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其實不管統治階級提倡哪個,最重要的都是為了鞏固他們的政權。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因為董仲舒主張君權神授,使皇權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德政安撫感化百姓。唐朝重視儒術,還提倡佛教和道教,以崇儒尊孔為基本,以佛道兩教為輔助手段,都是為了鞏固政權,加強控制。宋朝由于階級斗爭,民族矛盾的復雜性,統治者推行儒釋道三教融合的政策。為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割據,重要儒臣;認為佛教“有裨政治”,對佛教非常熱心,有意把佛學作為輔助儒學的統治工具。這一政策也為后來促進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吸收佛、道如儒學的理論,把佛、道二教的禁欲主義和服從封建綱常的教條結合起來,要求人民既做一個忠臣孝子,又具有安貧樂道、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朱熹就是理學的集大成者。)總之,不管統治者提倡儒學,還是提倡佛學,都是為了培養順民、鞏固政權,為本階級利益服務的。

熱心網友

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懂得珍惜中華文化,不象有些人拿西方來的什么主義當教條,強迫人民從小學讀到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