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一代超級戰斗機F22以及搭配者F35均追隨了三代空戰極品f16的右操作桿設置,反觀歐洲及毛子,采用傳統中間操作桿,孰優孰劣,請比較詳細的回答,歡迎討論!
熱心網友
F-16是采用操作桿右置的首款戰機(也是它的標志性設計)。而采用側桿布局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提高飛行員抗過載的能力(F-16采用后仰30度的座椅)。采用側桿布局長處還在于,座艙儀表板的中、下部位空出,能夠安裝一些重要的、常用的指示器,充分利用了座艙正面視野,方便了飛行員認讀。解決了大過載狀態下的操縱難度。飛行員半躺在后傾30°的座椅上,即使承受較大的負荷,仍可借助于計算機和電子操縱系統,用手腕輕松自如地控制飛行姿態(這一點非常適合F-22,它的座艙也基本延用了F-16的設計)。還有,在緊急情況下需要彈射跳傘時,不必考慮由中央駕駛桿所帶來的種種不便,杜絕了被駕駛桿碰傷下肢的可能性。簡單的說側桿布局就是適合高速戰斗機的需要。你說到‘歐洲及毛子’,據我所知SU-37和SU-47(S-37)也是側桿布局。
熱心網友
現在的飛機用中間操縱桿的比較多,美國也準備改,右操縱桿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當飛行員右手受傷時,很難把飛機安全的飛回去,而中間操縱桿不存在著個問題,即使有一只手受傷了,也可以用另一只手把飛機湊合的返航。所以我個人認為,中間的比較實用。
熱心網友
首先糾正一點,現在的四代及三代半戰機均是側桿布局。因為早期的戰機是機械或液壓傳動操縱舵面,作機動動作時飛行員是很費力的,操縱桿在中間便于飛行員發力(包括腳舵配合動作的發力),這點不用我多解釋你也能體會。后來高空高速重型的噴氣機出現,大過載機動的操縱,超越了人的體能極限,逐漸過渡到了電傳動,但機械液壓傳動仍作為一種緊急狀況的備份被保留,f-16是第一種完全放棄機械液壓傳動操縱的戰機,操縱桿布置位置得以解放,由于操縱桿是單手操作設計當然是布置在一側更順手些,還有諸如變量學長提到的種種好處,所以現在的新生戰機都是側桿布局。放棄了機械液壓傳動,一旦電氣系統失靈,飛行員只有跳傘的份了,不過現代戰機強調超機動性,采用放寬靜不安定性設計,升力中心已和飛機重心接近重合,靠人體的神經肌肉反應來操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現代戰機的飛行員實際上已經不能直接操縱飛機了,他們的操縱相當于簡化命令,由計算機分解傳達給各個執行機構,最后反映在舵面的動作,這也是現代戰機放棄機械液壓傳動的原因。
熱心網友
右舵操縱桿最大的好處就是飛行員的手臂不致過于疲勞.
熱心網友
中間的 可以方在兩腿之間,便于控制
熱心網友
美國飛機戰斗機大都是半躺著飛行,有利于人在大載荷情況下的承受能力,在兩側可以夠的著,操縱桿在中間你只能坐著飛,躺下了你就很難操縱飛機不利于人在大載荷情況下的承受能力.
熱心網友
象游戲操縱桿最好。一個手掌高一點,大喲 150mm,放左邊最好。左手控制飛行,右手用來按導彈,和別的東西。
熱心網友
右操縱桿,左操縱桿和中間操縱桿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熱心網友
右操作桿好
熱心網友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要因人而宜。
熱心網友
各有利弊
熱心網友
右操作桿好,因為左撇子也不能握中間操作桿(它也是為右手設計的).即便能握,你怎么控制油門,怎么控制導彈發射.
熱心網友
右操作桿好
熱心網友
采用中間方式是傳統,有飛機以來就這樣,我國的飛機都這樣,我飛的時候都是這樣的機型,采用右側操縱桿主要有幾點考慮,一是在長途飛行時不至于飛行員過于勞累,雙腳可以并攏與活動。二是F22可以半躺著飛行,有利于人在大載荷情況下的承受能力,在兩側可以夠的著,操縱桿在中間你只能坐著飛,躺下了你就很難操縱飛機。三是現在操縱都是電力傳導的,不用長的操縱桿,放在中間只能長,否則要么夠不著,要么腳要張的很開,在小機機同樣的位置,你如果飛的話不覺的別扭么?
熱心網友
各有優勢
熱心網友
采用傳統中間操作桿便于左利手(左撇子)和右利手的駕駛員使用,不會因此產生使用不便的情況。為什么美國人喜歡使用右操作桿設置,也許美國飛行員全都是右利手吧。另外,在座艙設計方面美歐(包括俄國)都存在不少不同,這也許是由于航電設備的差異而導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