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當時劉備勢單力孤,他固然需要連吳以抗曹,同時也需要借曹操以牽制東吳,迫使其與己聯合。一旦曹操被殺,那末,以曹操為核心的剛剛建立起來新北方勢力必將迅速土崩瓦解,東吳將一枝獨秀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此,劉備將無立足之地更遑論“霸業”。所以,在那個時候,曹操是殺不得的。既然如此,干脆不捉就是了,何必又捉又放多此一舉呢?其實不然,不捉曹,天下就只知曹操、孫權而不知劉備,只有捉曹,才能顯示劉備的實力,才能使孫權認識到劉備是一支不可忽視頗具實力的力量,才能更好地促成孫劉兩家統一戰線的形成和鞏固。最后要說明的是,“捉放曹”這個任務只有關羽才能完成,因為雖然張飛、趙云也都具備捉曹的實力,但只有關羽既有捉曹的能力又有放曹的理由——即可以假借報恩而放曹。如果讓張或趙捉曹又放曹,那劉備的野心就會昭然若揭于天下了。“華容道捉放曹”既大振了劉備的聲威、進一步鞏固了孫劉兩家的統一戰線,又讓關羽徹底還清了曹操的人情債,還成全了關羽的“忠義”之名,可說是一石三鳥。
熱心網友
如果曹操掛了,那么劉備還不是只能把漢獻帝接回來,乖乖地做個皇叔。放了曹操,讓曹操管住漢獻帝,還有機會等勢力擴張后稱帝。順便讓關羽還個人情,并且體現了關羽的“義”。而且,張飛趙云這種猛將又怎么會了解襖劉備的心意呢?諸葛亮何等聰明之人,當然洞察一切了,所以派關羽去放曹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熱心網友
哈哈,他有意安排的啊!
熱心網友
作個人情嘛!不然派其他人去就把老曹掛了.
熱心網友
沒有這件事的,當時孫劉只可自保根本沒有能力要武帝的命,在羅之前曾有兩個作家寫到關羽在華容埋伏,但他們的版本都是武帝突圍成功,羅又改編成了“關云長義釋曹操”其實關羽大概是最想干掉武帝的人。
熱心網友
使三足鼎立
熱心網友
當時如果真的把曹操殺了,北方將會大亂.當時,劉備的勢力還很若.孫權一定會利用這次機會一統北方.到時再把劉備滅了,將會一統全國.他知道關羽為人:有恩必報.這次讓他去目的很明確: 1: 可以保住曹操,以致三國可以互相牽制. 2: 讓關羽還完人情,使關羽更好的為劉備買命. 3: 讓孫權不可小瞧蜀國.使他們看到文不僅有諸葛亮,武也有忠義之士關羽.
熱心網友
三國演義中,諸葛的“隆中對”說的很清楚,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如果曹操掛了,那么,他的兒子也會稱王,出現三國的局面, 這樣諸葛到不如讓曹操去實現三國的局面,而且,更讓關羽還個人情,并且體現了關羽的“義”,何樂而不為呢。 整個事件的關鍵在于關羽
熱心網友
天意
熱心網友
擁兵自重啊如果真的派別人去了把老操掛了那么老諸的位置就會一落千丈兔死狗烹啊所以還不如送二哥一個人情呢~
熱心網友
如果你說的是正史《三國志》,那么很抱歉,華容道其實是個虛構的故事,當時劉背和孫權都沒想到這場火可以把曹操的那么多人馬滅了,更不會派關羽埋伏在曹操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