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六個半月)感冒了,沒有發燒,精神也很好,胃口也還好,就是流鼻涕,早上起來的時候咳嗽,白天有是也會咳幾聲,這樣的情況大約有三天了,我不知道該不該給她吃藥,什么樣的感冒藥好,四川西昌楊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兒感冒顆粒(小兒力克舒)不知道可不可以喝?

熱心網友

您好:  小兒感冒的主要癥狀有發熱、流鼻涕、鼻塞、咳嗽 ,有時可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尤其周歲以內的患兒全身癥狀重 ,多為高熱、不吃奶 ,甚至還有抽風等。對此治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一、不要急于退熱  不急于給小兒退熱有幾方面的原因 :體溫3 7 . 5℃~ 38℃為低熱 , 38℃~ 39℃為中熱 , 39℃以上為高熱。低熱或中熱有利于小兒成長發育。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

熱心網友

您好:  小兒感冒的主要癥狀有發熱、流鼻涕、鼻塞、咳嗽 ,有時可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尤其周歲以內的患兒全身癥狀重 ,多為高熱、不吃奶 ,甚至還有抽風等。對此治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一、不要急于退熱  不急于給小兒退熱有幾方面的原因 :體溫3 7 . 5℃~ 38℃為低熱 , 38℃~ 39℃為中熱 , 39℃以上為高熱。低熱或中熱有利于小兒成長發育。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 ,從而有利于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  不到高熱不用藥。體溫達到 39度以上就必須用藥 ,而且刻不容緩。高熱持續過久 ,可使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失調 ;由于氧氣和營養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 ;大腦興奮過度而導致高熱驚厥或過度抑制而引起昏睡 ;消化功能紊亂 ;抵抗力減弱 ,合并肺炎等。  退熱藥副作用大 ,非萬不得已不用。無論是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 ,還是其他五花八門的退熱藥 ,都離不開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來合成。因此 ,退熱藥都有較大的副作用 :刺激胃黏膜 ,破壞食欲 ,使胃潰瘍加重甚至出血 ,引起胃腸長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引發血液疾病 ;損害肝臟和腎臟 ;嚴重過敏反應者 ,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合并肝腎中毒而致死。  可酌情采用物理、藥物降溫。  二、合理用藥  小兒感冒不要隨便使用抗菌素 ,應選用一些抗病毒藥物 ,因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兒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藥物有 :病毒靈 (嗎啉胍 ),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體重 10毫克 ,分 3次口服 ;板藍根沖劑 ,每次半袋 ,每日 3次 ,白開水沖服 ;金剛烷胺 ,每片 0. 1克 ,小兒用量按年齡折算 ,允許連續服藥時間為 3~ 5日 ,最長不可超過 10日。  抗病毒口服液 ,每次半瓶 ,每日 3次。  抗感解毒沖劑 ,每次半袋 ,每日 3次 ,白開水沖服。  三、可合用抗菌素的指征  服用抗病毒藥物后仍不退熱時 ;防止 6個月以下月齡嬰兒發生繼生性細菌感染 ;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 ;經常患扁桃體炎者 ;出現氣管炎 (咳嗽、膿痰 )或肺炎征象者。  四、應用抗病毒藥、退熱藥、抗菌素時 ,應注意以下幾點 :劑量不得過大 ,服用時間不應太久 ;多喝開水 ,促進藥物的吸收與排泄 ;3歲以下小兒肝腎尚未發育成熟 ,故不宜使用撲熱息痛 ;小兒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熱類藥過敏史者 ,勿用退熱藥。  感冒與小兒聾啞  感冒、傷風都是人們對急性鼻炎的俗稱 ,是一種常見的鼻黏膜急性傳染性疾病 ,小兒的聽力障礙稱為小兒耳聾 ,是由于小兒聽覺功能受損 ,進而引起聽力低于正常而造成的。若嬰幼兒聽力下降 ,進而影響語言的學習 ,則成為聾啞。  從表面上看 ,感冒與小兒聾啞并沒有什么聯系 ,然而 ,臨床工作及研究中發現 ,小兒感冒已成為小兒聾啞重要的始發原因。因此 ,對小兒感冒的預防及正確治療 ,必須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  引起感冒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 ,發病后多并發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可以造成耳神經損害 ,引起耳聾 ;小兒感冒時可能出現的高熱、驚厥 ,也可以使腦神經受到損害而引起耳聾。另外 ,小兒感冒時伴發的鼻咽部炎癥 ,導致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 ,也會造成聽力下降。  目前由于醫療水平的提高 ,感冒造成的耳聾已明顯下降 ,但在感冒治療中因不合理地使用鏈霉素 ,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藥物引起小兒耳聾還是常見的。  因此 ,每位家長對小兒感冒都不可以掉以輕心。首先應注意預防小兒感冒 ,小兒如患了感冒 ,家長要及時帶他去醫院就診 ,不可以私自用藥。若在治療中發現小兒對搖鈴聲、呼喊聲反應遲鈍時 ,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父母本人或家族中有對耳毒性抗生素敏感史者 ,其所生后代 ,應少用或不用耳毒性抗生素。對已有聽力下降的小兒 ,在及時治療的同時應進行聾啞的康復訓練 ,以免因聽力弱而致啞。  感冒發熱如何處理  青壯年患者 ,當身體一般狀況較好時 ,體溫處于 38. 5℃~ 39℃時 ,可予以物理降溫 ,當體溫超過 39℃時 ,可考慮行藥物降溫。  老年患者及嬰幼兒、心功能較差的患者 ,當體溫超過 38℃~ 38 . 5℃時 ,應考慮藥物降溫 ,以防止出現心衰或高熱抽搐。  物理降溫方法 :①頭部及血管豐富處冷敷 :用冷毛巾及冰帽放于患者頭部 ,同時 ,也可將冰袋放于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處 ;②酒精或溫水擦浴 :用 30%~ 50%酒精或 32℃~ 34℃溫水 ,擦浴患者頸、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溝、下肢及腳心、腳背等部位。每次 15~ 30分鐘 ,以促進機體蒸發散熱。  藥物降溫方法 :①柴胡注射液 4毫升或安痛定 2毫升肌注 ,臨床多用于高熱的臨時處理 ;②消炎痛栓 : 1/4~ 1/2枚 ,放入肛內 ;③阿司匹林 0. 3~ 0. 6克 ,每日 3次 ,哮喘患者及有出血傾向、活動性出血患者禁用 ;④撲熱息痛 : 0. 25~ 0. 5克 ,每日 3次 ,肝腎功能受損者慎用。  因藥物降溫是通過全身大量出汗而達到降溫目的 ,所以應緩慢進行 ,不宜太快過強 ,以免汗出過多引起虛脫和血壓下降 ,尤以老年患者心功能較差時為甚。若汗出過多 ,發生虛脫情況 ,輕者可自行喝淡鹽水或糖水 ,重者應立即輸液 ,補充電解質 (尤其是鉀 ),以維持體液平衡。

熱心網友

給孩子服些清熱解毒類藥物,多喝水,我想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