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份唐代水墨畫家的介紹

熱心網友

閻立本、吳道子這些在網上可以查到。隋唐五代繪畫 公元581年隋朝統一南北,結束了東漢末期以來長期分裂的局面,統治階級一系列安定社會、發展生產、繁榮文化的政策措施,促進了繪畫美術進一步的發展。中國繪畫美術到了隋唐五代,終于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高峰發展期。 隋代繪畫的主流仍然是宗教畫和人物畫。敦煌莫高窟遺存的隋代洞窟有110個,這在不到四十年的隋朝來說,數量還是很驚人的。隋代的洞窟壁畫,其細膩富麗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北魏時代乃至以前的任何歷史時期,風格上也已經呈現出成熟的民族樣式。中原地區出現了許多著名一時的畫家,諸如:展子虔、董展、鄭法士、閻毗、楊契丹、孫尚子、尉遲跋質那等人,都曾經做過寺廟壁畫。雖然他們的作品很少保存下來,但據歷史記載可以看出,他們已經非常重視從生活中取材,講究繪畫藝術的寫實風格。展子虔留存有《游春圖卷》的卷軸,顯示出他不僅精于佛像人物,更是卓越的樓閣、山水畫家。展子虔畫山水,具有“咫尺千里”的氣勢。這幅《游春圖卷》青綠重彩,十分精細,遠近關系處理得也非常妥帖。《游春圖卷》證明了國畫的一大進展:魏晉以來山水畫“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幼稚階段已經過去,在繪畫中體現自然、講究空間關系處理的繪畫技術已經被畫家掌握并日趨成熟起來。孫尚子也是一位富于創造性的畫家,他創造了“戰筆體”,豐富了線描的表現力,在人物畫中,也有利于表現人物的生動氣勢。隋代繪畫在短短的三十多年中,總結了魏晉南北朝的繪畫藝術經驗,直接啟動了唐代繁榮昌盛的繪畫美術高峰的到來。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將近三百年的歷史是我國封建經濟文化發展的突出階段,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科技文化、經濟藝術都空前繁榮的歷史朝代。繪畫藝術在唐代出現了很多藝術巨匠,而且各具風采卻又都取得了卓越成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 宗教繪畫在唐代的發展可謂是空前絕后。《歷代名畫記》、《京洛寺塔記》、《酉陽雜俎》等書都記述了唐代寺廟壁畫的繁盛。當時的寺廟、道觀成為社會公眾的畫廊,宗教走進世俗平民,不僅出現了反映現實生活經文故事等文學作品,對繪畫藝術也是一次社會性的變革。許多神仙菩薩直接以現實人物作為模特兒,壁畫題材也擴展到了純粹裝飾觀賞的山水花鳥范圍。繪畫美術第一次突破社會教育尤其是宗教教義的限制,走進世俗百姓,在美術思想上無疑是一次空前的大解放;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代繪畫美術包括宗教繪畫才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得以興盛繁榮。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247個唐代洞窟,數量較大而又十分精美。與以前的宗教繪畫不同,這些壁畫、雕塑都充分體現著世俗精神:經變故事來源于現實生活,神話傳說直接描繪現實生活,許多多雕塑人物和壁畫人物也都有生活原型,甚至是直接按照現實中有名有姓的人來塑造、描繪出來的。換句話說,唐代的繪畫美術在中世紀的宗教畫中,藝術的體現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傳統。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高窟唐代壁畫《西方凈土變》是佛國的贊歌,專門描寫佛教所謂“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但壁畫中的樓臺歌舞、花鳥水樹,卻無疑都是當時貴族生活的反映。繪畫場面的宏大氣魄和富麗細膩,呈現著畫家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樂觀精神。說實在話,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也只有在盛唐這個社會經濟上升的朝代繁榮時期,才能出現和構成這種極樂世界幻象的現實根據。壁畫《維摩變》可以說是閻立本《帝王圖》和《職供圖》的副本,反映的是唐帝國的國際交往;《出行圖》里表現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夫婦的壯闊場面、晉昌郡太守樂庭環一家供養像的雍容華貴,無不在顯示著唐帝國的盛世風范。當然,這些壁畫藝術上也都體現出非常卓越的水平和成就。 唐代墓室壁畫以西安附近的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章懷太子李賢墓、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規模最大,畫工亦精。永泰公主墓的一幅巨幅壁畫上描寫宮女出行,她們風度優美,線條勁暢有力,顯示出畫家精湛的技巧。兩個太子墓也有大量反映宮廷生活的畫面,不僅是唐代繪畫遺跡,也為我們考察唐朝的衣冠制度、建筑器具提供了珍貴資料。其中《禮賓圖》還是唐朝與亞洲國家友好往來的忠實記錄。 除了壁畫和宗教繪畫之外,唐朝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也很發達。尤其是中晚唐時期,繪畫顏料得到了獨立發展,繪畫工具也逐漸齊備,出現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畫家。初唐的閻立本、中唐的吳道子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畫家。 閻立本和他的父兄都是出色的工程師兼畫家,應該屬于繪畫家族。在繪畫成就上,閻立本成就最高,不僅可以代表初唐的繪畫成就,也可以作為有唐一代的繪畫藝術標志。閻立本的創作基本上代表了唐代融合中西、華夏各民族繪畫技法滲透吸收的實際情況,這種融合和吸收在閻立本的創作中表現為一種新鮮而又成熟的民族傳統風格。閻立本的作品流傳到現在的還有《歷代帝王圖卷》、《步輦圖》、《蕭翼賺蘭亭圖》、《北齊校書圖》、《醉道圖》、《孝經圖》等。其中,《步輦圖》描繪吐蕃使者入唐求婚的事兒,人物個性鮮明,具有歷史和藝術雙重價值。《歷代帝王圖卷》集中表現了畫家卓絕的人物畫技巧,描繪了自漢昭帝到隋煬帝十三個帝王的形象,線條勾勒勁緊有力,加上適度的色墨暈染,精心刻畫出了每個帝王不同的神態。這些帝王畫像均沒有背景,只有侍從數人。相對帝王像,侍從的身軀畫得都比較小,不僅突出了主像的高大威嚴,也反映出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 吳道子是中唐繪畫的代表之一,他在中國繪畫傳統上被尊為“百代畫圣”,創作力據說十分驚人,一生中曾經畫過300多間屋子的壁畫,其中沒有一件相同。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最特出的貢獻是發展了“線描”技法,創立了被稱為“莼菜條”、“蘭葉描”的線型,能夠得心應手地用來表現物象的“高側深斜、卷摺飄舉”之勢,賦予“線條”以更為豐富的表現能力。吳道子的作品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據說他創作的《地獄變相圖》竟使得京城許多屠宰漁獵的人因為害怕死后“報應”而改變了營生。吳道子的繪畫風格很是奔放,注重線條筆法,近似寫真,屬于所謂的“疏體”,為后世減筆人物畫和水墨山水畫開拓了道路。但十分可惜的是,流傳至今的吳道子繪畫作品都是后人臨摹的,沒有真跡。其中,宋人臨摹的《送子天王圖》大約比較接近原作,后世研究者一般都將它作為代表來說明吳道子的繪畫藝術。《送子天王圖》摹本描寫的內容是釋迦牟尼的父親抱著他到神廟祈福情景,畫面線條流暢,富于變化,人物神態也十分生動。其中的線描屬于吳道子首創的“蘭葉描”,只用淺墨韻染,簡潔明朗。這種以線條為主,略施淡彩的繪畫方法以后就成為中國繪畫的主要傳統技法之一,被稱為“吳裝”。 吳道子在當時聲譽很高,門徒眾多。比較杰出的吳門弟子有盧棱迦、楊庭光、李生、張藏、翟琰等人。盧棱迦的作品有《羅漢像》流傳了下來,畫工精細,筆力較弱。 稍后的人物畫家還有張萱、周?P。他們都擅長描繪貴族婦女的生活,風格上也比較接近。周?P在肖像畫上十分卓越,據說他和韓干曾經為郭子儀的女婿趙縱畫像,一時難分高下。后經趙縱的夫人辨別,說周?P的畫“能兼得趙郎情性笑言之姿”,所以更好一些。張萱、周?P所畫的婦女體態健碩豐滿、風度凝重優美,是當時貴族婦女的真實寫照。至今,張萱還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兩畫均為宋徽宗摹本),周?P有《簪花仕女圖》、《調琴啜茗圖》、《紈扇仕女圖》流傳下來。作品不僅善于描寫當時貴族婦女的休閑生活,還很好的揭示了她們的內心世界,透過滿身綺羅,表達出貴族婦女精神上的空虛和苦悶。張萱、周?P突破了封建說教中的“烈女”題材,真實描繪了婦女的普通生活,在后世影響很大,以至于形成了中國繪畫中一個專門的畫科——仕女畫。 山水畫在唐代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代表畫家李思訓及其兒子李昭道(當時人稱大、小李將軍)。他們父子擅長描繪金碧輝煌的樓閣山水,精工富麗。此外,還應該特別提到大詩人王維,他的作品是詩與畫的結合,將山水畫提高到了審美藝術的更高境界。同時代的畫家還有:韋偃、張操,擅長畫樹石;曹霸、陳閎、韓干,善于畫鞍馬;韓湟、戴嵩善畫牛;邊鸞、殷仲容擅長畫花鳥。他們都為中國繪畫藝術開拓了新的園地,影響著后世美術的發展。 唐代晚期,隨著各種繪畫顏料的進步拓展,出現了孫位擅長畫水、張南本擅長畫火的例子。但是一度強大的唐帝國不久陷入到軍閥混戰的社會危機中,藝術的繁榮至此告一段落。 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大約經歷了半個世紀(公元907-960年),繪畫藝術的發展因為政治經濟的因素,表現得南北很不平衡。江南、蜀中兩地戰亂較少,社會相對穩定富庶,加上統治者大力提倡,繪畫美術得到繼續發展。五代十國時期的畫家基本上集中于南唐、西蜀兩個地區的宮廷畫院。唐末畫家孫位、滕昌佑、刁光胤來到西蜀,給當時的畫壇帶來了新氣象。西蜀的花鳥畫興盛一時,出現了黃荃及其兒子。黃荃是五代最杰出的花鳥畫家。他的《珍禽圖》栩栩如生,是古代花鳥畫難得的珍品。黃荃的兒子也有《山鷓棘雀圖》流傳下來,畫工精妙,表明畫家曾對鳥類有過精深的觀察。黃荃等人的作品工麗謹嚴,使用的勾線填色法后來被稱為“勾勒法”。同時期的江南也興起了花鳥畫派,以徐熙為代表,不用線條勾勒,而直接以色彩點染,作品另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情趣。徐熙的這種畫法被稱為“沒骨法”。黃荃、徐熙兩家不同的繪畫技法,演變成后世花鳥繪畫的兩大流派:工筆花鳥、寫意花鳥。 從整體上來看,五代時期的繪畫,已經日益趨向于寫實手法為主來表現自然景物。著名的山水畫家:荊浩、關同、董源、巨然、范寬、李成、郭熙、郭忠恕等人,都是以大自然為師,久居山林,“師法自然”,在山水畫中寄托思想感情,創造了多樣的山水繪畫技法。荊浩《匡廬圖》細致而真實地寫出了廬山的巍峨秀拔,景物處理工巧而宏大;他的弟子關同則更進一步,關同的《蹊山待渡》山勢雄渾、林木蒼潤,氣勢十分壯觀。 范寬也擅長描繪壯美的深山大澤,《溪山行旅》、《臨流獨坐》是其代表作;范寬還善于描繪雪景,為中國畫開拓了一個瑰奇壯美的境界,其《雪山蕭寺圖》描寫深山古剎,十分引人。董源善于描繪江南山水,他的《龍宿郊民圖》、《瀟湘圖》傳神了風光秀麗的江南。巨然的名作《秋山問道圖》說明他也是擅長描繪江南山水的畫家。李成、郭熙善畫寒林木石,風格相近。李成《讀碑窠石圖》和郭熙的《早春圖》、《山莊高逸圖》都是傳世名作。郭忠恕是畫宮廷樓臺的高手,代表作《明皇避暑圖》在十分精細規矩的刻畫中,不失自然之趣,成為后世“界畫”一科的奠基人。 五代的人物畫不如花鳥、山水畫興盛,但也有發展。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不少宗教壁畫屬于五代時期的作品,主要是當時世守河西的曹議金一家修造的。佛畫名家曹仲元,據傳畫工精妙,為江南第一;西蜀的貫休,則主要以畫羅漢出名,他的《十六應真像》,狀貌古怪,遂成特色。除此之外,描繪世俗生活的畫家有周文矩《宮中圖》,表現宮廷婦女,線條簡練;他的另一幅作品《重屏會棋圖》筆墨精細,生動刻畫了南唐皇族形象。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生動描繪了當時南唐貴族縱情聲色的生活,從韓熙載沉郁的面容里傳達了北方豪族南渡之后內心的壓抑苦悶,是比較有名的杰作。據說畫家當時是奉南唐后主之命窺探之后,憑記憶勾畫出來的,人物竟然十分傳神。這一時期,還有石恪的減筆人物畫也比較有特色,作品《二祖調心圖》筆法斬釘截鐵,很是勁利。 隋唐五代的繪畫,實在是一卷金碧輝煌的藝術卷軸,五彩繽紛,令人目迷神醉。隋唐五代的繪畫是色彩的世界,這一點與后來的宋元時期繪畫迥然有別。宋元時代的繪畫,是色彩和水墨交相爭輝、詩情畫意相得益彰的新天地,在中國繪畫歷史上,隋唐五代之后,宋元時期是又一個藝術高峰。我們下一篇文字里談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