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字的演變,我想知道一些具體字(主要是名詞,如山,女,黨等)的來源及內涵。或者說是象形的發展及演變

熱心網友

<<常用字演變字形圖>>

熱心網友

你可以看中文專業書籍:《古代漢語》有很多字形字意的演變解析

熱心網友

說文解字

熱心網友

說文解字

熱心網友

《說文解字》較好

熱心網友

有個老外是個很愛中國文化的中國通,他在國外教漢語(據說他的學生都覺得學習漢語并不難)。他寫了一本《漢字王國》以一個老外的視角看漢字,很有點意思不乏味,你可以去看看

熱心網友

電視上有這類節目。

熱心網友

《爾雅》,《說文解字》,《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都是比較好的工具書。

熱心網友

《說文解字》《辭源》〈漢語大辭典〉可以看看。下面有幾個字的形象解釋。 1明字的來源 天地間最恢弘最嫵媚的兩個字組成了“明”字。而大明山恰恰又有這種榮 幸以“明”字相冠,勢必使其山景既具有陰柔之美,又多陽剛之氣。陰柔之美 者,雨霧、溪流、碧潭、花草、佳樹是也。  針對景區這些特點,景區的設計者別出心裁地把“明”字貫穿于整個風景 的流程之中,形成以“日月啟明,日月分明,日月同輝,日月無邊”為特色的“明”字風景組合。日月啟明景區集中在啟明谷、日月潭一帶,山勢平緩,景色明秀,以啟明瀑為最,蘊有“風景到此方啟明”之意;在龍門峽谷200米處,一塊碩大無比的巨石,如一個巨人的手掌,擋在路邊,上面刻有紹興蘭亭書會會長沈定庵老先生題寫的一個“明”字,因一條天然掌紋恰好把“日”和“ 月”分開,故該石也稱“分明石”,加上山勢漸高,景色漸美,日月分明之意境悄然而生;登上千畝田,豁然開朗,而巖壁上巨大的“一、二”兩字,卻讓 人頗費神思,其實說穿了也簡單,就是“日月無邊”的意思,“日”和“月”去掉邊,剩下“一、二”,說明大明山的風景數一數二,在當地具有無可比擬性和代替性;從千畝田下來,過巖洞,來到駕云臺觀景,但見群山起伏,九峰環拱,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油然而生,再回望崖壁上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朱觀田先生題寫的“日月同輝”四字,頓覺天地悠悠、滄海茫茫、物我一體、寵辱皆忘,一切盡在不言中 2華”字來源于我們祖先美麗的衣服,也就是漢服“夏”字來源于我們祖先的禮儀于是,我們的祖先自稱為“華夏”,也就是“衣冠禮儀之國”的意思而“中華”兩字,則來源于“中國”和“華夏”,合稱為“中華”我們華夏族(漢族)就是因美麗的漢服而得名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服裝,中華的人文始祖黃帝制衣裳而治天下開始,到明朝末年,有5000年的發展歷史也因為此,漢服伴隨著中華文化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于是緊密地與中華的禮儀,文化結合在了一起,不了解漢服的話,對于理解和繼承中華的優秀文化,是有影響的。比如,對于詩經中無數次提到的 衣,裳,袖 等,根本不會有概念或者概念是錯誤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說的是漢服交領的衣緣是青色的,這要怎么從其他不同的服裝去想象,對接下來理解 悠悠我心 也是會有相當影響的。現在大陸已經流行起來了。3"??字的來源 如今,人們結婚都要貼上大紅"??慶賀,關于這個紅雙喜也有典故呢。據說,從前有個叫有喜的讀書人,兩次進京趕考都名落孫山。到了第三年,他又想去試試。趕考路上,他看見一家人的門前貼了一副對聯。這對聯只有上聯,寫的是“走馬燈,燈馬走,燈滅馬停蹄。”而下聯是一張紅紙,一個字也沒有。等有喜考完試,把路上看到的怪事同主考大人一說,主考大人大笑說:“那是一副求婚的對聯,誰能對出下聯,就能作上門女婿?!? 有喜在回去的路上就在那紅紙上寫到:“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這家人一看有喜寫了下聯,再一看有喜一表人才,就叫來了女兒。這家女兒名叫龍喜鳳,芳齡十八。龍喜鳳見有喜長得挺英俊,人也有學問,于是就答應了下來。正當二人剛要拜堂成親,忽然外頭鑼鼓喧天,原來有喜考中了狀元,主考大人親自來接他進京。主考大人一看這親事,十分高興地說:“兩趟喜事湊到一起了,真是雙喜臨門?!? 龍家人于是忙叫人在門頭上寫了兩個大喜字。主考大人看了又看:“兩件喜事緊挨著,兩個喜字也應當挨著。”于是把兩個喜字挨到了一起,變成了沿用到今的“?幀弊幀?。

熱心網友

你的積分不夠,怎么能給別人你許下的懸賞?

熱心網友

《辭源》你最好看看。

熱心網友

《說文解字》與《辭源》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熱心網友

應該找我們歷史老師昆叔叔

熱心網友

《漢語古文字字型表》可以解決你的問題。該書由徐中舒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該書收集了當時確認的所有甲骨文,按每一個字的甲骨文、金文、簡文對照排列;有宋體字目錄;文字發展演變一目了然。要了解字意可參考《說文解字》《辭源》〈漢語大辭典〉〈方言大辭典〉。有些字的本義在書中消失了,但卻依然活在方言中。

熱心網友

許慎之《說文解字》;另有《辭源》均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