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印度印度曾有過很多國名,對同一名稱的來歷,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帕勒德”即其中之一,它是梵文的發音。根據耆那教傳說,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長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國王,因此他的國家便以波勒德的變音“帕勒德”命名。又據《往世書》記載,包勒沃王朝著名國王杜施因德的兒子叫“波勒德”,擅長武功,在繼任國王期間,打敗了許多雅利安人小王國。《梵書》中曾記載其武功。由于波勒德的原因,其后裔一直被認為是“帕勒德”,國祚甚長。因此這個國家便以帕勒德命名。在《往世書》尚有另外的記載,如“在大海以北和喜馬拉雅山以南,有個國家,名叫‘帕勒德·沃勒施’,其名稱的由來是由于波勒德的后裔居住的原因。”由此表明,印度居民的一個古稱也叫“帕勒迪”(帕勒德人)。又有些學者認為,帕勒迪人是指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以前的當地土著人而言,其文明遺跡在哈拉巴和莫亨殊達羅早有發現。有過有些人有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認為,帕勒德人是指波勒德國王的子孫后代。凡此種種,可見一斑。“印度”還有另外的叫法。幾千年前,雅利安人乘世界人種移動的風潮,由中亞出發,分東西兩支遷移。向西去的一支雅利安人到了歐洲,成為今天大部歐洲人的祖先;向東去的一支雅利安人,有的則在波斯定居,成了今天的波斯人,另一部分則繼續向東南移動,越過興都庫什山,來到印度的西北部,成為今天的一部分印度人。雅利安人初到印度時住在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古代梵文發音“信突”(sindhu)河,可是古代伊朗人把字母“斯”(s)的發音讀成了“合”(h)音,即讀成“很毒”(hindu)河。這樣,就把住在印度河流域的人叫成“很毒”,而把這一地區稱這為“很毒斯坦”。“斯坦”,是地區的意思,“很毒斯坦”,意即很毒人居住的地方。這就是印度又一名稱“很毒斯坦”的由來。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西漢時稱它為“身毒”,東漢稱它為“天竺”。到了唐代玄奘指出:“仔細探討天竺的名稱,很多不同的說法,弄得一團混亂。舊時叫做身毒,或者叫賢豆。現在根據正確發音,應該稱做印度。印度人民,隨居住地方之不同而自名其國,遠方外國,異俗之人,從遠處看,采用了一個總名,對自己所喜歡的地方,稱之為印度。印度者,唐朝的話就是月亮。月亮有很多名稱,印度是其中之一。意思是說,所有生物生生死死,輪回不息,好像一個沒有光明的長夜,沒有一個清晨的掌管者,就好像白日既已落山,晚上就點上蠟燭,雖然有星光來照明,哪能如同朗月的明亮?就由于這種情況,才把印度比成一輪明月。實在是因為在這個國家,圣賢相繼出世,遺法相傳,教導群生,條理萬物,好像月亮照臨一般。由于這樣原因,才把本國家稱為印度。”這是一種解釋和說法。從此中國才確定譯為“印度”。另外,古代希臘人把印度河叫成“伊德斯”,把這一地區稱為“伊迪亞”,這是西方人對印度的叫法。
熱心網友
很簡單呀,就是印度嘛。
熱心網友
學過歷史的 人都知道是印度
熱心網友
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西漢時稱它為“身毒”,東漢稱它為“天竺”。到了唐代玄奘指出:“仔細探討天竺的名稱,很多不同的說法,弄得一團混亂。舊時叫做身毒,或者叫賢豆。現在根據正確發音,應該稱做印度。
熱心網友
身毒國:漢武帝傳- - 這段時間,央視正在熱播《漢武大帝》,為了更好地了解漢武帝的生平,我現摘抄漢武帝生平供大家了解。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劉啟第三子,母王美人,4歲時被封為膠東王。因受景帝姐姐劉嫖的喜愛,7歲立為皇太子。漢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歲的劉徹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創年號為"建元"。從此,我國歷史開始用年號紀年。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分封子弟為侯,王國封地被分割;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圣地位;再設置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將冶鐵、煮鹽收歸宮營,禁止郡國鑄錢,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在思想方面,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漢初對邊疆民族問題主要采取安撫和親政策。漢武帝改變過去的方針,通過戰爭開拓疆域。他先派大將衛青、霍去病等連續發動了多次反擊匈奴的戰爭,解除了來自匈奴的威脅,保障了黃河流城廣大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消滅了南越割據政權,統一了今天的兩廣地區,又在今云南、貴州等省設置郡縣,加強了漢族和各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 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與大月氏、烏孫、安息等國聯系,開通了內地與西域之間的交往。他的這一系列文治武功,使西漢王朝發展到鼎盛時期。 漢武帝統治時期,人才輩出,這和他興辦官學、廣開仕途、注重獎懲、因材授職的人才政策是分不開的。他在位的54年.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個人才盛世,群星燦爛,各盡其能。他們輔佐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造就了不朽的歷史功業。 漢武帝統治晚期,由于連年征戰,徭役加重。他又大興土木,耗費巨大。為了增加收入,他重用酷吏,增加捐稅,使大批農民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等地都有農民起義爆發。面對嚴重的社會危機,他下"罪己詔",表示對過失的追悔。后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病逝,廟號為世宗,謚武帝最古老的國際通道——蜀身毒道 云網 2005-02-26 15:31:22 云網綜合 字體:大 中 小 此道即為西南絲綢之路,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已開發。從今四川起始,經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從保山地區出境入緬甸、泰國,到達印度、阿拉伯半島,保山是這條古道的商業重鎮。這條國際商道比西北的絲綢之路還要早幾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