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的律藏里有很多戒條,請問戒律的作用是什么?

熱心網友

《佛光大辭典》說:“戒,系以自發之心守規律;律,則含有他律規范之意義。蓋佛教教團之確立,須賴教團秩序之建立,故有分別制成之規律條文,與違反時之罰則,凡此,皆稱為律。若由內心自發遵守一切律文,則稱為戒?!绷硗?,《中華佛教百科》上有段重要的說法:“蓋佛陀所重者,雖完全為基于自覺、精神方面之修養,但精神之修養,亦賴于外表之道行。今欲劃一此類事實與各色各樣之弟子,固以依于外表之規定為最有效,爰據此理由而為施設”在正統說法之外,個人還有一點粗淺理解,是這樣的:基本戒律(別解脫戒)的目的是依靠誓愿之力調伏身、口惡業,并因此形成一種“生活習慣”~一種串習。佛教講因果,也講熏習~通過建立新的習慣改變舊的習慣。通過行為習慣改變思維習慣。當新的思維習慣形成的時候,意識范疇的惡的習氣也就得到了對治,從而最終成為凈化惡意、發生善意的力量。因此,不同于外道,佛陀留下的戒律之法,是過去諸佛、菩薩、羅漢修行成就后反觀因地而總結的一種生活行為上的取舍要領,達到可以持續升進的安樂中道;而外道往往不知道什么應當約束,什么不必約束,從而雖飽受辛苦而無果~也就是落入“戒禁取見”的誤區。行為習慣改變思維習慣是在世間法中其實是樸素的真理,也可以觀察到效果的。例如,我們培養孩子的方式,不正是通過“模仿”這一教育形式來培養他的良好習慣和情操嗎?又比如,有些人戒了煙、戒了酒以后,人們發現他的性格有所改變。再比如,大家不是都知道年輕人養成早起晨練的習慣,有助于鑄就毅力和耐性嗎?。

熱心網友

相當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熱心網友

相當于我們的法律觸犯了要受懲罰的

熱心網友

戒律的作用是攝心,防范身、口、意三業,去惡修善。

熱心網友

戒告信徒的作用

熱心網友

等同于紀律,那是專門約束出家人的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