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民幣升值的傳言會導致期貨市場跌?
熱心網友
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期貨市場短期來說將是一個大利空。這是業界對人民幣升值影響期貨市場的一個共識。廣發期貨公司總經理肖成博士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商品價格是利空,它將在一段時間里直接挑戰投資者對商品期貨牛市持續的信心。早在2004年2月12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上演跳水行情,短短幾分鐘內全盤皆綠,銅、鋁期貨不僅將早盤漲幅悉數回吐,并且瞬間跌停。當時認為,這是市場對于人民幣可能升值的一種提前反應。人民幣匯率成為2005年中國宏觀政策的最大懸念。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與預期越來越大,人們對于商品期貨的關注也顯得越發強烈。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何新博士就告誡說,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美元“中心貨幣”的動搖,期貨市場價格體系將面臨革命性變化,而作為國內期貨投資者對其中所蘊涵的機會與風險也應有清醒的認識。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緊密相聯,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必然涉及到各國貨幣的交換比值——匯率。美元貶值往往是導致國際性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市場參與者通常都認為,一旦美元匯率走高,那么期貨價格將會下跌。北京首創期貨分析師黃振光指出,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那么期貨價格會下跌,這是國際貿易中的常識。由于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基本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多少,從理論上就意味著中國的進口成本將下降多少。人民幣升值對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首當其沖。就國內期貨市場而言,大部分商品是需要大量進口的大宗原材料商品,其中,大豆、銅、天然橡膠等品種的進口依存度較高——近三年來大豆進口量占消費量的37%,銅進口量占消費量的47%,天膠的進口量則達到消費量的65%。建證期貨的何海海拿銅為例來說明。他說:對于現在年消費總量30%以上需要依賴進口、而出口數量占不到2%的大宗原材料商品銅來說,本國貨幣的升值就意味著進口成本的下降,舉例說,人民幣升值5%,國內外銅價比率應相應下降5%。例如,上海期銅與倫敦金屬交易所期銅的比價關系長時間在9.8-10.4之間波動,如果人民幣升值5%,那么這種比價關系就相應縮小至9.3-9.88之間了。因此,人民幣升值將打破現有的大宗商品的進出口平衡狀況,也同時為國內期貨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一次動態平衡轉換過程當中的操作良機。盡管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會帶來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商品期貨期貨價格尤其是對進口依存度較大的商品期貨價格,不過,這種影響將是短暫的,長期來看,商品價格還會按照供求關系來決定趨勢。有人認為,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受到阻礙,此時國內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減少,因此人民幣升值后,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降幅度將大于理論幅度。人民幣升值若引起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則意味著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持續減少,需求的持續減少將帶來價格的持續下跌,所以人民幣升值后不僅意味著商品短期價格的下跌,也可能出現長期下跌的局面。另外,由于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大量資金進入中國,有一部分活躍在期貨市場上。一旦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很可能會很快達到浮動區間的上限,達到這個上限后,由于匯率不會再次擴大浮動區間,此時,投機資金就會在享受完人民幣升值的“美餐”后揚長而去。在撤離中國市場期間,他們將大量拋售手中的人民幣資產包括期貨合約,然后兌換成美元出境。投機力量的拋售將導致國內市場期貨價格的大幅震蕩。那么,如何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操作國內商品期貨?何新認為應轉變理念。他說,“單純看國內商品,人民幣升值或預期升值對國內商品期貨是利空,但主要期貨品種銅、豆、燃油超過一半依賴進口,這就使國內期貨同種商品有國內跌國外漲兩個方向的動力作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日本商品期貨受匯率變化影響的情形與我國期貨市場現狀有相似的地方,如本幣升值,商品資源依賴進口,而國外資源受美元與日元脫鉤影響大幅漲價。當它的商品在日元體系下承受匯率巨變時,其價格趨勢并不是單純下跌,而是經歷了巨幅的快速的漲跌反復,使商品輪番受到外漲內跌的強力拉動。所以,我們本幣的升值或預期升值,將復雜作用在期貨價格上,這種變化包含巨大機會與風險。在這樣的行市中,以歷史統計數據為基礎的價格模型和看盤理念將失靈。而今,在一個趨勢來臨時,決不能局限于商品供求面,而要看到匯率對商品價格定位的根本影響,這就是我們認為的理念。”匯率的變動將給現貨企業帶來大的經營風險,市場研究人士提醒現貨企業,應未雨綢繆,必要時應通過期貨市場回避市場經營風險。當人民幣升值呼聲漸高之時,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北京金鵬期貨經紀公司董事長常清教授指出,資本項目逐步開放,國際資本流動趨向自由化,特別是匯率由盯住美元制轉向較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必然增加了匯率波動的風險性,市場迫切需要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外匯風險,因此發展遠期外匯市場,建立外匯期貨、期權交易所,成為當務之急。他說,適時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有更強的現實意義。何新也提出了類似建議。他說,完善即期外匯市場,為外匯衍生品的推出滌訕基礎;應盡早建立人民幣與外匯間的遠期外匯市場包括開展掉期交易;積極開展外匯與外匯間的期貨、期權及互換交易,借鑒新加坡經驗建立場內外匯間期貨、期權市場。他特別指出了適時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的意義:第一、有利于構建一個完整的外匯市場體系,使不同的外匯衍生工具優勢互補,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需求。第二、在適當的時機在本國國內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有利于占領市場先機。。
熱心網友
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期貨市場短期來說將是一個大利空。這是業界對人民幣升值影響期貨市場的一個共識。廣發期貨公司總經理肖成博士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商品價格是利空,它將在一段時間里直接挑戰投資者對商品期貨牛市持續的信心。早在2004年2月12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上演跳水行情,短短幾分鐘內全盤皆綠,銅、鋁期貨不僅將早盤漲幅悉數回吐,并且瞬間跌停。當時認為,這是市場對于人民幣可能升值的一種提前反應。人民幣匯率成為2005年中國宏觀政策的最大懸念。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與預期越來越大,人們對于商品期貨的關注也顯得越發強烈。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何新博士就告誡說,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美元“中心貨幣”的動搖,期貨市場價格體系將面臨革命性變化,而作為國內期貨投資者對其中所蘊涵的機會與風險也應有清醒的認識。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緊密相聯,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必然涉及到各國貨幣的交換比值——匯率。美元貶值往往是導致國際性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市場參與者通常都認為,一旦美元匯率走高,那么期貨價格將會下跌。北京首創期貨分析師黃振光指出,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那么期貨價格會下跌,這是國際貿易中的常識。由于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基本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多少,從理論上就意味著中國的進口成本將下降多少。人民幣升值對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首當其沖。就國內期貨市場而言,大部分商品是需要大量進口的大宗原材料商品,其中,大豆、銅、天然橡膠等品種的進口依存度較高——近三年來大豆進口量占消費量的37%,銅進口量占消費量的47%,天膠的進口量則達到消費量的65%。建證期貨的何海海拿銅為例來說明。他說:對于現在年消費總量30%以上需要依賴進口、而出口數量占不到2%的大宗原材料商品銅來說,本國貨幣的升值就意味著進口成本的下降,舉例說,人民幣升值5%,國內外銅價比率應相應下降5%。例如,上海期銅與倫敦金屬交易所期銅的比價關系長時間在9.8-10.4之間波動,如果人民幣升值5%,那么這種比價關系就相應縮小至9.3-9.88之間了。因此,人民幣升值將打破現有的大宗商品的進出口平衡狀況,也同時為國內期貨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一次動態平衡轉換過程當中的操作良機。盡管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會帶來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商品期貨期貨價格尤其是對進口依存度較大的商品期貨價格,不過,這種影響將是短暫的,長期來看,商品價格還會按照供求關系來決定趨勢。有人認為,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受到阻礙,此時國內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減少,因此人民幣升值后,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降幅度將大于理論幅度。人民幣升值若引起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則意味著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持續減少,需求的持續減少將帶來價格的持續下跌,所以人民幣升值后不僅意味著商品短期價格的下跌,也可能出現長期下跌的局面。另外,由于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大量資金進入中國,有一部分活躍在期貨市場上。一旦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很可能會很快達到浮動區間的上限,達到這個上限后,由于匯率不會再次擴大浮動區間,此時,投機資金就會在享受完人民幣升值的“美餐”后揚長而去。在撤離中國市場期間,他們將大量拋售手中的人民幣資產包括期貨合約,然后兌換成美元出境。投機力量的拋售將導致國內市場期貨價格的大幅震蕩。那么,如何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操作國內商品期貨?何新認為應轉變理念。他說,“單純看國內商品,人民幣升值或預期升值對國內商品期貨是利空,但主要期貨品種銅、豆、燃油超過一半依賴進口,這就使國內期貨同種商品有國內跌國外漲兩個方向的動力作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日本商品期貨受匯率變化影響的情形與我國期貨市場現狀有相似的地方,如本幣升值,商品資源依賴進口,而國外資源受美元與日元脫鉤影響大幅漲價。當它的商品在日元體系下承受匯率巨變時,其價格趨勢并不是單純下跌,而是經歷了巨幅的快速的漲跌反復,使商品輪番受到外漲內跌的強力拉動。所以,我們本幣的升值或預期升值,將復雜作用在期貨價格上,這種變化包含巨大機會與風險。在這樣的行市中,以歷史統計數據為基礎的價格模型和看盤理念將失靈。而今,在一個趨勢來臨時,決不能局限于商品供求面,而要看到匯率對商品價格定位的根本影響,這就是我們認為的理念。”匯率的變動將給現貨企業帶來大的經營風險,市場研究人士提醒現貨企業,應未雨綢繆,必要時應通過期貨市場回避市場經營風險。當人民幣升值呼聲漸高之時,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北京金鵬期貨經紀公司董事長常清教授指出,資本項目逐步開放,國際資本流動趨向自由化,特別是匯率由盯住美元制轉向較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必然增加了匯率波動的風險性,市場迫切需要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外匯風險,因此發展遠期外匯市場,建立外匯期貨、期權交易所,成為當務之急。他說,適時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有更強的現實意義。。
熱心網友
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期貨市場短期來說將是一個大利空。這是業界對人民幣升值影響期貨市場的一個共識。廣發期貨公司總經理肖成博士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商品價格是利空,它將在一段時間里直接挑戰投資者對商品期貨牛市持續的信心。早在2004年2月12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上演跳水行情,短短幾分鐘內全盤皆綠,銅、鋁期貨不僅將早盤漲幅悉數回吐,并且瞬間跌停。當時認為,這是市場對于人民幣可能升值的一種提前反應。人民幣匯率成為2005年中國宏觀政策的最大懸念。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與預期越來越大,人們對于商品期貨的關注也顯得越發強烈。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何新博士就告誡說,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美元“中心貨幣”的動搖,期貨市場價格體系將面臨革命性變化,而作為國內期貨投資者對其中所蘊涵的機會與風險也應有清醒的認識。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緊密相聯,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必然涉及到各國貨幣的交換比值——匯率。美元貶值往往是導致國際性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市場參與者通常都認為,一旦美元匯率走高,那么期貨價格將會下跌。北京首創期貨分析師黃振光指出,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那么期貨價格會下跌,這是國際貿易中的常識。由于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基本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多少,從理論上就意味著中國的進口成本將下降多少。人民幣升值對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首當其沖。就國內期貨市場而言,大部分商品是需要大量進口的大宗原材料商品,其中,大豆、銅、天然橡膠等品種的進口依存度較高——近三年來大豆進口量占消費量的37%,銅進口量占消費量的47%,天膠的進口量則達到消費量的65%。建證期貨的何海海拿銅為例來說明。他說:對于現在年消費總量30%以上需要依賴進口、而出口數量占不到2%的大宗原材料商品銅來說,本國貨幣的升值就意味著進口成本的下降,舉例說,人民幣升值5%,國內外銅價比率應相應下降5%。例如,上海期銅與倫敦金屬交易所期銅的比價關系長時間在9.8-10.4之間波動,如果人民幣升值5%,那么這種比價關系就相應縮小至9.3-9.88之間了。因此,人民幣升值將打破現有的大宗商品的進出口平衡狀況,也同時為國內期貨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一次動態平衡轉換過程當中的操作良機。盡管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會帶來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商品期貨期貨價格尤其是對進口依存度較大的商品期貨價格,不過,這種影響將是短暫的,長期來看,商品價格還會按照供求關系來決定趨勢。有人認為,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受到阻礙,此時國內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減少,因此人民幣升值后,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降幅度將大于理論幅度。人民幣升值若引起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則意味著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持續減少,需求的持續減少將帶來價格的持續下跌,所以人民幣升值后不僅意味著商品短期價格的下跌,也可能出現長期下跌的局面。另外,由于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大量資金進入中國,有一部分活躍在期貨市場上。一旦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很可能會很快達到浮動區間的上限,達到這個上限后,由于匯率不會再次擴大浮動區間,此時,投機資金就會在享受完人民幣升值的“美餐”后揚長而去。在撤離中國市場期間,他們將大量拋售手中的人民幣資產包括期貨合約,然后兌換成美元出境。投機力量的拋售將導致國內市場期貨價格的大幅震蕩。那么,如何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操作國內商品期貨?何新認為應轉變理念。他說,“單純看國內商品,人民幣升值或預期升值對國內商品期貨是利空,但主要期貨品種銅、豆、燃油超過一半依賴進口,這就使國內期貨同種商品有國內跌國外漲兩個方向的動力作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日本商品期貨受匯率變化影響的情形與我國期貨市場現狀有相似的地方,如本幣升值,商品資源依賴進口,而國外資源受美元與日元脫鉤影響大幅漲價。當它的商品在日元體系下承受匯率巨變時,其價格趨勢并不是單純下跌,而是經歷了巨幅的快速的漲跌反復,使商品輪番受到外漲內跌的強力拉動。所以,我們本幣的升值或預期升值,將復雜作用在期貨價格上,這種變化包含巨大機會與風險。在這樣的行市中,以歷史統計數據為基礎的價格模型和看盤理念將失靈。而今,在一個趨勢來臨時,決不能局限于商品供求面,而要看到匯率對商品價格定位的根本影響,這就是我們認為的理念。”匯率的變動將給現貨企業帶來大的經營風險,市場研究人士提醒現貨企業,應未雨綢繆,必要時應通過期貨市場回避市場經營風險。當人民幣升值呼聲漸高之時,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北京金鵬期貨經紀公司董事長常清教授指出,資本項目逐步開放,國際資本流動趨向自由化,特別是匯率由盯住美元制轉向較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必然增加了匯率波動的風險性,市場迫切需要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外匯風險,因此發展遠期外匯市場,建立外匯期貨、期權交易所,成為當務之急。他說,適時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有更強的現實意義。何新也提出了類似建議。他說,完善即期外匯市場,為外匯衍生品的推出滌訕基礎;應盡早建立人民幣與外匯間的遠期外匯市場包括開展掉期交易;積極開展外匯與外匯間的期貨、期權及互換交易,借鑒新加坡經驗建立場內外匯間期貨、期權市場。他特別指出了適時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的意義:第一、有利于構建一個完整的外匯市場體系,使不同的外匯衍生工具優勢互補,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需求。第二、在適當的時機在本國國內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有利于占領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