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3周,我的血脂高,怎么辦?對寶寶有影響嗎?
熱心網友
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 廣泛存在于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一般說來, 血脂中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 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而膽固醇則主要用于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 脂蛋白主要是由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質組成, 絕大多數是在肝臟和小腸組織中合成, 并主要經肝臟進行分解代謝。位于脂蛋白中的蛋白質稱為載脂蛋白, 現已發現有20余種載脂蛋白。 載脂蛋白能介導脂蛋白與細胞膜上的脂蛋白受體結合并被攝入細胞內進行分解代謝。在脂蛋白的代謝過程中, 有幾種酶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主要包括脂蛋白脂酶和肝甘油三酯脂酶(或稱肝脂酶)。所以,血脂代謝就是指脂蛋白代謝, 而參與這一代謝過程的主要因素有載脂蛋白、脂蛋白受體和脂酶。 由于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質, 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轉運, 同時也不能直接進入組織細胞中。它們必須 與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質和極性類脂(如磷脂)一起組成一個親水性的球狀巨分子, 才能在血液中被運輸, 并進入組織細胞。這種球狀巨分子復合物就稱作脂蛋白。 由于技術手段的限制, 直到本世紀50年代初才開始認識脂蛋白。近40年來由于超速離心和電泳等技術的發展, 人們對脂蛋白的分類及其代謝過程和臨床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已取得巨大的進展。 脂蛋白有許多種類, 但其結構有共同之處。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酯作為核心, 其表面則是少量蛋白質和極性磷脂和游離膽固醇, 它們的親水基團突入周圍水相中, 從而使脂蛋白分子能夠穩定并溶于水相。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體力消耗的降低,近年來,高脂患者明顯增加。 防治血脂增高,首先是飲食預防。主要包括: 1.限制熱能供應量,每天攝取量與消耗量應保持平衡。如熱能供過于求,則熱能會轉變為脂肪。 2.減少飲食中動物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長期食入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會直接引起血脂增高,應盡量減少其攝入量。 3.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的纖維素含量多,攝入一定量纖維素,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 4.飲食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兒童應避免過食、偏食,少吃冰淇淋、巧力、甜食及其他高脂肪、高能量、高膽固醇的食物。總之對血脂增高的飲食防治原則,應掌握五低、即低熱能、總脂肪量低、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低和食鹽量低。 如血脂已經增高,則要采用藥物來降低血脂。常用的降血脂藥物有亞油酸丸(脈通或益壽靈)及妥明(冠心平或心脈康)、煙酸、煙酸肌醇酯等。前者以降膽固醇為主,后者以降低甘油三酯為主。 中藥也不乏理想的降血脂藥物,如靈芝、山楂、三七、首烏、虎杖、白果、澤瀉、草決明、桑寄生、葛根、槐角等,可味煎服或復合煎服。有些醫師喜歡用首烏、山楂、丹參各15-30克,每日一劑煎服,對降低血脂及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作用。。
熱心網友
孕期血脂就容易高,平時少吃含糖的食物,控制住就沒關系了,不要太擔心!
熱心網友
同意1樓
熱心網友
同意1樓
熱心網友
不太清楚,我沒有查過,不過你可以問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