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醫保藥,啦米呋啶除外,異變種

熱心網友

治乙肝阿得福韋 拉米夫定各有千秋遼寧錦州市傳染病院主任醫師 王振坤編輯同志: 聽說抗乙肝病毒新藥阿得福韋已經上市,我們想知道,阿得福韋能否替代拉米夫定,它的抗病毒效果如何,有哪些副作用。 沈陽一乙肝患者 新近,國產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藥物阿得福韋...

熱心網友

治乙肝阿得福韋 拉米夫定各有千秋遼寧錦州市傳染病院主任醫師 王振坤編輯同志: 聽說抗乙肝病毒新藥阿得福韋已經上市,我們想知道,阿得福韋能否替代拉米夫定,它的抗病毒效果如何,有哪些副作用。 沈陽一乙肝患者 新近,國產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藥物阿得福韋(商品名“代丁”)和進口阿得福韋同時上市,使慢性乙肝病人又多了一個治病的藥物。  阿得福韋(ADV)與拉米夫定(LAM)一樣,都是核苷類似物,ADV也是繼拉米夫定后第二個被批準的抗HBV口服藥物。它們都作用于HBV的聚合酶,終止HBVDNA鏈的合成,達到抑制HBV復制的目的。ADV在口服后,吸收良好,不受食物的影響,在病人體內的半衰期為12~36小時,所以每天服用1次即可,比較方便。據觀察,病人服用48周可使體內的HBVDNA明顯下降或轉陰,HBeAg的轉陰率為17%,HBeAg/抗-HBe轉換率6%~11%。如服用72周,HBeAg的轉陰率達到44%,HBeAg/抗-HBe轉換率則可達到12%~23%。  ADV抗HBV作用確實,不良反應少,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1)服用ADV后,HBV發生變異少,這一點優于LAM,應用1年LAM可有17%~32%病人體內的HBV發生變異(YMDD變異),每增加1年,變異率都有遞增,病毒一旦變異,就有不少麻煩,少數病人的病情可加重,甚至發生肝功能衰竭,使一些人談“拉”色變。而服用ADV1年,未見變異,服用兩年有1.7%病人發生變異,因此,ADV可長期服用。  (2)服用LAM后HBV發生YMDD變異可使治療失敗,改服ADV仍可收效,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服用LAM的后顧之憂,病人再不用懼怕HBV的變異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3)ADV的不良反應小,用安慰劑對照,二者的副作用沒有明顯差異。國內觀察,服用ADV的不良反應有:輕度腹瀉、輕度白細胞下降和脫發等。國內外專家都指出,服用治療劑量(每天1次,每次1片10毫克)的ADV不引起腎臟損害,但對腎臟功能減退的乙肝病人,可隔日或每三日給藥1次。  看來,LAM的優點ADV都具備了,又沒有LAM的缺點,那么,ADV能否替代LAM治療慢性乙肝呢?目前國內外專家尚未取得共識,但大多數意見是不能替代LAM,原因是:  (1)ADV抗HBV的作用起效較慢,遜于LAM,對那些臨床癥狀明顯、轉氨酶升高幅度較大的慢性乙肝病人,服用ADV往往需要3個月才能明顯見效,我們在應用ADV中有深刻體會,一位服用LAM發生YMDD變異的病人,服用ADV四個月時HBVDNA才下降1個對數值,患者心里焦急,癥狀也無明顯緩解。所以,對于需要快速阻斷病情進展的患者,ADV就不宜首選,而服用LAM可在3周后就取得效果。  (2)由于ADV上市時間較晚(2005年4月獲國家批準),還缺乏長期應用的經驗,LAM的應用已有5年的臨床歷程,了解相對較多,對ADV尚需積累經驗并對它的副作用、耐藥性等進行更為深入和全面的認識。從“節約藥源”角度考慮,還是“留一手”為好,誰也不知道在今后漫長的日子里HBV對ADV的耐藥性能否增加,如果我們不珍惜ADV的抗YMDD變異株的作用,讓它“打頭陣”,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耐ADV毒株也會增加,至少現在不要急于把ADV推到第一線。  (3)ADV雖然毒性低,但有潛在的腎毒性,我們用此藥治療的6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有1例出現血清肌酐水平明顯上升,最后不得不停用。但我們用LAM治療100多例慢性乙肝,卻無1例有此現象發生。應用ADV必須監測血清肌酐水平。  (4)進口ADV的價格明顯高于LAM。 總之,ADV不能替代LAM,有人認為這與當年青霉素上市的情況相似,最初,青霉素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引起的疾病十分有效,后來病菌產生了耐藥,青霉素療效下降。再后來,為了對付耐藥的細菌,科學家研制出了新型青霉素及頭孢菌素,直到現在,即使第三代頭孢菌素已廣泛應用,但仍然替代不了古老的青霉素。  ADV最好能成為抗HBV序貫治療的一員,在應用LAM治療6個月后或出現YMDD變異后,立即改用ADV,這樣就比較合理。注意,ADV和LAM一樣,也不能清除體內的HBV,對肝細胞核內的HBVcccDNA也沒有作用。現已認識到,ADV同時聯合應用LAM并不能提高“應答率”,即二者沒有抗HBV的協同作用。ADV的療程不得少于1年。 遼寧錦州市傳染病院主任醫師王振坤

熱心網友

型肝炎給人們的印象是容易變慢性肝炎、肝功異常多年不愈,于是社會上就出現許多治療乙肝的藥,但病人使用后,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了解乙型肝炎的規律和什么情況需做抗病毒治療是十分必要的問題。  本文擬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些常識談談乙肝感染及抗病毒治療,使人們對乙型肝炎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于帶病毒人的體液中,通過輸血、注射、性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密切...

熱心網友

型肝炎給人們的印象是容易變慢性肝炎、肝功異常多年不愈,于是社會上就出現許多治療乙肝的藥,但病人使用后,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了解乙型肝炎的規律和什么情況需做抗病毒治療是十分必要的問題。  本文擬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些常識談談乙肝感染及抗病毒治療,使人們對乙型肝炎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于帶病毒人的體液中,通過輸血、注射、性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觸,把病毒傳染給他人。但是并不是每個人感染乙肝病毒后,都會變為慢性肝炎。因為絕大多數人靠自己的免疫力可以清除病毒而自行恢復健康。據我國衛生部肝炎領導小組對全國的抽樣調查,我國人群的HBV感染率為57.67%,按此計算,我國曾有7億多人感染過HBV,但絕大多數人都恢復了健康。人們常說我國是肝炎大國,指的是我國人口中有9.7%的人為HBsAg陽性(約1.2億人)。這部分人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和乙型肝炎病人。哪些人需要抗病毒治療呢?這就需要檢查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標志指標(HBVM)和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來決定。  HBVM一般指乙型肝炎血清學檢查的5項指標,分別介紹如下:  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它是乙肝病毒的外殼物質,本身沒有傳染性。它的陽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顆粒存在。  ②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復期出現的抗體,此時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對乙肝有了抵抗力,不會再得乙型肝炎了。我國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體。  ③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它產生于病毒內部,可分泌至血液中,e抗原陽性提示病毒有活動,而且是具有傳染性的指標。  5乙型肝炎e抗體(抗-HBe):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的一種蛋白物質,陽性結果提示病毒的傳染性變弱,病情已處于恢復階段。但另一情況可能是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此時血清中無HBeAg,但可產生抗-HBe,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查HBV-DNA來判定是否還有病毒存在。  ⑤乙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這種抗體分IgM和IgG兩種。抗HBc-IgM陽性提示病毒活動,有傳染性;若抗HBc-IgG陽性,則提示為既往感染,無傳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療。  除了上述“兩對半”指標外,還應查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它是病毒的遺傳基因,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位。它的陽性和HBeAg陽性的意義基本是一致的。因此,目前公認的抗病毒治療是否有效,主要是以HB-sAg陰轉和HBV-DNA的陰轉或HBV-DNA定量的明顯減少為指標。  公認的需做抗病毒治療的乙型肝炎,首先指的是發病一年以上、肝功仍不正常(轉氨酶升高3~10倍,膽紅素小于34.2u-mol/L)的慢性肝炎,而且必須符合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HBsAg(+),HBeAg(+),抗-HBc(+)(俗稱大三陽)和/或HBV-DNA(+)患者。第二種情況是:HB-sAg(+),抗-HBe(+),抗-HBc(+),HBV-DNA(+)者。  抗病毒治療是否有效主要靠三個指標來判斷:①HBsAg由陽性轉為陰性和/或轉為抗-HBe(e的血清轉換);②HBV-DNA陰轉或定量明顯減低;③轉氨酶降至正常水平(提示炎癥消退)。  HBsAg陽性的陰轉率是極低的,因此抗病毒治療不用HBsAg陰轉做指標。  目前公認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藥主要有α-干擾素和一種核苷類藥物拉米夫啶(國內商品名稱賀普丁)。國內外文獻報道,干擾素對HBeAg和HBV-DNA的陰轉率僅有35%~55%左右,賀普丁對HBV-DNA的陰轉率可達60%~80%,用藥療程均為1年左右,而且停藥后有一部分人病情會反復。中藥對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和抗肝纖維化有一定作用,但在體內抑制病毒的作用不理想。  夸大某一種藥物對乙型肝炎的治療作用,是不符合客觀情況的。因此,乙肝患者最好找肝病專家,根據你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這才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