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被認定是學習不塌實的那種,很浮躁.成績時好時壞,非常不穩定,我在蘇州最好的高中就讀,成績談不上尖子,但在老師眼里也算是個好學生.雖然才高一,但現在科目很多,時間很少,心理也還不成熟,競爭對手又很強大,甚至覺得比我初三時更緊張了.這次期中考試,前所未有的爛!分析下來還是那兩個字--浮躁.這個問題已經困惑我很久了,到底怎樣才能讓心沉下來,成績穩定下來呢??

熱心網友

小同學: 你好! 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 心浮氣躁的表現常常是淺嘗輒止 、焦慮不安、心神不寧、患得患失 。 我讀過這樣一則材料: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難看啊。”徒弟說。“等天涼了,”師傅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傅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沒關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來也不會發芽,”師傅說,“隨性。”  撒完草籽,幾只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沒關系,草籽本來就多準備了,吃不完,”師傅繼續翻著經書,“隨遇。”  半夜一場大雨,弟子沖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沖走了。”“沖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沒抬,“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青苗,一些未播種之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在這個故事中, 師傅就具有一顆平常心。   要記住,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的, 遇事要想得開,不要怨天尤人。 如果我們 讓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去努力進取。 那么生活中就會充滿快樂。如果能認為某些坎坷也是上天對自己的恩賜的話 , 那么你就會感到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努力改變自己,淡泊人生,你會以一個健康的心態走向成功! 祝你一切如意!附:(我為你拷貝一篇文章,也許對你有所幫助。) 潛下心來 力戒浮躁 浮躁是一種消極情緒 浮躁,是一種輕浮急躁的心理、情緒和精神面貌。這種心理和情緒,是使人事業心、責任感下降的誘因,也是一個人提高修養,增強個人內涵的破壞力量。浮躁見之于生活中,表現在心態上,是心浮氣躁,六神無主,特別是在各種誘惑面前,心理失衡;表現在學習上,是靜不下心,坐不下來,學不進去;表現在作風上,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熱衷于提新口號,擺花架子,搞“盆景工程”;表現在工作上,是標準不高,得過且過,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 凡此種種表現,遺患無窮。 浮躁的對立面是沉穩,沉穩可以使你認清前進的方向,胸懷寬廣,處事游刃有余;沉穩如雄獅小憩,靜而有威,可以以靜制動,四兩撥千斤。 一個成功的人,往往需要相關各個方面知識的準備和積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艱苦的過程,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傾心付出,成功難上加難。一個成功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說、學、逗、唱幾乎需要樣樣精通。面對臺下的觀眾,他還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現場氣氛的感應能力和調動能力。我們看到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水均益、白巖松,采訪、主持、談話總是井井有條,洞察細微 ;王小丫主持節目不慌不忙,收放自如。試想一下,一開始,他們能做到這樣嗎?我看不一定。因為這里面需要有個人極高的修養,無止境的知識積累,對他人和事情的用心感知。而這一切,沒有沉穩的心態是做不到的。他們在成功以前一定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努力,風光背后一定有克服艱辛的困難跋涉。 為什么要力戒浮躁 國學大師王國維有一段治學三境界的名言: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以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三重境界均包含一個共同的內涵:力戒浮躁。這是做學問的第一功課,是入門課,是基本功,是首要條件。 而浮躁使我們喪失了正常的思考,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讓我們產生虛無縹緲的滿足感。莫名地相信自己會成為體育明星、娛樂明星,并天天想著機會的到來;在等待中,蹉跎了歲月,耽誤了年華。莫名地相信自己的成績會有仙人保佑,不努力也會有成功。在僥幸中,錯過了歲月,忘卻了奮斗。當然成功也不會到來。 目前,追星熱是一種世界性的時尚,我們有很多同學也熱衷于追星。但,時尚的東西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東西。那些娛樂明星、體育明星,其成功往往是一種機遇,可遇而不可求。一個北京電影學院,一年才招幾百人,數萬人中選一個,考上難乎其難。籠統地講,我們不可能成為明星,是對人潛力的壓制,違背教育的原則。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對你們而言,成為體育明星,已經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已經超過了訓練的最佳時機。有人說,你可以“成為一個鐵桿的FANS, FANS是有錢人的業余愛好”。想一想,我們是有錢人嗎?如果不是,我們是有錢人的子女嗎?如果還不是,那你就只有一條路,努力奮斗,不再作白日夢!!!不同的人,其人生道路是不同的。模仿也好,借鑒也罷,現在不是享受這些的時候!!! 浮躁使我們不珍惜現在,生活輕飄,缺乏踏實態度。我們有很多同學的餐卡丟了,從不想找回來。政教處現在有30余張餐卡無人認領,僅這一張空卡,就要15元錢,你的父母花了多少血汗才能賺回來?!我們也有很多同學,騎著車子到學校,從不上鎖,丟了之后,方感著急。你想過這一輛車子在你父母那里,需要多少個日夜的操勞才能換得?!說到底,這是愛慕虛榮,擺花架子,充大頭!!!要我說,這些虛假的東西,等你能自立以后再說,最好是自立以后也不要弄這一套。漫畫作家錢海燕說,社交之所以累人,就在于人人想成為根本不是自己的那個人!!!古希臘人告誡人們:人啊,認識你自己!!!米蘭·昆德拉說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們希望大家能在現實的土壤上,建立自己生活的根基!!!莫要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剛愎自用!!! 不珍惜父母親情,是浮躁的最壞表現。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還能使一個什么樣的人?自戀?還是絕情?關于親情,我想給大家介紹《讀者》第三期上面的兩篇文章,一篇是記者范春歌寫的《兒行千里》,一篇是龍英臺寫的《如果你為四郎哭泣》。一篇寫道: “有時,再堅強的兒女在母親面前也無法扮演堅強,因為她是世界上最疼你的那個人。再脆弱的母親在兒女面前也要守住堅強,因為她是世界上最疼你的那個人。”另一篇寫道:“悲劇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潛回宋營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漢賊不兩立的政治斗爭之間,在愛情和親情無法兩全之間,在個人處境和國家利益嚴重沖突之間,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失聲:‘千拜萬拜,贖不過兒的罪來……’”這兩篇文章的出發點不同,但都有撼人的力量。想一想,大家心中是否為父母保留一片樸素的情感在你的心中?想一想,你的飯卡丟失之后,你是否去掛失過、尋找過?我們在享受生活的時候,是誰給了我們物質上的保障,我們有沒有想過如何報答? 浮躁使我們喪失了斗志。一個人成績下降,你想過下降的原因嗎?你想過如何規避環境的消極影響,保持個人的旺盛求知欲和為理想奮斗的斗志嗎?誠然,學校目前生源太復雜,良莠不齊,不是所有的同學都有學習的興趣和斗志!!!我想,一個人沒有學習的興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學習的斗志!!!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目前,擺在每個同學面前的問題是一樣的,那就是:我的起點在哪里?我該做什么?我該怎么做?柳宗元說:“貴爾六尺軀,勿為名利驅。”學會處理生活環境與人的關系 ,利用環境,繞開不利因素,向自己的目標堅忍不拔地邁進。 戒掉浮躁是不容易的 首先要淡化自己的名利觀。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在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面前站得高,看得遠,心無旁騖,一心撲在理想上。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想盡千方百計來實現理想,這才是最主要的。籃球比賽、足球比賽、乒乓球比賽,只是你健身的手段,不是你的目標。不是老師為你的理想澆冷水,你想成為姚明的可能性與黃河水自東向西流的可能性差不多。 其次,力戒浮躁,關鍵要耐得住寂寞。有道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是就做學問而言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萬世不變的公理。 古人說“浮躁一分,到處便遭悔恨;誘惑二字,從來誤盡英雄”。今天,你在求知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如果是好的,就會終生受用;相反,急功近利,即使能僥幸升學,也不會對將來有什么好處。 因此,希望大家在學習上,要把扎實掌握知識作為自己的目標,而不要過分看重一次兩次的考試;如饑似渴地涉獵相關知識,而不要熱衷于關心歌星、明星的花邊新聞。 守得住自己的良知的底線,不作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情; 守得住自己做人的底線,勤奮、誠實、友善、胸懷寬廣; 守得住自己求學的底線,努力、上進、不輕言放棄!!! 同學們,青春時光轉瞬即逝,請不要揮霍自己的歲月!!!我們在開始講的小測驗,實際上涉及人生的三個領域:做事、學習、做人。這是一組帶有象征意義的問題,如果你能用這四個問題時時時拷問自己,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學業成功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 。

熱心網友

你能認識自己的心浮氣燥,真不簡單,說明你不錯,學習有高原現象,只要靜心學習,就坐超越自己,祝你學習成功。

熱心網友

只要你每天都對自己笑笑,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就行了

熱心網友

所有的你認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是你將現象夸大成問題了成績時好時壞,非常不穩定本來就是正常現象,你所要做的就是盡量減緩這種現象.另外 誰說競爭對手強大,你就不強大,你要知道你是世界的唯一,自己的某些方面是別人永遠超越不了的,這是你自信的資本.也就是說 你原本就該自信.而浮躁,是當人在不安分的環境中出現的生理反映,那就需要你靜心,思遠,做到志向遠大.才不至于為雞毛蒜皮小事傷神.

熱心網友

你能知道自己浮躁就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不妨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分析一下,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把不需要的堅決剔除,然后制定一個計劃(可以由簡到繁,一步一步來),只要堅持照著計劃做,就會不斷進步。

熱心網友

只要你有極大的進取心,非常想上你心中的大學,只要你有這種信念,你會有充沛的體力的!不會心浮氣燥的!相信自己!!!

熱心網友

不要有雜念,心平氣和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