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孢子蟲病  孢子蟲是水生動物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危害較大的一類寄生蟲,目前危害比較嚴重的有球蟲病、鯽魚碘泡蟲病、圓形碘泡蟲病、餅形碘泡蟲病和鯽魚粘體蟲病、中華粘體蟲病等。魚類大量寄生孢子蟲后,引起魚體消瘦、食欲減退、體表發黑、腹部膨大等癥狀。  防治方法 1。必須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清塘,以殺滅冬眠的孢子。2。選購苗種時,防止帶入傳染源。苗種入塘前用聚維酮碘浸浴15分鐘~20分鐘。3。投喂優質餌料,增強魚體抗病力,發現有孢子蟲寄生時,在飼料中添加1。5%“孢蟲殺”連喂3天,第4天用“魚蟲滅”全池潑灑1次。  二、絳蟲病  危害魚類的絳蟲種類很多,主要有頭槽絳蟲、舌狀絳蟲等。頭槽絳蟲主要寄生在草、鰱、鳊、鯽、鯉魚的腸內,使病魚體重減輕、體色發黑、離群獨游等。舌狀絳蟲寄生魚體時,病魚腹部膨大,失去平衡,側游或腹部朝上,解剖可見體腔中充滿帶狀的蟲體,內臟受擠壓產生變形萎縮,病魚也會因體瘦腹大而失去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 1。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殺滅水中的成蟲及蟲卵。2。每100公斤飼料中加入“魚蟲速滅”200克~280克,制成藥餌連喂3天。3。投喂藥餌后5天~7天,用0。6×10-6“殺滅海因”或“百毒清”全池潑灑,防止繼發性細菌感染。4。每萬尾魚用南瓜子250克研成粉漿,拌勻在0。5公斤麩皮內投喂,連喂3天。  三、斜管蟲病  主要侵襲魚的鰓和皮膚,以其粘液為營養,當魚被斜管蟲寄生時,鰓和皮膚遭受破壞,大量分泌粘液,導致魚呼吸困難,魚體瘦弱發黑,游動遲鈍,隨即死亡。水溫5℃~18℃是此病的流行季節,危害多種淡水魚。  防治方法 1。用含氯制劑徹底清塘消毒,殺滅病原體。2。魚種入池前,用8毫克/升硫酸銅或2%食鹽溶液浸洗20分鐘。3。病魚用濃度為8×10-6硫酸銅液浸洗30分鐘,用0。7×10-6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  四、錨頭鳋病  錨頭鳋是大型寄生蟲,肉眼可見,主要寄生在多種淡水魚的鰓和魚體表皮組織,吸食營養液,因而使寄生的部位紅腫發炎,出現紅色斑點,并容易被水霉所附著,或感染其他病菌。病魚焦燥不安,攝食量減少,逐漸消瘦死亡。錨頭鳋病近幾年發生較嚴重,危害較大。  防治方法 1。魚池用生石灰徹底清塘。2。發病魚池用0。7×10-6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3。發病時用(10~30)×10-6高錳酸鉀浸洗魚體1小時以上。4。每畝用松樹枝葉10公斤~12公斤,扎成5捆~6捆,插掛在食場周圍,或搗碎、浸汁全池潑灑。5。放肥或沖入新鮮水,以改變水質也可使蟲體脫落,有一定的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