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資料中,傅作義在抗戰時期沒有什么表現,而湯恩伯是怯戰,無能的代表.但在一篇日本史學家的文章中,提到當年日軍所遇到的對手中,以傅作義,湯恩伯,薛岳最為強勁!其中傅作義在華北,湯恩伯在中原戰斗力很強,給他們造成很大損失.請熟悉二人歷史的朋友介紹一下他們的詳細戰績.深表感謝!
熱心網友
傅作義晉綏軍中的異類,敵后作戰,表現出色,收復不少河山,湯恩伯是嫡系部隊,該部裝備最好,齊裝滿員戰斗力強大,,有好的戰績正常,薛岳作為第九戰區,第十九兵團司令,指揮過四次長沙會戰,擊潰日軍十幾萬,還有就是萬家嶺之戰,完整地殲滅了日軍一個主力師團,這絕對是壯舉,居攻至偉,好人命長,老英雄活到了104,兩年前才過的,思念景仰中................
熱心網友
國民黨的兩個名將,不同的結局.
熱心網友
傅作義有百靈廟戰役出名而湯什么表現也沒有.
熱心網友
傅作義(1895-1974),字宜生,1895年 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榮河縣(今臨猗縣)安昌村。父慶泰,生三子一女,作義為次子。他幼年喪母,由繼母王氏撫養。六歲時進私塾,1905年入榮河縣立小學堂,1908年入運城河東中學堂,1910年考入太原陸軍小學,受到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翌年在太原參加同盟會的外圍組織“少年革命先鋒隊”。是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太原響應起義,傅擔任起義軍學生排排長。1912年,傅作義由太原陸軍小學保送入北京清河鎮第一陸軍中學。1915年入保定軍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1924年后,任晉軍第四旅第八團團長,第四師師長。1927年參加北伐。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第五軍團總指揮兼天津警備司令。1930年參加閻、馮反蔣戰爭,任津浦線總指揮,失敗后進駐綏遠。1931年任晉綏軍第35軍軍長、綏遠省政府主席等職。 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后,進一步入侵平津地區。1932年3月,熱河全境淪陷,日軍進抵長城一線。傅作義統帥的第59軍守獨石口、鎮嶺口、懷柔一線,以掩護長城一線中國軍隊北翼,后又在懷柔阻擊日軍。華北事變以后,侵奪綏遠是日本實施大陸政策的重要一步,1936年11月初,日本關東軍指使偽蒙漢奸總司令王英及德王從商都西犯,向紅格爾圖進攻。駐守綏遠的傅作義部英勇抵抗,擊退了偽軍的多次進攻,斃敵1000余人。乘紅格爾圖之戰獲勝之際,傅作義決心先發制人,立即發起百靈廟戰役。傅作義集結部隊,布置作戰事宜,力圖在增援之敵到來之前,襲取成功,各個滅敵。戰役開始后,綏軍拼力進攻,守敵頑命死守。經過反復搏殺,綏軍終于突破敵陣,沖入廟內,與敵展開巷戰,最終收復了百靈廟,殲滅偽蒙軍7800人,俘獲300余人。百靈廟大捷后,傅作義集中綏軍主力,追擊敵偽殘余。整個綏遠抗戰,歷時數月,前后共殲滅和瓦解偽軍l個步兵師、兩個步兵旅和2個騎步旅,收復了百靈廟、錫拉木楞廟等戰略要點多處,肅清了綏遠境內的偽軍,挫敗了日軍西侵綏遠,妄圖建立“蒙古帝國”的陰謀,大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愛國抗日熱情。綏遠抗戰勝利后,中共領袖毛澤東給傅作義寫了親筆信,稱贊其在“日寇西侵,國難日亟”之際,統帥部隊“捍衛邊疆……躍然民族英雄之報負,四萬萬人聞之,神為之王,氣為之壯”。 抗日戰爭期間,傅作義還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曾先后率部參加忻口會戰、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1949年1月底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條件,率部起義。同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當選為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政協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部長,水電部部長等職。--------------------------------------------------------------------湯恩伯(1900。9。20-1954。6。29),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義人。1920年入援閩浙軍講武堂,畢業后任浙軍第1師排長。1925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28年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事教官,繼任學生總隊大隊長,在校期間著《步兵中隊(連)教練之研究》,博得蔣介石賞識。1931年起,任第2師師長、第13軍軍長等職。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后,指揮所部在南口地區抗擊日軍進攻,予敵重創。10月任第20軍團軍團長。翌年3月率部參加臺兒莊會戰。6月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先后參加武漢保衛戰、隨棗會戰。1942年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1944年4月在豫中會戰中所部潰敗,受撤職留任處分。9月調任黔桂邊區總司令。1945年3月任陸軍第3方面軍司令官,率部參加桂柳追擊戰。1945年12月任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5月任首都衛戍司令。6月任陸軍副總司令。1947年春兼第1兵團司令,率部參加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5月所部整編第74師被全殲。1948年8月任衢州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1月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奉蔣介石之命憑借長江天險固守寧滬杭地區。4~5月,所部主力在人民解放軍發動的渡江戰役、上海戰役中被殲,殘部潰退廈門。10月由金門去臺灣,任戰略顧問委員會戰略顧問等職。病逝后被追晉陸軍上將。。
熱心網友
傅作義(1895—1974),字宜生,山西榮河人。1910年入太原陸軍小學。1911年響應辛亥革命,在太原參加反清起義,任起義學生軍排長。1915年入保定軍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1924年后,任晉軍第四旅第八團團長,第四師師長。1927年參加北伐。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第五軍團總指揮兼天津警備司令。1930年參加閻、馮反蔣戰爭,任津浦線總指揮,失敗后進駐綏遠。1931年任晉綏軍第35軍軍長、綏遠省政府主席等職。 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后,進一步入侵平津地區。1932年3月,熱河全境淪陷,日軍進抵長城一線。傅作義統帥的第59軍守獨石口、鎮嶺口、懷柔一線,以掩護長城一線中國軍隊北翼,后又在懷柔阻擊日軍。華北事變以后,侵奪綏遠是日本實施大陸政策的重要一步,1936年11月初,日本關東軍指使偽蒙漢奸總司令王英及德王從商都西犯,向紅格爾圖進攻。駐守綏遠的傅作義部英勇抵抗,擊退了偽軍的多次進攻,斃敵1000余人。乘紅格爾圖之戰獲勝之際,傅作義決心先發制人,立即發起百靈廟戰役。傅作義集結部隊,布置作戰事宜,力圖在增援之敵到來之前,襲取成功,各個滅敵。戰役開始后,綏軍拼力進攻,守敵頑命死守。經過反復搏殺,綏軍終于突破敵陣,沖入廟內,與敵展開巷戰,最終收復了百靈廟,殲滅偽蒙軍7800人,俘獲300余人。百靈廟大捷后,傅作義集中綏軍主力,追擊敵偽殘余。整個綏遠抗戰,歷時數月,前后共殲滅和瓦解偽軍l個步兵師、兩個步兵旅和2個騎步旅,收復了百靈廟、錫拉木楞廟等戰略要點多處,肅清了綏遠境內的偽軍,挫敗了日軍西侵綏遠,妄圖建立“蒙古帝國”的陰謀,大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愛國抗日熱情。綏遠抗戰勝利后,中共領袖毛澤東給傅作義寫了親筆信,稱贊其在“日寇西侵,國難日亟”之際,統帥部隊“捍衛邊疆……躍然民族英雄之抱負,四萬萬人聞之,神為之王,氣為之壯”。 抗日戰爭期間,傅作義還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曾先后率部參加忻口會戰、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1949年1月底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條件,率部起義。同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當選為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政協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部長,水電部部長等職。============================= 湯恩伯 1900。9。20 ~1954。6。29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義人。1920年入援閩浙軍講武堂,畢業后任浙軍第1師排長。1925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28年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事教官,繼任學生總隊大隊長,在校期間著《步兵中隊(連)教練之研究》,博得蔣介石賞識。1931年起,任第2師師長、第13軍軍長等職。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后,指揮所部在南口地區抗擊日軍進攻,予敵重創。10月任第20軍團軍團長。翌年3月率部參加臺兒莊會戰。6月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先后參加武漢保衛戰、隨棗會戰。1942年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1944年4月在豫中會戰中所部潰敗,受撤職留任處分。9月調任黔桂邊區總司令。1945年3月任陸軍第3方面軍司令官,率部參加桂柳追擊戰。1945年12月任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5月任首都衛戍司令。6月任陸軍副總司令。1947年春兼第1兵團司令,率部參加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5月所部整編第74師被全殲。1948年8月任衢州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1月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奉蔣介石之命憑借長江天險固守寧滬杭地區。4~5月,所部主力在人民解放軍發動的渡江戰役、上海戰役中被殲,殘部潰退廈門。10月由金門去臺灣,任戰略顧問委員會戰略顧問等職。病逝后被追晉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