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僅靠存錢攢教育費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理財需及早動手!

熱心網友

子女教育費用需求已經成為家庭理財的第一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對50個城市超過2萬市民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百姓存錢的目的中,“為孩子攢教育費”一直高居榜首,而且遠遠高于養(yǎng)老、自身保障等其他目標。新浪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25%以上的家庭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83。4%以上的家長感到撫養(yǎng)孩子的經濟壓力很大。  在“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本報與建行北京分行聯合舉辦“財富課堂”,專門針對家庭理財特別是教育理財方面的內容,邀請建行北京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梁濤進行全面講解。獲得“專業(yè)理財策劃師”認證的梁濤帶給大家的第一個觀念是:僅靠存錢攢教育費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理財需及早動手!  -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高達48萬  “根據上海社科院專家的分析,目前0到16歲孩子的直接經濟總成本達到25萬元左右,如果計算上高等院校的費用,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已經高達48萬元人民幣。”梁濤舉出的權威數據,讓昨天前來聽課的200余名讀者為之一震,“僅靠工資收入撫養(yǎng)孩子上名牌大學,不僅速度很慢,而且很快會發(fā)現,十幾年后仍然存在比較大的資金缺口。”  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也正在讓家長為孩子辛辛苦苦存的教育資金不斷“縮水”。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990年到200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3年間中國物價平均上漲6。5%。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今年我國的物價上漲將在4%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不理財,只是簡單地把資金存在銀行里,拿每年1。8%的定期儲蓄稅后收益,實際上家長給孩子積累的教育費已經在貶值。只有每年理財收益超過物價上漲速度,教育資金才談得上保值和升值。  -教育理財要及早動手  而理財的時間性、持續(xù)性和分散性,也成為梁濤在講課中反復談到的重點。梁濤也舉出了兩個不同的家長在孩子不同階段開始理財的巨大差異。一位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拿出10萬元作為教育理財資金,假設每年獲得的收益為5%,那么當孩子18歲要出國留學時,他已經為孩子積累了超過25萬元的費用;而另外一個從孩子上高中才開始用10萬元理財的家長,即便每年的投資收益達到10%,在孩子三年后出國留學時,他積攢的教育資金僅為13。31萬元。  梁濤還表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家庭理財尤其是對收益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的教育理財的重要原則之一。仍以兩個家長為例,一個家長把10萬元投資到年收益為6%的金融產品中,那25年后可增值到42。9萬余元(如果該單一的金融產品虧損,該家長可能就會一無所獲);而另外一個家長把10萬元分比例投資到15%、10%、5%、0%和利本都虧的5種金融產品上,那么25年后這位投資者的綜合收益則為96。28萬元,超過單一投資者收益的兩倍。  -教育理財交給銀行“打理”  “到底購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才能實現教育資金在負利率大背景下的保值和增值?”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梁濤表示,在我國香港等發(fā)達市場,銀行不僅專門開發(fā)了針對兒童的儲蓄賬戶,還能為家長設計投資組合,方式靈活多樣。目前建行等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機構也正在關注這個市場。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銀行推出了專門針對教育的理財產品,年收益在3%左右。在建行“樂當家”個人理財業(yè)務中,也充分考慮到了客戶積累教育資金的需求,會根據客戶的不同風險和收益偏好,設計出教育儲蓄、教育保險、基金等綜合性的理財方案。目前建行與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會對投資組合產品的市場變動收益與風險進行定期分析,并為客戶提供買賣交易建議。  -課堂問答  理財的幾項重要法則  問:在投資組合中,像股票這樣風險比較高的產品比例應控制在多少?  答:國際上有一個“資產分配法則”。這個法則的公式為:80減去當前年齡就是投資較高風險產品的比例。假設您今年30歲,那您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應該在總投資的50%以下比較合適。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普通法則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比如說目前股市行情不好,那投資者還應縮小該比例,而把資金投向風險比較小的貨幣市場基金等產品。  問:假設我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那么投資多少年本金才會翻倍呢?  答:有一個非常著名的“72法則”可以推算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具體公式為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舉例來說,如果你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20萬元呢?答案是36年;又比如你投資30萬,年報酬率12%,約需6年時間會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  問: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保險,是不是買得越多越好?  答:我想首先糾正很多人的一個誤區(qū),給孩子買保險并非越多越好。實際上由于家長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給家長買保險更為重要。保險中大家可以記住兩個“10”:一是“保險總額度為家庭年收入10倍比較恰當”;二是“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10%比較適宜”。 。

熱心網友

 子女教育費用需求已經成為家庭理財的第一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對50個城市超過2萬市民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百姓存錢的目的中,“為孩子攢教育費”一直高居榜首,而且遠遠高于養(yǎng)老、自身保障等其他目標。新浪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25%以上的家庭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83。4%以上的家長感到撫養(yǎng)孩子的經濟壓力很大。  在“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本報與建行北京分行聯合舉辦“財富課堂”,專門針對家庭理財特別是教育理財方面的內容,邀請建行北京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梁濤進行全面講解。獲得“專業(yè)理財策劃師”認證的梁濤帶給大家的第一個觀念是:僅靠存錢攢教育費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理財需及早動手!  -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高達48萬  “根據上海社科院專家的分析,目前0到16歲孩子的直接經濟總成本達到25萬元左右,如果計算上高等院校的費用,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已經高達48萬元人民幣。”梁濤舉出的權威數據,讓昨天前來聽課的200余名讀者為之一震,“僅靠工資收入撫養(yǎng)孩子上名牌大學,不僅速度很慢,而且很快會發(fā)現,十幾年后仍然存在比較大的資金缺口。”  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也正在讓家長為孩子辛辛苦苦存的教育資金不斷“縮水”。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990年到200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3年間中國物價平均上漲6。5%。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今年我國的物價上漲將在4%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不理財,只是簡單地把資金存在銀行里,拿每年1。8%的定期儲蓄稅后收益,實際上家長給孩子積累的教育費已經在貶值。只有每年理財收益超過物價上漲速度,教育資金才談得上保值和升值。  -教育理財要及早動手  而理財的時間性、持續(xù)性和分散性,也成為梁濤在講課中反復談到的重點。梁濤也舉出了兩個不同的家長在孩子不同階段開始理財的巨大差異。一位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拿出10萬元作為教育理財資金,假設每年獲得的收益為5%,那么當孩子18歲要出國留學時,他已經為孩子積累了超過25萬元的費用;而另外一個從孩子上高中才開始用10萬元理財的家長,即便每年的投資收益達到10%,在孩子三年后出國留學時,他積攢的教育資金僅為13。31萬元。  梁濤還表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家庭理財尤其是對收益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的教育理財的重要原則之一。仍以兩個家長為例,一個家長把10萬元投資到年收益為6%的金融產品中,那25年后可增值到42。9萬余元(如果該單一的金融產品虧損,該家長可能就會一無所獲);而另外一個家長把10萬元分比例投資到15%、10%、5%、0%和利本都虧的5種金融產品上,那么25年后這位投資者的綜合收益則為96。28萬元,超過單一投資者收益的兩倍。  -教育理財交給銀行“打理”  “到底購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才能實現教育資金在負利率大背景下的保值和增值?”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梁濤表示,在我國香港等發(fā)達市場,銀行不僅專門開發(fā)了針對兒童的儲蓄賬戶,還能為家長設計投資組合,方式靈活多樣。目前建行等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機構也正在關注這個市場。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銀行推出了專門針對教育的理財產品,年收益在3%左右。在建行“樂當家”個人理財業(yè)務中,也充分考慮到了客戶積累教育資金的需求,會根據客戶的不同風險和收益偏好,設計出教育儲蓄、教育保險、基金等綜合性的理財方案。目前建行與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會對投資組合產品的市場變動收益與風險進行定期分析,并為客戶提供買賣交易建議。  -課堂問答  理財的幾項重要法則  問:在投資組合中,像股票這樣風險比較高的產品比例應控制在多少?  答:國際上有一個“資產分配法則”。這個法則的公式為:80減去當前年齡就是投資較高風險產品的比例。假設您今年30歲,那您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應該在總投資的50%以下比較合適。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普通法則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比如說目前股市行情不好,那投資者還應縮小該比例,而把資金投向風險比較小的貨幣市場基金等產品。  問:假設我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那么投資多少年本金才會翻倍呢?  答:有一個非常著名的“72法則”可以推算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具體公式為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舉例來說,如果你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20萬元呢?答案是36年;又比如你投資30萬,年報酬率12%,約需6年時間會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  問: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保險,是不是買得越多越好?  答:我想首先糾正很多人的一個誤區(qū),給孩子買保險并非越多越好。實際上由于家長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給家長買保險更為重要。保險中大家可以記住兩個“10”:一是“保險總額度為家庭年收入10倍比較恰當”;二是“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10%比較適宜”。 。

熱心網友

那是,現在的人心實在太高了。

熱心網友

養(yǎng)育一個孩子成本高達48萬 教育理財要早動手 -------------------------------------------------------------------------------- 2005年05月30日 09:53 北京青年報   子女教育費用需求已經成為家庭理財的第一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對50個城市超過2萬市民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百姓存錢的目的中,“為孩子攢教育費”一直高居榜首,而且遠遠高于養(yǎng)老、自身保障等其他目標。新浪理財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25%以上的家庭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83。4%以上的家長感到撫養(yǎng)孩子的經濟壓力很大。   在“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本報與建行北京分行聯合舉辦“財富課堂”,專門針對家庭理財特別是教育理財方面的內容,邀請建行北京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梁濤進行全面講解。獲得“專業(yè)理財策劃師”認證的梁濤帶給大家的第一個觀念是:僅靠存錢攢教育費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理財需及早動手!  -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高達48萬  “根據上海社科院專家的分析,目前0到16歲孩子的直接經濟總成本達到25萬元左右,如果計算上高等院校的費用,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已經高達48萬元人民幣。”梁濤舉出的權威數據,讓昨天前來聽課的200余名讀者為之一震,“僅靠工資收入撫養(yǎng)孩子上名牌大學,不僅速度很慢,而且很快會發(fā)現,十幾年后仍然存在比較大的資金缺口。”  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也正在讓家長為孩子辛辛苦苦存的教育資金不斷“縮水”。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990年到200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3年間中國物價平均上漲6。5%。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今年我國的物價上漲將在4%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不理財,只是簡單地把資金存在銀行里,拿每年1。8%的定期儲蓄稅后收益,實際上家長給孩子積累的教育費已經在貶值。只有每年理財收益超過物價上漲速度,教育資金才談得上保值和升值。  -教育理財要及早動手  而理財的時間性、持續(xù)性和分散性,也成為梁濤在講課中反復談到的重點。梁濤也舉出了兩個不同的家長在孩子不同階段開始理財的巨大差異。一位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拿出10萬元作為教育理財資金,假設每年獲得的收益為5%,那么當孩子18歲要出國留學時,他已經為孩子積累了超過25萬元的費用;而另外一個從孩子上高中才開始用10萬元理財的家長,即便每年的投資收益達到10%,在孩子三年后出國留學時,他積攢的教育資金僅為13。31萬元。  梁濤還表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家庭理財尤其是對收益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的教育理財的重要原則之一。仍以兩個家長為例,一個家長把10萬元投資到年收益為6%的金融產品中,那25年后可增值到42。9萬余元(如果該單一的金融產品虧損,該家長可能就會一無所獲);而另外一個家長把10萬元分比例投資到15%、10%、5%、0%和利本都虧的5種金融產品上,那么25年后這位投資者的綜合收益則為96。28萬元,超過單一投資者收益的兩倍。  -教育理財交給銀行“打理”  “到底購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才能實現教育資金在負利率大背景下的保值和增值?”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梁濤表示,在我國香港等發(fā)達市場,銀行不僅專門開發(fā)了針對兒童的儲蓄賬戶,還能為家長設計投資組合,方式靈活多樣。目前建行等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機構也正在關注這個市場。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銀行推出了專門針對教育的理財產品,年收益在3%左右。在建行“樂當家”個人理財業(yè)務中,也充分考慮到了客戶積累教育資金的需求,會根據客戶的不同風險和收益偏好,設計出教育儲蓄、教育保險、基金等綜合性的理財方案。目前建行與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會對投資組合產品的市場變動收益與風險進行定期分析,并為客戶提供買賣交易建議。  -課堂問答  理財的幾項重要法則  問:在投資組合中,像股票這樣風險比較高的產品比例應控制在多少?  答:國際上有一個“資產分配法則”。這個法則的公式為:80減去當前年齡就是投資較高風險產品的比例。假設您今年30歲,那您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應該在總投資的50%以下比較合適。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普通法則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比如說目前股市行情不好,那投資者還應縮小該比例,而把資金投向風險比較小的貨幣市場基金等產品。  問:假設我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那么投資多少年本金才會翻倍呢?  答:有一個非常著名的“72法則”可以推算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具體公式為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舉例來說,如果你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20萬元呢?答案是36年;又比如你投資30萬,年報酬率12%,約需6年時間會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  問: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保險,是不是買得越多越好?  答:我想首先糾正很多人的一個誤區(qū),給孩子買保險并非越多越好。實際上由于家長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給家長買保險更為重要。保險中大家可以記住兩個“10”:一是“保險總額度為家庭年收入10倍比較恰當”;二是“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10%比較適宜”。 。

熱心網友

子女教育費用需求已經成為家庭理財的第一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對50個城市超過2萬市民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百姓存錢的目的中,“為孩子攢教育費”一直高居榜首,而且遠遠高于養(yǎng)老、自身保障等其他目標。新浪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25%以上的家庭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83。4%以上的家長感到撫養(yǎng)孩子的經濟壓力很大。  在“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本報與建行北京分行聯合舉辦“財富課堂”,專門針對家庭理財特別是教育理財方面的內容,邀請建行北京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梁濤進行全面講解。獲得“專業(yè)理財策劃師”認證的梁濤帶給大家的第一個觀念是:僅靠存錢攢教育費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理財需及早動手!  -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高達48萬  “根據上海社科院專家的分析,目前0到16歲孩子的直接經濟總成本達到25萬元左右,如果計算上高等院校的費用,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已經高達48萬元人民幣。”梁濤舉出的權威數據,讓昨天前來聽課的200余名讀者為之一震,“僅靠工資收入撫養(yǎng)孩子上名牌大學,不僅速度很慢,而且很快會發(fā)現,十幾年后仍然存在比較大的資金缺口。”  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也正在讓家長為孩子辛辛苦苦存的教育資金不斷“縮水”。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990年到200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3年間中國物價平均上漲6。5%。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今年我國的物價上漲將在4%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不理財,只是簡單地把資金存在銀行里,拿每年1。8%的定期儲蓄稅后收益,實際上家長給孩子積累的教育費已經在貶值。只有每年理財收益超過物價上漲速度,教育資金才談得上保值和升值。  -教育理財要及早動手  而理財的時間性、持續(xù)性和分散性,也成為梁濤在講課中反復談到的重點。梁濤也舉出了兩個不同的家長在孩子不同階段開始理財的巨大差異。一位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拿出10萬元作為教育理財資金,假設每年獲得的收益為5%,那么當孩子18歲要出國留學時,他已經為孩子積累了超過25萬元的費用;而另外一個從孩子上高中才開始用10萬元理財的家長,即便每年的投資收益達到10%,在孩子三年后出國留學時,他積攢的教育資金僅為13。31萬元。  梁濤還表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家庭理財尤其是對收益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的教育理財的重要原則之一。仍以兩個家長為例,一個家長把10萬元投資到年收益為6%的金融產品中,那25年后可增值到42。9萬余元(如果該單一的金融產品虧損,該家長可能就會一無所獲);而另外一個家長把10萬元分比例投資到15%、10%、5%、0%和利本都虧的5種金融產品上,那么25年后這位投資者的綜合收益則為96。28萬元,超過單一投資者收益的兩倍。  -教育理財交給銀行“打理”  “到底購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才能實現教育資金在負利率大背景下的保值和增值?”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梁濤表示,在我國香港等發(fā)達市場,銀行不僅專門開發(fā)了針對兒童的儲蓄賬戶,還能為家長設計投資組合,方式靈活多樣。目前建行等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機構也正在關注這個市場。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銀行推出了專門針對教育的理財產品,年收益在3%左右。在建行“樂當家”個人理財業(yè)務中,也充分考慮到了客戶積累教育資金的需求,會根據客戶的不同風險和收益偏好,設計出教育儲蓄、教育保險、基金等綜合性的理財方案。目前建行與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會對投資組合產品的市場變動收益與風險進行定期分析,并為客戶提供買賣交易建議。  -課堂問答  理財的幾項重要法則  問:在投資組合中,像股票這樣風險比較高的產品比例應控制在多少?  答:國際上有一個“資產分配法則”。這個法則的公式為:80減去當前年齡就是投資較高風險產品的比例。假設您今年30歲,那您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應該在總投資的50%以下比較合適。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普通法則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比如說目前股市行情不好,那投資者還應縮小該比例,而把資金投向風險比較小的貨幣市場基金等產品。  問:假設我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那么投資多少年本金才會翻倍呢?  答:有一個非常著名的“72法則”可以推算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具體公式為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舉例來說,如果你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20萬元呢?答案是36年;又比如你投資30萬,年報酬率12%,約需6年時間會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  問: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保險,是不是買得越多越好?  答:我想首先糾正很多人的一個誤區(qū),給孩子買保險并非越多越好。實際上由于家長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給家長買保險更為重要。保險中大家可以記住兩個“10”:一是“保險總額度為家庭年收入10倍比較恰當”;二是“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10%比較適宜”。 。

熱心網友

 子女教育費用需求已經成為家庭理財的第一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對50個城市超過2萬市民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百姓存錢的目的中,“為孩子攢教育費”一直高居榜首,而且遠遠高于養(yǎng)老、自身保障等其他目標。新浪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25%以上的家庭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83。4%以上的家長感到撫養(yǎng)孩子的經濟壓力很大。  在“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本報與建行北京分行聯合舉辦“財富課堂”,專門針對家庭理財特別是教育理財方面的內容,邀請建行北京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梁濤進行全面講解。獲得“專業(yè)理財策劃師”認證的梁濤帶給大家的第一個觀念是:僅靠存錢攢教育費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理財需及早動手!  -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高達48萬  “根據上海社科院專家的分析,目前0到16歲孩子的直接經濟總成本達到25萬元左右,如果計算上高等院校的費用,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已經高達48萬元人民幣。”梁濤舉出的權威數據,讓昨天前來聽課的200余名讀者為之一震,“僅靠工資收入撫養(yǎng)孩子上名牌大學,不僅速度很慢,而且很快會發(fā)現,十幾年后仍然存在比較大的資金缺口。”  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也正在讓家長為孩子辛辛苦苦存的教育資金不斷“縮水”。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990年到200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3年間中國物價平均上漲6。5%。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今年我國的物價上漲將在4%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不理財,只是簡單地把資金存在銀行里,拿每年1。8%的定期儲蓄稅后收益,實際上家長給孩子積累的教育費已經在貶值。只有每年理財收益超過物價上漲速度,教育資金才談得上保值和升值。  -教育理財要及早動手  而理財的時間性、持續(xù)性和分散性,也成為梁濤在講課中反復談到的重點。梁濤也舉出了兩個不同的家長在孩子不同階段開始理財的巨大差異。一位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拿出10萬元作為教育理財資金,假設每年獲得的收益為5%,那么當孩子18歲要出國留學時,他已經為孩子積累了超過25萬元的費用;而另外一個從孩子上高中才開始用10萬元理財的家長,即便每年的投資收益達到10%,在孩子三年后出國留學時,他積攢的教育資金僅為13。31萬元。  梁濤還表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家庭理財尤其是對收益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的教育理財的重要原則之一。仍以兩個家長為例,一個家長把10萬元投資到年收益為6%的金融產品中,那25年后可增值到42。9萬余元(如果該單一的金融產品虧損,該家長可能就會一無所獲);而另外一個家長把10萬元分比例投資到15%、10%、5%、0%和利本都虧的5種金融產品上,那么25年后這位投資者的綜合收益則為96。28萬元,超過單一投資者收益的兩倍。  -教育理財交給銀行“打理”  “到底購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才能實現教育資金在負利率大背景下的保值和增值?”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梁濤表示,在我國香港等發(fā)達市場,銀行不僅專門開發(fā)了針對兒童的儲蓄賬戶,還能為家長設計投資組合,方式靈活多樣。目前建行等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機構也正在關注這個市場。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銀行推出了專門針對教育的理財產品,年收益在3%左右。在建行“樂當家”個人理財業(yè)務中,也充分考慮到了客戶積累教育資金的需求,會根據客戶的不同風險和收益偏好,設計出教育儲蓄、教育保險、基金等綜合性的理財方案。目前建行與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會對投資組合產品的市場變動收益與風險進行定期分析,并為客戶提供買賣交易建議。  -課堂問答  理財的幾項重要法則  問:在投資組合中,像股票這樣風險比較高的產品比例應控制在多少?  答:國際上有一個“資產分配法則”。這個法則的公式為:80減去當前年齡就是投資較高風險產品的比例。假設您今年30歲,那您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應該在總投資的50%以下比較合適。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普通法則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比如說目前股市行情不好,那投資者還應縮小該比例,而把資金投向風險比較小的貨幣市場基金等產品。  問:假設我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那么投資多少年本金才會翻倍呢?  答:有一個非常著名的“72法則”可以推算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具體公式為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舉例來說,如果你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20萬元呢?答案是36年;又比如你投資30萬,年報酬率12%,約需6年時間會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  問: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保險,是不是買得越多越好?  答:我想首先糾正很多人的一個誤區(qū),給孩子買保險并非越多越好。實際上由于家長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給家長買保險更為重要。保險中大家可以記住兩個“10”:一是“保險總額度為家庭年收入10倍比較恰當”;二是“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10%比較適宜”。 。

熱心網友

 子女教育費用需求已經成為家庭理財的第一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對50個城市超過2萬市民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百姓存錢的目的中,“為孩子攢教育費”一直高居榜首,而且遠遠高于養(yǎng)老、自身保障等其他目標。新浪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25%以上的家庭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83。4%以上的家長感到撫養(yǎng)孩子的經濟壓力很大。  在“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本報與建行北京分行聯合舉辦“財富課堂”,專門針對家庭理財特別是教育理財方面的內容,邀請建行北京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梁濤進行全面講解。獲得“專業(yè)理財策劃師”認證的梁濤帶給大家的第一個觀念是:僅靠存錢攢教育費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理財需及早動手!  -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高達48萬  “根據上海社科院專家的分析,目前0到16歲孩子的直接經濟總成本達到25萬元左右,如果計算上高等院校的費用,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已經高達48萬元人民幣。”梁濤舉出的權威數據,讓昨天前來聽課的200余名讀者為之一震,“僅靠工資收入撫養(yǎng)孩子上名牌大學,不僅速度很慢,而且很快會發(fā)現,十幾年后仍然存在比較大的資金缺口。”  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也正在讓家長為孩子辛辛苦苦存的教育資金不斷“縮水”。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990年到200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3年間中國物價平均上漲6。5%。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今年我國的物價上漲將在4%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不理財,只是簡單地把資金存在銀行里,拿每年1。8%的定期儲蓄稅后收益,實際上家長給孩子積累的教育費已經在貶值。只有每年理財收益超過物價上漲速度,教育資金才談得上保值和升值。  -教育理財要及早動手  而理財的時間性、持續(xù)性和分散性,也成為梁濤在講課中反復談到的重點。梁濤也舉出了兩個不同的家長在孩子不同階段開始理財的巨大差異。一位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拿出10萬元作為教育理財資金,假設每年獲得的收益為5%,那么當孩子18歲要出國留學時,他已經為孩子積累了超過25萬元的費用;而另外一個從孩子上高中才開始用10萬元理財的家長,即便每年的投資收益達到10%,在孩子三年后出國留學時,他積攢的教育資金僅為13。31萬元。  梁濤還表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家庭理財尤其是對收益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的教育理財的重要原則之一。仍以兩個家長為例,一個家長把10萬元投資到年收益為6%的金融產品中,那25年后可增值到42。9萬余元(如果該單一的金融產品虧損,該家長可能就會一無所獲);而另外一個家長把10萬元分比例投資到15%、10%、5%、0%和利本都虧的5種金融產品上,那么25年后這位投資者的綜合收益則為96。28萬元,超過單一投資者收益的兩倍。  -教育理財交給銀行“打理”  “到底購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才能實現教育資金在負利率大背景下的保值和增值?”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梁濤表示,在我國香港等發(fā)達市場,銀行不僅專門開發(fā)了針對兒童的儲蓄賬戶,還能為家長設計投資組合,方式靈活多樣。目前建行等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機構也正在關注這個市場。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銀行推出了專門針對教育的理財產品,年收益在3%左右。在建行“樂當家”個人理財業(yè)務中,也充分考慮到了客戶積累教育資金的需求,會根據客戶的不同風險和收益偏好,設計出教育儲蓄、教育保險、基金等綜合性的理財方案。目前建行與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會對投資組合產品的市場變動收益與風險進行定期分析,并為客戶提供買賣交易建議。  -課堂問答  理財的幾項重要法則  問:在投資組合中,像股票這樣風險比較高的產品比例應控制在多少?  答:國際上有一個“資產分配法則”。這個法則的公式為:80減去當前年齡就是投資較高風險產品的比例。假設您今年30歲,那您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應該在總投資的50%以下比較合適。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普通法則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比如說目前股市行情不好,那投資者還應縮小該比例,而把資金投向風險比較小的貨幣市場基金等產品。  問:假設我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那么投資多少年本金才會翻倍呢?  答:有一個非常著名的“72法則”可以推算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具體公式為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舉例來說,如果你投資10萬元,年收益為2%,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20萬元呢?答案是36年;又比如你投資30萬,年報酬率12%,約需6年時間會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  問: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保險,是不是買得越多越好?  答:我想首先糾正很多人的一個誤區(qū),給孩子買保險并非越多越好。實際上由于家長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給家長買保險更為重要。保險中大家可以記住兩個“10”:一是“保險總額度為家庭年收入10倍比較恰當”;二是“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10%比較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