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2歲半,不知什么原因在外面很老實,從不和小朋友打架.爭東西,可在家里老是喜歡扔東西,打保姆.其實他也喜歡保姆,有時沒看見還到處找,并且關心她.

熱心網友

女兒已經快要3歲了,前面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她是打外面的小孩,問她喜歡不喜歡那個小孩,她說喜歡,后來才明白,其實2歲半的小孩他們已經非常希望同別的小朋友交流,但是他可能不明白以何種手段才能正確的交流,,比如碰到一個小朋友后,他們都不知道第一句話該說什么(雖然他在家里和爸爸媽媽阿姨說的很多),小孩在外面老實,可能他是受了交流的壓抑,沒有把想做的和想說的表達出來,回來后見到親人的發泄。其實爸爸媽媽可以這樣來引導孩子,比如說:你喜歡阿姨嗎?小孩可能會說喜歡。大人接著說那么你想不想讓阿姨高興?如果小孩說想,那么大人應該說你給阿姨剝個桔子吃吧。如果孩子做了,就應該好好的鼓勵孩子,而且和阿姨配合,比如這時阿姨可以很高興地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什么才是正常的表示友好的交流方式,一點一點來,另外語言也要一點一點的引導,比如見到小孩好,就不要再說“你好”之類的話了,因為孩子這樣的話早就會了,她也希望說更多的話,比如你可以教他問小朋友“你在玩什么呀?”,之類……。

熱心網友

我覺得是不是你們做家長的給孩子做的榜樣不夠,你們是不是經常在孩子面前訓斥保姆,所以孩子也認為應該對保姆這樣。關于扔東西則是你們家庭環境太寬松了,當寶寶最開始扔的時候不去制止反而鼓勵,這樣就會刺激寶寶下次還這樣去做,下面是相關資料,你自己看吧孩子霸道父母有責   兒童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的行為稱之為兒童攻擊性行為,它是一種兒童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采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在兩歲末便開始表現出最早的攻擊性行為,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一般男孩強于女孩。兒童攻擊性行為如延續至青年和成年,則會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社交困難,甚至發展為犯罪。   造成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因素有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和環境因素等。家庭與環境因素起著重要作用。有些家長用暴力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結果孩子就將對父母的抵觸情緒“轉嫁”到別人身上,找別人出氣,逐漸形成攻擊行為。有的家長教導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痹谶@樣的縱容下,孩子容易發生攻擊行為。如果孩子在偶爾幾次的攻擊行為后得到“好處”,其攻擊欲望會有增無減,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贊許,其攻擊行為就會日益加重。   攻擊行為的矯治對策   第一招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   據研究發現,高攻擊兒童的家庭都很相似──家庭成員之間很少表達感情,常常爭吵不休,當彼此惹怒時,常會用哭叫、打鬧和謾罵來還擊。在這種高壓環境中出來的孩子對懲罰極其抵制,他們用相應的強力手段反抗父母,重復家長要制止的行為。同時,有些父母在孩子表現出攻擊性時,就會懲罰孩子:打屁股,打耳光。這不但達不到控制攻擊的目的,反而向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模仿原型,變相地暗示孩子:當別人使你不滿意時,應該怎樣對待他。   而在另一個極端,年輕的父母則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嬌寵放縱,導致孩子強烈的占有欲和為所欲為的習慣,稍不如意就以“攻擊”的手段來發泄不滿情緒,甚至發展到以攻擊他人為樂趣的地步。   專家指點:冷漠和溺愛的家庭都不利于兒童的成長,要避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家長首當其責。家長首先不應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和發生有攻擊性的行為;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態度鮮明,使孩子認識到什么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同時,要避免兒童接觸暴力的環境,比如玩暴力的電子游戲和玩具、看暴力的影視等。   第二招 引導兒童反省自己的行為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攻擊者在看到受害者明顯痛苦時,往往會停止攻擊,但攻擊性很強的人則會繼續攻擊受害者,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移情技能,不會同情受害者,不會感到羞愧和不安。   專家指點: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首先要指出,攻擊行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導致嚴重后果,引導孩子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擊后的感覺和心情。然后再讓孩子換個位置想象,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將會有怎樣的感覺和心情呢?如果你是個好孩子,又該怎樣做呢?平時注意培養孩子善良的品格,糾正孩子的攻擊行為。   第三招 對孩子的攻擊行為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對一些比較容易沖動的孩子,在一段時間里不予理睬,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如讓孩子一個人在房間里反省,或暫時剝奪其參加某項活動的權利等,直到他平靜下來為止。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不會向孩子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有時候,父母有必要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故意忽略,而特別關注被攻擊的對象。如果孩子想以攻擊性行為來引起他人注意的話,父母的做法也許會使他“有所悟”。   專家指點:運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讓其“坐冷板凳”,在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后就要解除懲罰,同時要注意安全,時間不宜過長。最關鍵的是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家長要更多地以平靜、溫和的方式進行教育,將“冷處理”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第四招 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些兒童之所以出現攻擊性行為,主要是因為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決沖突或進行溝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兒童。對于這一類孩子,父母要給予榜樣示范或直接教給其正確方法,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教會孩子懂得正確宣泄自己的感情,通過正當渠道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泄出來,盡可能將攻擊行為降到最低限度。   專家指點:重點不僅在于不要訓斥、批評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更在于使孩子掌握非攻擊性行為的方式和方法。因為呵斥和一怒之下的簡單體罰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攻擊性,有可能強化孩子的不良模仿。 。

熱心網友

你家的????這?螢o一定要?蘭夜芙灘判小?

熱心網友

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小孩子也有性格逆反期,雖然語言上不會表述,但是行為的逆反就是一個說明。先從你們家長的身上找原因,在教育上是否得當,有沒有過于寵溺孩子,或者你們夫妻間家人間有沒有不和諧的因素使得孩子有情緒上的模仿。分析孩子喜歡保姆的原因。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別人討論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的不同,雖然他年紀小,但是有很多孩子在潛意識里不希望成為焦點或者是被比較的對象。還有,耐心一點,也許只是孩子階段性的表現,上幼兒園后也許會好一些。

熱心網友

家里人太寵他了,讓他覺得自己在家可以為所欲為。當孩子再有不恰當的行為言語時一定要制止他,無論他怎樣反抗哀求,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否則一味放縱最終受他坑害的人就不止是你們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