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認為是
熱心網友
午餐時間在辦公室的廚房間碰見婚假結束的新娘,東海岸的蜜月讓她滿面春風。我自然而然夸獎她婚禮上的百合花束、綠色常春藤圍繞的紅色地毯還有唱詩班無伴奏的童聲合唱。站在一邊的我的前任女老板,就忍不住了,對我們大聲說:把數月數月的時間,數千數千的金錢都花在一場婚禮上簡直是浪費。 女老板三十出頭,未婚女強人,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沒有男朋友,只有兩匹純種歐洲賽馬,三只美國藍貓。 而剛度完蜜月的新娘,SAP技術高手,每年被公司送去接受學費上萬元的BW培訓。四年時間戀愛,一年時間準備盛大婚禮。 兩個生活目標不同的加拿大女子就站在有五臺微波爐、四臺自動售貨機、兩臺飲水機的廚房里互相指責對方的花錢方式。 后來,這場指責論證又轉移到E-mail的戰場,作為吵架目擊證人,我被放在了CC欄。新娘說:我認為嫁一個人,辦一次盛大的婚禮比養兩匹馬要強得多。女強人回復:我的兩匹馬一共價值七萬加元,那足夠你一場更豪華的婚禮了吧?新娘回復:太多了,我的婚禮僅僅花了三萬加元。 我把郵件又轉發給公司的好朋友。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她對新娘和女強人的花錢方式更為憤憤不平,她回復:如果她們有孩子,就不會這樣了。她們需要給孩子買衣服、帶他們每周去一次麥當勞、買鋼琴、學芭蕾舞、送他們去兒童夏季夏營,你還要積攢給他們讀大學的教育資金……我知道這筆賬可以無限延伸,還要帶他們去冬天學習滑雪,夏天去迪斯尼,穿GAP的外套,TOMMY的牛仔褲。每個人都有花錢的方式,而且每個人看別人的花錢方式不同還都會心疼,目睹她們的討論,我開始好奇周圍年輕女子的花錢方式。 朋友A,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因為工作壓力大,一休假就會去旅游。每次到了機場才會給我打電話,說,我去古巴度假,一個星期以后回來。 朋友B,從會計師事務所跳到銀行又跳到石油公司,就是為工資一級一級跳。從國內出來的她從來不亂花一分錢,因為要給在青島的父母買一套小別墅再給自己添一個公寓。 朋友C,工作之余喜歡做義工:教堂、社區,義賣義務授課。所以她的日常消費中重要的一項是每個星期寫給教堂的捐助支票。她還在世界衛生組織那里領養了兩個非洲的小孩,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至于我,和加拿大大部分給大公司打工的白領一樣,工資的1/3交給了加拿大聯邦和省稅務局,工資的另外1/5支付了公司的各類保險和福利,工資的1/8給自己買了養老退休金……年底拿到的分紅剛剛夠買一張飛回中國看父母的機票。 當然準備一個盛大的婚禮,還是養純種賽馬,都已經是比較奢侈的花錢方式。一個在學校拿全“A”才擠進我們公司的洋師妹連“星巴克”咖啡都不舍得喝,她說這里的房租那么貴,要趕緊攢錢買房。 今年,因為艾伯塔經濟繁榮,不但失業率一直低于4%,而且省政府財政資金出現巨額盈余,因此每個納稅人在圣誕節都可以拿到400加元的“繁榮獎勵”支票。當然這個消息的背面是:這個城市已經迅速成為加拿大人均生活水準最高的城市,年人均生活消費是4.1萬加元(相當于25萬人民幣)。 圣經說:美酒使人快活,而錢能使萬事應心。 每個人都在努力掙錢,每個人都在小心地花錢。 城市的生活越來越昂貴,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花錢的“賬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