,與其假撐著面子做“偽崇高”教育,還不如客觀地告訴孩子社會大環境的真相。否則,當他們走上社會后,就會逐漸對這種“偽崇高”產生懷疑,進而嗤之以鼻!如此這般孩子與社會產生隔膜。"大人們"先是以"崇高"、"漂亮"的話,導致孩子不知不覺中"脫離了現實",把現實美化了、崇高化、詩意化了。而漸漸長大后,他們會聽說或直接接觸到一些并不美好、并不崇高、并不詩意,甚至可能是殘酷的、低俗的、甚至是骯臟的社會現實。他們迷惘了,社會為什么是這樣的呢?為什么不能純凈如校園、純凈如家園呢?緊接著,"大人們"也在擔心著:純潔、沒有社會經驗的孩子步入社會,怎么能適應這個社會呢?于是就開始告誡孩子們:社會很復雜,學生生活相對簡單,你們要有思想準備啊!這才開始一遍遍道說出社會的許多陰暗面來了,言之鑿鑿,似乎這社會到處是腐敗,隨處是陷井,這就又在孩子未步入社會就先被嚇一大跳了。高尚的人哪里去了?高尚的理想都哪里去了?孩子們也就心虛虛地認為:社會太復雜了,我這樣一個長期以來從家庭到校園兩點一線地生活著的人,能夠適應這么復雜的社會生活嗎?孩子們對于社會的理解也就是隔膜的了,防備別人、保護自己的心態遽然形成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隔膜就進一步加深了。 與學校教育形成反差的,如今就是一個務實的社會,有不少人說,現如今的社會,概括起來就是孩子忙考試,大人忙賺錢。其實這就是當今社會的真是寫照。揭開偽崇高的假象吧。。
熱心網友
不能這樣教育學生!會誤導他們而且作為老師不應該這么講!老師的素質真的是差!
熱心網友
我只能說這個老師真沒水平!
熱心網友
不能。這只能是代表教師個人的觀點,不應該在課堂上跟學生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