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這篇吧? 23歲的舟舟,是目前我國和世界上唯一的一位弱智音樂指揮。近年來,他已成功指揮了包括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美國辛辛那提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芭蕾舞劇交響樂團在內的十幾支中外交響樂團,足跡遍布國內外。 作者用大量事例,再現了舟舟的成長過程,以及舟舟父母在一個弱智孩子身上所創造的奇跡。 揚長避短,挑戰極限 說實話,我很欣賞一位心理學教授說的話:"智力的高低并非不可改變,科學訓練可以使之提高。'天才'也是可以后天造就的,'天才'不保持思想上的上進探索,也會江郎才盡;同樣,沒有永遠的'愚人',正確的開智計劃可以使昔日的愚人高居于踏步不前的'聰明人'之上。一輪新的龜兔賽跑中,誰最先到達終點【鲇諮∈質欠窬×ο蚯啊?quot; 當然,在我們極盡贊譽之詞夸獎愚人的"潛能"或"才智"時,請不要忘了他們的"天才"只是相對于智殘人而言的,就像烏龜的"快"相對于同類的"慢"而言,決不可以將烏龜的偶爾勝利看成是它的本質功能,甚至以為就此便可以在烏龜與白兔之間劃"="號了。 盡管如此,智殘人中的佼佼者以及他們在某一方面所創造的奇跡,仍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成為培養弱智人的楷模。 像舟舟這樣低智商和高音樂天賦奇妙統一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古今中外早已有之。據有關媒體報道,在美國的亞拉巴馬州一戶普通農民家中,有一個名叫湯姆·威吉斯的弱智兒。在湯姆6歲那年,莊園主家中來了兩位女鋼琴家,在家庭晚會上演奏了鋼琴曲。夜深了,客走人散。忽然,莊園主家的客廳里又傳出美妙而動聽的鋼琴聲,這曲子正是當晚那兩位女鋼琴家演奏過的,而演奏者竟然就是從未學過鋼琴的小湯姆。就這樣,湯姆天才的音樂"潛能"被發現了,在此后的25年當中,他享譽美國和歐洲,到處做巡回演出,贏得了無數的觀眾和掌聲。 另一個低智商高計算能力奇妙統一的事例發生在法國。據報載,法國南部的一家精神病院里,曾經有一個名叫福勒利的智殘盲人,他意志薄弱,沒有獨立行為能力和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發現他有著驚人的計算能力。一次,在12位歐洲杰出的學者和數學家面前,在不到半分鐘的時間里,他竟然準確計算出一道古老的算題,即:如果你有64個盒子,在第一個盒子里放一粒玉米,第二個盒子里放的玉米是第一個盒子的兩倍,放在第三個盒子里的玉米又是第二個盒子里的兩倍,依此類推,64個盒子里總共放了多少粒玉米?他的答案是:18446734073709551615這樣精確的答案。直到他死后數十年,電子計算機發明后,人們才在電腦上將這道算式的答案再現。 我們再舉幾個發生在國內的例子吧。在北京,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有一個弱智兒子,他的兒子能夠一邊聽音樂,一邊作畫,甚至可以把音樂用線條和美麗的色彩表現出來。這種用繪畫表現音樂的方式,得到了我國權威人士的認同。有關方面還為他舉辦了個人畫展,進而得到社會的肯定。這種低智商高繪畫天賦完美結合的例子,給人們留下了許多思考空間。據傳媒報道,在我國廣州,最近也發現了同樣的根據欣賞音樂作畫的智殘人(其實,我們在舟舟畫的畫兒中,也可依稀發現音樂的影子,不過不像上述兩位智殘畫家那么"專業"罷了)。 開發生命潛能,教兒努力做一個"超常"的人 根據英國智力研究專家托尼·巴贊在他最近出版的新書《大腦第一》中指出,人一共具有9種潛能,它們分別是:創造潛能、個人潛能、社會潛能、計算潛能、感覺潛能、精神潛能、身體潛能、空間潛能、文字表達潛能。按照他的觀點,這9個潛能遠非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已經被開發殆盡。那么,作為人類特殊的一部分--智殘人,是否也具有某種潛能和聰明才智呢?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早在多年以前,我就已經充分注意到并開始應用"強化訓練"的手段來開發舟舟的個人潛能。我是這樣想的:弱智不等于無智,即便是三四歲的兒童,通過強化訓練,也能學會和掌握許多技能,比如:學會彈鋼琴、跳舞、繪畫、雜技、歌唱、表演等等,因此,包括當今最時髦的學電腦也要從幼兒抓起,是不無道理的。既然一個三四歲的兒童通過學習訓練,可以掌握這么多的知識與技能,那么具有三至四歲兒童智力的舟舟能否通過學習與強化訓練也能收到與三至四歲兒童同樣的學習效果呢?我堅信這兩點之間應該是一致的,而且舟舟應該是在某些方面能夠超過同齡正常兒童的水平。這就是我當年癡心不改的初衷。 我的計劃是這樣的: 第一、從強化訓練入手。人生苦短,要做的事太多,然而再多也有重點。因此,我和妻子做了分工,特別是1981年我們的女兒張弦出生后,這個分工更加明確了:即妻子帶著女兒每天到遠離家庭的工廠去上班,我則負責照料舟舟的一切。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時間里,對舟舟而言,我既是父親,也是母親。于是,我除了上班以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這項"神圣"的"研究開發"之中。首先,我為舟舟買回許多智力玩具,如拼圖畫板、多功能積木、變形金剛、魔方、看圖識字讀本、識物卡片以及微型游戲機等等,這些玩具對培養、提高舟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舟舟的創造潛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有兩點必須提醒家長注意:一是這種強化訓練對弱智兒來說,越早越好。二是必須持之以恒,否則會半途而廢。 第二、盡可能使舟舟每天甚至每時都處在一種平和狀態中。唯有這樣,他才有可能充分地將精力集中于發揮個人的潛能。這一條經驗同樣適用于別的弱智孩子。我認為:現在只要提起智殘人,就有一種誤區,即認為智殘人和精神病患者一樣,富于"攻擊性"。其實,這種看法是十分錯誤的,有人甚至將智殘人和精神病患者相提并論:"弱智人與精神病人有很多難以區別的地方,我國現有弱智人一千多萬,其中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重癥精神病人和弱智人已逾一百萬。"我很難想象像舟舟這樣一個溫順聽話、彬彬有禮的弱智孩子,從一出世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環境中,長大至今,怎么能夠滋生出"攻擊性"來?其實,一些專家告訴我,如果說在現實生活中有個別弱智者確實"攻擊"了別人,那也是因為長期以來,他生活在一個沒有愛、沒有溫暖,并且充滿了歧視的環境中所造成的惡果。而這種"攻擊"正是從他最初的"自悲"、"絕望"和"自衛"以及"自我保護"意識衍生而來的。因此,預防弱智人犯罪,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和寬容,讓他們始終處于一種平和狀態中,然后才談得上開發他們的生命潛能。舟舟就是一個范例。 第三、讓舟舟融入精彩的大千世界,讓他盡可能地與家庭以外的人員保持接觸。加強與他人與社會的聯系,使他根除孤獨感,激發好奇心,使他隨時隨地地調動大腦,去接受新事物、發現新問題,從而激發自身的潛能。我認為,很多弱智孩子的家長,大多數對孩子不是過分憐愛護衛,便是禁錮家中,生怕在外面受到頑童們的欺侮。這樣一來,孩子減少了與他人與社會接觸交往的機會,便顯得更加愚鈍、呆傻,這一類情況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危害卻很大,這種情況的直接惡果就是"誤人子弟"。 第四、每日對舟舟進行明確的、有意識的鍛煉。帶他到公園、郊外去,練習分辨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以及城市中的各種聲音。例如:流水的聲音、風刮過森林的聲音、各種鳥兒的叫聲、各種動物的叫聲,以及汽車、火車、飛機的聲音,甚至機動車的剎車聲、工廠機器的轟鳴聲等等。親自體驗身處這些聲音之中的種種感受。同時也盡可能地讓他體驗、分辨什么是危險以及和危險相伴的那些聲音,以提高舟舟的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這些訓練,在正常兒童看來似乎十分可笑,可是對弱智兒來說,這種訓練對提高他們的智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卻恰恰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家長們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三年,終有一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可以說,舟舟在音樂與指揮方面表現出來的非凡天賦,不可否認遺傳和環境的作用,但是,我們和大家對舟舟的后天培養也是功不可沒的。 第五、始終如一地重視舟舟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了培養舟舟日常最基本的生活、生存能力,我們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當然,所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在此,我要提醒所有的弱智者家長,這種培養除了必須從幼年開始抓起之外,還必須貫徹始終。也就是說,培養自理能力將貫穿弱智者的一生,直到他走到生命的盡頭。比如:面臨弱智者在平時不斷表現出來的新問題、新矛盾,家長們也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教導弱智者掌握某項技能以避免這類問題的再度發生。舟舟第一次走失,使我意識到過去對舟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還遠遠不夠,存在的"死角"還很多。為了防止舟舟再次走失或迷路,事后我考慮制訂了一整套很仔細的、萬無一失的方案,其中一項就是把經過家庭附近的幾路公共汽車從起點站到終點站讓舟舟多跑幾趟,直到他不再需要大人的陪伴便可來去自由為止,然后再慢慢擴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