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在室內栽養要注意哪些?室是喜光還是喜陰,肥力不足要施用什么肥料?病蟲害要怎么防治?
熱心網友
榕樹屬于亞熱帶植物,喜歡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溫暖濕潤的環境。性耐旱,耐半陰放置場所:宜放置于溫暖濕潤、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的場所。能適應室內環境,且容易照顧,夏季須略遮蔭,不可曝曬,冬季在溫度低于5℃時,及時移至室內越冬。可在室內散射光條件下長期陳設栽培土壤:榕樹生性強健,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有條件的可用砂質土壤混合煤炭渣。無條件的一般土壤也可。成品也可用基質椰糠作為栽培用土。澆水:澆水要見干見濕,即每次澆水時都要澆透,即澆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滲出為止,但不能澆半截水(即上濕下干),澆過一次水之后,等到土面發白,表層土壤干了,就要再澆第二次水,絕不能等盆土全部干了才澆水。炎熱季節要經常向葉面或周圍環境噴水以降溫和增加空氣濕度。澆水次數冬、春季要少些,夏、秋季要多些。施肥:榕樹不喜肥,每月施10余粒復合肥即可,施肥時注意沿花盆邊將肥埋入土中,施肥后立即澆水。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鉀。修剪:榕樹的萌發力較強,修剪可常年進行,一般在春初疏剪,剪除不需要的交叉枝、重疊枝、對生枝以及枯枝、病枝等。平時可隨時剪去徒長枝,以保持樹形美觀。翻盆:榕樹盆景不宜經常翻盆,以免塊根受傷腐爛,一般每隔3~4年翻一次盆,時期以晚春4~5月為好(秋冬季一般不宜進行翻盆),同時要去掉部分宿土并剪去老根、腐爛根。病蟲害防治:榕樹病蟲害少見,偶有介殼蟲為害,發現即用刷子人工刷除。
熱心網友
對于剛上山挖取和在市場上購得的下山的老榕樹樁,該怎樣種植和養護才使它不至于死掉呢?現在我把自己多年的種植經驗介紹如下: 一般下山的老榕樹樁,樹齡都在幾十年之上,當挖取下來時,樹的根部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要立即進行處理。在栽種之前,按造型的要求,可作一番小裁剪,然后放入水中浸泡2至3天,如能加入一些吲哚丁酸溶液效果更佳。第一次種植要澆足水,輕壓根土,在樹身的傷口處或剪過的枝條處,涂上蠟或白膠。剛種植的樹,水份蒸發得快,樹樁容易枯死。所以早晚用細孔水壺輕淋樹身。盡可能保持樹身的濕潤。如果陽光過強,應用一些雜物適當遮擋。 有條件的,可把盆放在半蔭處養護,等到新芽出有20至30厘米方。一般盆栽的樹,盆底排水口不宜過小,過小會疏水不暢或透氣不順,新忍氣吞聲根部就會死掉。澆水時要做到:見干見濕,澆透,不澆半腰水。 新種植的樹樁發芽時,往往芽苗都是很亂的,但不宜盲目裁剪枝條,先任由它發芽,有些老樁發芽20至30厘米之后,如一旦裁剪亂枝過多,它就會慢慢死掉,剛種植的老樁,頭一年最好不宜裁剪。要剪,也只好在種植3至4月進行。每次裁剪掉少量的亂枝條,而且分多次裁剪。一旦裁剪過多,就會影響根部以及整個樹樁的生長。 一般老樹樁栽培得3至4年之后,方宜進行較大的裁剪,每年可進行一至二次的裁剪。 老榕樹樁最佳裁剪時期是每年的2至3月份,或7、8月份,樹樁頭,特別是盆栽的,最好在每年9月至10月把樹葉全部剪光。因為這段時期枝葉需水量大,老樹樁本身供水量不足。 榕樹樁頭,不宜常換盆或移栽換土,常換盆或移栽會影響生長。榕樹雖然一年四季都可種植換盆、移栽,但榕樹最佳的換盆或栽培季節是在每年的4至5月份間。對于下山的新榕樹樁頭,最好先種植在地下有3至4年后再作上盆培養。 有些榕樹樁頭,該發枝條之處沒有發芽。因此,榕樹采取嫁接法不易成功。靠接成功率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