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橘子肉可以吃;橘皮可以制藥、做菜,還可以放在冰箱里除臭。
熱心網友
紅艷艷的橘子,香甜可口,是人們愛吃的水果。 橘子的全身, 又都是中醫常用的中藥。《日華子本草》說橘子能止渴、開胃、順 氣;《醫林纂要》又說它能除煩、醒酒 。。。。。。 橘子含有多種有機酸和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豐 富,比梨子、蘋果、桃子和葡萄都高,是獲取維生素C的佳果。橘子皮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橘瓤還要多,維生素C又溶于水,所以用橘皮泡水喝,是獲取維生素C的簡便方法。 橘子不僅維生素C的含量多,所含維生素A和B也較豐富, 所以生吃鮮橘對于夜盲、皮膚角化和高血壓病人都有好處。 橘子經過蜜糖漬制,就成為橘餅,有健胃、化痰、止咳、止瀉的功效,民間常用橘餅煎水,治療胃口不開、咳嗽痰多的病人。 《經驗廣集》介紹,用橘餅一個,切成薄片,放碗內用鮮開水沖入, 蓋碗泡水,吃餅喝湯,用于治療因過食生冷水果引起的腹瀉,《行篋栓秘》則用橘餅30克、龍眼肉15克、冰糖15克,加水兩碗,煎湯一碗,趁熱服下,用于治療赤白痢疾。 橘子的外皮,陰干之后,就是常用的中藥陳皮。具有行氣、健胃、祛痰的功效,可治腹部脹滿、惡心嘔吐、胸膈滿悶、咳嗽痰 多等癥。市售的橘紅丸,其中就以橘皮作為主藥,用于治療支氣管炎和消化不良。民間還常用橘皮、生姜加紅糖熬水喝,治療風 寒感冒咳嗽。 橘子皮內和橘瓤外表上的白色筋絡,就是中藥橘絡,能通絡、 行氣、化痰,可用于治療痰滯經絡、胸悶胸痛,如能與陳皮、香附等藥配用更好。橘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又宜用于防治高血壓病。所以吃橘子時不要撕去橘絡,應連同橘絡一起吃。 橘的種子,就是中藥橘核,有行氣、散結、止痛的作用,可治疝氣痛和睪丸腫痛等癥。既可將橘核焙干研粉涂敷患處,更常與荔核、小茴等藥同煎內服;市售的橘核丸也是以橘核作為主藥。 橘樹的葉片,就是中藥橘葉,能疏肝理氣、散結止痛。常與柴胡、郁金等藥同煎,治療肋間神經痛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胸脅痛; 也常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藥配合治療急性乳腺炎。 由此可知,橘子不僅是水果中的佳品,而且橘皮、橘絡、橘 核及橘葉都是常用的中藥,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所以說:“橘子全身都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