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形而上學是哲學術語。歐洲語言中的“形而上學”來自希臘語,如英語的“metaphysics”。這一詞原是古希臘羅德島的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給亞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稱,意思是“物理學之后”。形而上學也叫“第一哲學”,如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稱為《形而上學沉思錄》。亞里士多德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中文譯名“形而上學”取自《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形而上學的問題通常都是充滿爭議而沒有確定的結論的。這一部份是因為經驗事實所累積的資料,做為人類知識的最大宗,通常無法解決形上學爭議;另一部份是因為形上學家們所使用的詞語時常混淆不清,他們的爭論因而是一筆各持已見但卻沒有交集的爛帳。二十世紀的邏輯實證論者們反對某些形上學議題。他們認為某些形上學問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通俗的講,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部隊在西方形而上學共有三個傳統分支:本體論——研究存在的問題。 神學——研究神或眾神及關于神的問題。 普遍科學——研究第一原則,當中引發其他的詢問。例如:非矛盾定律。在特定的范疇下,一個客體不能同時存在又不存在就是第一哲學啦以“存在”(“本體”、“有”、“實體”為研究對象,圍繞著存在的本性問題、如何把握存在問題等等所做出的研究。推薦書目:在與第一哲學——德國哲學與文化叢書 出版/發行時間: 2005-04-01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叢書名: 德國哲學與文化叢書作者: 強以華 我昨天才買的這書,還沒看完咧。
熱心網友
不懂不能說懂,但是不懂又很想懂,懂一點點又不能完全懂,懂了都不能怎么樣,不懂又怎么樣呢?
熱心網友
就是沒有經過邏輯論證或者無法用邏輯認證的東西。剛才所謂孤立、片面一類的定義早就過時了。
熱心網友
看了上面一位學妹的回答,我的頭都要大了。不才只是被她的“求索”精神所打動。“形而上學”簡而言之----就是指持有孤立、片面、靜止、否認矛盾的觀點。相對于唯物辯證法而言。
熱心網友
好像就是偏激的一些學術
熱心網友
不懂還跟著做
熱心網友
不懂學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