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殲10和蘇30之類的飛機,為什么還要生產殲7?不會又是什么好、中、差搭配吧?你知道就回答,
熱心網友
眾所周知,現代戰機性能日益提升,而造價亦水漲船高。再加上價值不菲的后勤支援、訓練操作費用,高性能的戰機的研發與裝備所需投入常常是天文數字。實際上即使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亦感到新型戰機難以負擔,所以F-22的裝備數量一再削減,因此各國從第三代戰機起逐漸走高低搭配、新老并存的路子,而我國這樣的經濟實力還很有限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方法有非常實在的現實意義。象殲10、殲11這樣的性能戰機的裝備數量恐怕并不能完全滿足需要,因此需要發展一種廉價的戰機,保持空軍戰機機隊的一定規模,執行相對輔助的作戰任務,以降低主力戰機的負擔和消耗。而我國的傳統出口市場亦集中在這塊,對那些第三世界國家來說,發達國家相對廉價的戰機,如F-16、 米格-29其都難以負擔,如孟加拉國雖然傾其所有購買了米格-29戰機,卻最終無法承擔繁重的使用費用而轉手。所以他們亦需要一種性能適中、價格低廉的戰機。我國超-7/FC-1即滿足此需求而研制,有人非常奇怪為什么有超-7/FC-1我們還要研制殲-7F?原因可能是我們愛還沒有一型成熟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如果依賴進口發動機的話那不但耗費太大而且存在潛在的危險。而此進我國相繼研制成功昆侖和WP-13F-2等性能有較大提升的渦噴發動機,這些發動機本為就是為改進殲-8B/殲-7E系列戰機研制的,而殲-7F的機身結構與其相近,所以空軍采用殲-7F為合情合理的無奈之舉。。
熱心網友
殲7便宜又好用
熱心網友
用數量來彌補我們在質量上的不足!
熱心網友
生產的是殲7改進型。你想如果我國將所有的飛機權換裝,要花多少時間,那時美國都不知用上什么飛機了,可能都沒有機翼了!生產殲7是為了對現有飛機進行改進,提升戰斗力,延長服役時間。然后集中精力發展新型戰機,逐漸縮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
熱心網友
當然是經濟因素了,其實高中低搭配也是目前不錯的選擇,可以用最少的成本滾動研制高檔戰機。如果有戰事發生的話,不但技術上可以生產最新型的高檔戰機,用高檔戰機彌補技術上的差距,中低檔機也可以彌補數量上的不足。另外,國產的殲7性能已經與當初引進時的米格-21F-13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當時我國和、印度和捷克幾乎同時引進米格-21F-13,可喜的是我國把米格-21的技術細節摸透了,并把其性能發揮到了極致。和平時期注重研發、少量裝備試用高新武器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明智之舉。
熱心網友
F7經過改進,它的綜合性能有了空前的提高.畢竟F7在軍隊已經經住了考驗.
熱心網友
殲七便宜,耐用
熱心網友
不清楚,但是殲7的改進型可比原來的原型米格21可上十幾倍了.外國不少國家的軍隊都是中國殲7的用戶口,如果生產會不會是外國的訂單.還有,自己用又有什么不好,用于前線防空也是很不錯的飛機,和先進的戰機混合使用效果也不一定差.殲10蘇30蘇27是好,但不便宜啊,要中國飛行員都飛那機型誰不想啊,要錢啊.可能就是你說的高中低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