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們知道,任何物體要運動,一定要有力的作用,正如一輛馬車要有馬來拉才會運動一樣。是什么在推動空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風呢?   氣壓梯度 高壓脊 低壓槽地球上同一高度上的不同地點,氣壓一般是不相等的。有的地方氣壓高,有的地方氣壓低。通過一張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圖 wt2。2a] 在這張圖上,有一條條曲曲彎彎的等壓線。顧名思義,凡是同一條等壓線經過之處,那里的海平面氣壓都是相等的。在等壓線閉合起來的地區,如果氣壓高于周圍,就稱為高氣壓(圖中G處),若氣壓低于周圍,則稱為低氣壓(圖中D處)。而從高氣壓伸展出來的部分稱為高壓脊(圖中B處),從低氣壓伸展出來的部分稱為低壓槽(圖中C處)。這種氣壓分布圖和表示地勢起伏的地形分布圖十分相象:高氣壓和低氣壓好比山峰和谷底,高壓脊和低壓槽猶如山脊和山坳,而等壓線就像表示海拔高度的地形等高線。從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等壓線的分布有疏有密,這種等壓線的疏密程度表示了單位距離內氣壓差的大小,稱為氣壓梯度。等壓線愈密集,表示氣壓梯度愈大。等壓線愈稀疏,表示氣壓梯度愈小。氣象上,把因氣壓梯度的存在而作用在單位質量(1千克)空氣塊上的力,稱為水平氣壓梯度力。就好比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是因為高處的水和低處的水存在著水位差,各地的氣壓如果發生了高低的差異,也就是說兩地之間存在氣壓梯度的話,氣壓梯度力就會把兩地間的空氣從氣壓高的一邊推向氣壓低的一邊,于是空氣流動起來,風就產生了。氣壓梯度力是推動空氣運動的主要力量,風刮得猛烈還是微弱也是由氣壓梯度力的大小來決定的。  地轉偏向力和風的偏向 風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吹起來了。可是出人意料,風一旦起步行走,卻并不朝著氣壓梯度力所指的方向從高壓一邊直接邁向低壓一邊,而是不斷地偏轉它的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轉,在南半球則向左偏轉。[圖 wt2。2b] 是什么力量在將空氣直接從高氣壓向低氣壓流動中向一側拉動呢? 地轉偏向力:這個名稱的本身就已告訴我們:促使風向發生偏轉的力量原來是因為地球自轉而引起的。在日夜不停地旋轉著的地球上,受到地轉偏向力作用的不僅是風,一切相對于地面運動著的物體都會受到它的作用,不過因為地轉偏向力和物體受到的其他力比較起來極為渺小,不為人們覺察罷了。盡管如此,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以后,地轉偏向力還是在地球上某些地方留下了它的痕跡。比如,沿著水流的方向,在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往往比左岸陡峭;在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比右岸陡峭;這是地轉偏向力存在的一個見證。這種水流對左右岸沖刷作用的差異是微不足道的,但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一千年,一萬年,一億年,終于顯現出來了。 地球自轉為什么會產生偏向力呢?讓我們來做一個示意性實驗。準備一個圓盤,把圓盤的中心固定起來,使它能轉動,再準備一支筆,一把直尺。將圓盤固定,不轉動。把直尺放在圓盤的任意位置。然后用鉛筆緊靠直尺的邊沿在圓盤上劃直線。這時候筆尖在圓盤上留下的痕跡AB當然是一條直線。[圖 wt2。2c,可加少許顏色] 這說明在不轉動的圓盤上,運動著的筆尖完全遵循你手用力的方向前進,沒有偏向力來干擾。現在以逆時針的方向把圓盤轉動起來,而使直尺仍保持原來的位置固定不動,讓鉛筆尖緊挨著直尺邊沿前進,前進的方向,上下左右各個方向都可試一試,這回情況就與靜止的圓盤不同了:當筆尖從直尺邊沿的起跑點A跑至B處時,圓盤己轉動了一個角度,圓盤上筆尖留下的起跑點A轉到了A'的位置,結果筆尖在圓盤上留下的痕跡A'B便不是直線,而是一條不斷向右偏轉著的曲線。[圖 wt2。2d,可加少許顏色] 如果以順時針方向來轉動圓盤,那么筆尖在圓盤上留下的足跡是一條不斷向左偏轉的曲線。[圖wt2。2e,可加少許顏色] 對直尺來說,筆尖的運動始終呈直線狀態,因為它始終沒有離開直尺的邊沿。但是對轉動著的圓盤來說,筆尖的運動明明是曲線運動。這就是偏向力在起作用!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轉著,人們腳下踩著的大地就好象是一只轉動著的大圓盤。你從北極上空往下望,這只大圓盤以逆時針方向在運轉;你再從南極上空往下望,大圓盤運轉的方向則是順時針的。走在這只大圓盤上的空氣??風,之所以發生偏向,就是由于風與轉動著的地面發生了相對運動,地轉偏向力將風拉向一側。而如果是在赤道上,由于地轉偏向力為零,風向不會偏轉。地轉偏向力與風向是垂直的,在北半球指向風向的右側,而在南半球指向風向的左側。由于它只說明了空氣和轉動著的地面之間存在相對運動,而并不是作用于空氣的實有的力,因此只能使風向偏轉,而不能使風起動,也不能使已經起動的風改變速率。風的起動和快慢,都取決于氣壓梯度力。如果氣壓梯度力等于零,風無從產生,也就談不上與地面之間的相對運動,地轉偏向力也不復存在。而有了氣壓梯度力,也必然會相應地產生風,從而也產生地轉偏向力,而且風愈大,產生的地轉偏向力也愈大。風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被推向低氣壓一側,但當風一旦起步向前,地轉偏向力立刻產生,并把風向拉向右邊(指北半球)。風在氣壓梯度力的持續推動下加快速度,越吹越大,地轉偏向力也跟著加大,使勁地拉著風向右偏轉。由于地轉偏向力的方向與風向時刻保持垂直,于是在拉轉風向的同時,地轉偏向力本身也不斷向右偏轉,也就是越來越轉到氣壓梯度力的反方向去。當風向被拉到轉到和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成90度的角度時,雖然氣壓梯度力依舊存在,且和先前一樣大小,但在風的方向上有效分力已等于零,因而風不再受力的作用加速,而靠著慣性等速前進。這時候地轉偏向力也正好轉到了氣壓梯度力的背后,于是風向也不再偏轉。在平衡狀態下,風向與等壓線保持平行。  摩擦力對風的影響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風吹起來了。它一旦起動起來就開始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近似地順著等壓線曲曲彎彎地流動。對于離地1。5公里以下的近地面層大氣,風不僅受到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制約,而且還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干擾。地面摩擦力的影響可達到期1。5公里的高度,因此1。5公里以下的氣層就被稱為摩擦層,1。5公里以上的大氣被稱為自由大氣。在摩擦層里,風走在粗糙不平的地表面,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氣壓梯度力給它“規定”好的風速不得不減小下來。由于地表粗糙程度不一,摩擦力的大小不同,風速減小的程度也就不同。一般說來,陸面摩擦力比海面大;而在陸面上摩擦力,山地又比平原大,森林又比草原大。摩擦力不僅會削弱風速,同時也能干擾風向。更重要的是,它能導致氣流的輻合、輻散,產生垂直運動。從而對興云致雨、風暴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輻合氣流和輻散氣流又統稱為散合氣流。散合氣流都由一條條平直的流線組合起來,風沿著這種流線行進時,彼此之間的距離時刻在發生變化。在輻合氣流內,各條流線或者互相靠攏,或者朝著一個稱為輻合點的地方從四面八方匯集攏來,或者朝著一條稱為輻合線的界線相對而行等等;在輻散氣流里,情況正好相反,流線或者互相分開,或者從一個稱為輻散點的地方向四面八方分散開去,或者一對對流線背朝背地向相反方向射出去,等等。[圖 wt2。2f,可加少許顏色]  知風向,估風速我們了解了風與氣壓的關系,結合蒲福風力等級表,就可以對風的走向和風力的大小做出自己的估測了。氣壓與風的關系可以概括為:風速與氣壓成正比;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在北半球,背風而立,高氣壓在右,低氣壓在左;南半球則相反。舉例來說,在氣壓分布圖中,北京附近等壓線呈西南到東北走向,高氣壓在東南側,低氣壓在西北側,按前面總結的規律,就可以推測北京吹的是西南風;而上海附近等壓線呈東西走向,高氣壓在北側,低氣壓在南側,按規律應該吹東風。再看上海附近的等壓線比北京附近稀疏,因此上升的風應比北京為小。。

熱心網友

空氣在水平方向上的運動就是風,它是大氣高壓區向低壓區流動而形成的

熱心網友

由于陸地地表的不同地地方及海洋的熱容量不同,受熱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氣壓區,空氣就會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熱心網友

由于在地球上每個地方氣壓的不同導致空氣的流動,空氣從高壓向低壓流動,空氣的流動就導致了風的產生.

熱心網友

空氣的流動形成風,氣壓造成空氣從高壓向低壓流動。

熱心網友

由于氣壓的不同造成空氣流動,形成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