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年代,用途,功能等
熱心網友
1979年,我國原有的直5直升機由于性能落后而停產,直升機處于后繼無機的狀況。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航空工業與總參裝備部共同組成直升機考察組先后到美國、法國和加拿大考察3周有關直升機及其發動機的生產現狀、技術水平和銷售情況,并選定美國貝爾公司的貝爾212/412與法國宇航公司的SA365N/N1“海豚”為重點考察對象。經過多方對比,后者具有技術比較先進、合同條件比較合理、價格相對便宜等優勢,經部黨組審定后上報國務院批準,引進法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機及透傅梅卡公司的發動機,并責成中航技公司與法國上述兩公司簽訂轉讓生產許可權合同和生產合同。此后,中航技又與法國有關機載設備公司分別簽訂了自動駕駛儀等六項關鍵機載設備的轉讓生產許可權合同和生產合同。接著,部決定直升機機身、旋翼等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生產并負責總裝和試飛,東安發動機制造公司負責主、尾減速器,保定螺旋槳制造廠負責主、尾槳轂,發動機由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負責,燃油調節器由北京長空機械公司負責,減速器和發動機部分關鍵齒輪由中南傳動機械廠負責。引進的六項關鍵機載設備也由蘭州飛控儀器總廠等有關廠分工負責。“海豚”直升機具備國際先進水平,飛行性能好,結構重量輕,有效載荷大,可靠性高,壽命長,維護方便。復合材料的覆蓋面積占全機的80%以上。動力裝置為兩臺520千瓦的渦輪軸發動機,體積小,重量輕,轉速高,耗油低,性能好。而我方工廠的生產技術基礎處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先進的產品和落后的手段在哈飛形成強烈的對比。哈飛承擔很大風險,利用貸款和自籌資金進行比較全面的技術改造,使其在一些主要專業上具備了生產80年代先進航空產品的能力和手段,為直9生產和國產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直9的國產化引進直9的目的就是為了吸收消化進而掌握國際80年代的直升機制造的先進技術、先進材料,使產品實現國產化。早在1982年中法合作生產的時候,我國便同步開始了直9國產化工作。經過國家組織的直9研制總方案討論會確定,國產化研制方案原則是:其戰術技術指標原則上符合法國標準,先進行50架的機構內技術鑒定,在此基礎上進行成件國產化,成熟一項鑒定一項,見效一項,合格后即可裝機交付,完成國產化后進行綜合試飛考核鑒定;國產化投資方向主要是原材料、鍛鑄件毛坯試制、第三方專利和測繪件、標準件研制、選裝設備研制、機載設備研制以及試驗、試飛、考核鑒定等。由此可見,國產化的更深遠的意義在于通過國產化推動我國航空技術,特別是直升機技術的發展。通過哈飛和其他協作廠、研究所的不懈努力,全機共研制金屬材料53個牌號、非金屬材料96個牌號、鍛鑄毛坯80余種、機載設備和成附件547項。發動機國產化率按照價格計算達到98%,率先于1990年6月完成1000小時考核試車。直9直升機的國產化率按價格計為93。6%,于1992年12月完成鑒定。各項性能達到或超過“海豚”直升機的指標,只是空機重略有增加。于1993年開始批量生產,1994年開始交付使用。直9的成功引進和國產化,不僅解決了我國直升機后繼無機的問題,同時使我國的生產技術達到了80年代的先進水平;研制成功了一批先進的原材料和成品;通過消化吸收,掌握了一套先進的設計技術和實驗方法,從而為直9衍生系列和其它新型號的直升機研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直9的發展直9直升機作為一種4噸級的直升機在國內具有較大的需求,哈爾濱飛機公司因應市場形勢,根據客戶的需要和自身對市場的調研和判斷,在直9直升機的基礎上發展出多種衍生型直升機。直9系列軍用直升機是哈爾濱飛機公司在國產化直9的基礎上加裝武器系統研制成功的國產軍用裝備,其中包括直9武裝型、偵察校射型和艦載型直升機等多種型號。8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新兵種--陸軍航空兵部隊成立,組建這支部隊需要大量的武裝直升機,這就要求我們航空工業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一種實用的、性能先進的武裝直升機。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接受了研制直9武裝直升機的歷史重任。配合直9武裝直升機研制的,還有導彈、光學儀器,以及各類火控武器等方面的研究所與生產廠家,共十幾個協作單位。1989年11月12日上午,直9武裝直升機在機場首次進行了無控導彈發射。1989年11月28日,直9武裝直升機第一次升空發射導彈試驗。1989年12月9日,直9武裝直升機首次導彈打靶試驗。科技工作者和試飛員以高標難,嚴要求、又精益求精地對直9武裝直升機進行了幾年的試驗與試飛,并不斷改進和完善。使直九武裝直升機的各項性能、技術指標與參數。均達到了國家和部隊有關部門制定的技術標準與規范要求,終于結束了我國沒有武裝直升機的歷史。幾年之后,一批批國產直9武裝直升機騰空而起。成為我國陸軍航空兵一支威武雄壯的藍天雛鷹。同時,直9系列軍用直升機也已經成為中國陸軍航空兵主力機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的主要裝備。在香港回歸和國慶50周年閱兵等歷史時刻揚了國威、壯了軍威。在民用直升機方面,哈飛也正在發展直9H系列直升機。第一步——研制H410A:在直9A基礎上,更換大功率發動機,發動機最大起飛功率從526KW提高到626KW,2001年已完成取證。第二步——研制H425:在H410A基礎上,改進旋翼系統、航電系統、結構及內設,燃油系統進行抗墜毀設計,整體水平達到世界20世紀90年代水平,此機型已立項,正在研制中,這次航展期間展出的演示座艙就是這種型號。第三步——研制H450:在H425基礎上,改進旋翼、傳動、操縱系統,改進涵道尾槳,使商載提高200KG,現處于方案論證階段。彈指一揮間,直9直升機從引進到現在已經走過了20年,經歷了引進、國產化和全面發展的歷程,我想在國家統一部署和規劃下,通過航空工業廣大科技科技者的不懈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直9的明天會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