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叱咤樂壇的魔巖三杰,現在只有竇唯因為王菲的緣故還能聽到一點消息。而張楚和何勇現在在干什么?他們還在做音樂嗎?他們的近況如何?
熱心網友
魔巖三杰陣容: 竇唯 何勇 張楚 魔巖三杰 張楚 一雙憂郁的詩人的眼睛,一個孤獨的靈魂,這就是張楚——一個敏銳,洞悉世事的搖滾樂手。 初識張楚是從他的《姐姐》。 姐 姐 這個冬天雪還不下 站在路上眼睛不眨 我的心跳還很溫柔 你該表揚我說今天很聽話 我的衣服有些大了 你說我看起來挺嘎 我知道我站在人群里 挺傻 我的爹他總在喝酒是個混球 在死之前他不會再傷心會再動拳頭 他坐在樓梯上面已經蒼老 已不是對手 感到要被欺騙之前 自己總是作不偉大 聽不到他們說什么 只是想人要孤單容易尷尬 面對我前面的人群 我得穿過而且瀟灑 我知道你在旁邊看我 挺假 姐姐我看見你眼里的淚水 你想忘掉那侮辱你的男人到底是誰 他們告訴我女人很溫柔很愛流淚 說這很美 哦!姐姐!我想回家 牽著我的手 我有些困了 哦!姐姐!帶我回家 牽著我的手 你不用害怕 這是我偶然在電臺里聽到的,后來我覺得這也許是中國最具人文意識和思想的作品,但遺憾的是這首歌中所蘊涵的憤怒和絕望沒有幾個人能聽得清,更多的人僅僅是通過這首歌認識了張楚而已。而在張楚給帶給我們更多他的作品和傳奇故事之后,我們仍能發現這首歌的意識涵蓋力是中國首屈一指的,但那時我還不知道張楚是什么人,但這個凄而不美的故事讓我覺得他是一個很自閉和很自我的人,我開始對他感興趣,并買了他的第一張專集《孤獨的人是可恥的》(1994) 。那里面沒有收錄他的《姐姐》,但那是一盤十分經典的專集。它樸素而又深刻,既富有生活氣息又充滿著詩人式的吟詠與嘲諷。 這是一張百聽不厭的專集,當你第一遍聽的時候你很可能回喜歡上旋律感很強的《螞蟻》,《冷暖自知》,當你聽第二遍的時候,你會開始喜歡有詩一樣的語言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當你聽第三遍的時候,你會開始思考一些東西,于是《上蒼保佑吃飽飯的人民》,《廁所和床》,《蒼蠅》,《和大伙去乘涼》。。。。。。便會令你著迷。總而言之,你會喜歡這張專集里面所有的歌并將一直喜歡下去。 我無法歸結這張專集的成功到底是歌詞的力量還是音樂的力量。也許是二者完美的結合?!我一直覺得張楚是一個詩人,他不僅詩人的才華——這一點從他的歌詞中顯而易見(這在他的第二張專集《造飛機的工廠》中再做說明)他還具有詩人的品性:深刻的思想性,批判性,浪漫與現實的矛盾性,悲天憫人,耿介的個性,這一切都是張楚成為一個詩人的資本。 這個夏天我被天上的太陽曬成漆黑 城市在用舊的眼里褪掉了顏色 就在街上 碰到一個富人朋友陰沉著臉/ 讓我很慚愧 還是在這條街上 碰到一個窮人朋友他也陰沉著臉 喔 讓我抬不起頭 我一雙干凈的手和著可以搓出泥來, 我就知道那是我已經在街上呆的太久 我可以回去用肥皂把手再洗干凈 可我不能去找個姑娘來洗干凈頭腦 姑娘 不該是肥皂 這個夏天我 被天上的太陽曬成漆黑 睜不開眼只能回到內心左右看看已經枯干 街上仍然是那么明亮那么富麗堂皇 最后我決定穿上我最于凈的衣服 回到街上 和大伙兒去乘涼。 (《和大伙去乘涼》) 這首在作曲上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我很喜歡這首歌的歌詞。聽這首歌,讓我覺得似乎看到了一個迷茫的大男孩。他討厭世俗,甚至嫉世忿俗。他知道在大街上呆的太久,人的身體和頭腦都會變臟。他的身體臟了可以用肥皂去洗干凈,可頭腦臟了那?。。。。但最后,他還是融入到了世俗當中,“回到街上,和大伙一起去乘涼。”這矛盾真的很像生活中的我們,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道前面是一條“不歸路”,是和自己的理想相悖行的路,但我們卻不得不去走。因為大家都這樣。我們的頭腦就一天一天的盲從中失去了我最以為寶貴的東西。在我們夢想去改變世界之前,我們的夢想已經被世界改變了。~~~ 聽張楚有時候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他有無辜稚嫩的嗓音唱出一代人的憤怒,無奈和迷茫。讓人在陽光下都有不寒而栗的感覺。 張楚的第二盤專集《造飛機的工廠》 。 我并不是很喜歡這張專集,因為我覺得這張專集張楚已經失去了睿智和憤怒,變的十分平和,接近大眾。但很多人對這張專集評價很高,或許他們很專業,但還是喜歡憤怒的張楚。 這張專集的歌詞都十分優美,張楚的詩人特質又一次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比如這首著名的《結婚》 在空曠的星河下想你 那個在風里游移的光影是你 在晚風吹起發梢的時候 只留一個消瘦的是你 在地平線上漂過的太陽車 滿車是我的悵惘 你要奔去何方 再載我一片癡心妄想 燃不盡的西天殘云 焚化了最后一張笑顏 那個不再回首的背影 拖過一道玻璃大墻 在你走來的那天 一只夢里的流熒 在捕捉你的眼光 我喜歡張楚,喜歡他的音樂,喜歡他的寂寞。因為他的孤獨正是我所渴望的,因為孤獨的人善于發現真理。 竇唯 說到竇唯,先要從黑豹樂隊說起。竇唯在80年代末至92年在黑豹樂隊擔任主唱。這期間,黑豹出了一張非常好聽的POP-ROCK專集。 這張專集首推的就是《無地自容》。這首歌的流行基準使得他迅速火遍神州,他首先征服的是還不適應搖滾的國人的發軟的耳朵。在這張專集中,竇唯的那首《TAKE CARE》和《靠近我》已經有了一點他后來做的音樂的雛形。 在92年底,竇唯毅然離開了當時很紅的黑豹樂隊,經過了在做夢樂隊的短暫停留,他在94年出了個人專集《黑夢》 。這是魔巖唱片公司在94年推出的3張專集之一。(《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麒麟日記》《黑夢》)我只聽過一遍,沒有什么特別深刻的印象,但覺得這張專集有明顯的電子的感覺,和PINK FLOYED的感覺有些像。有一些實驗的味道,這也許在現在看來并不算什么“各色”但在那時,這應該是很先鋒的,畢竟,那時人們的耳朵已經被喧鬧的音樂塞滿了。也就是從那張專集起,竇唯走上了做電子的不歸路。 如果說《黑夢》是竇唯在灰暗,陰晦的夢的話,那么在他95出的專集《艷陽天》 中,他的夢境就化為彩色的了,但,當你多次聆聽這張專集,你會發現,在歡快的樂曲里面,其實隱藏的是比黑夢還黑的夢,就像正張專集的封面一樣:明亮的藍色,——給人以希望的感覺——那朵象征著向往光明的向日葵卻已萎縮,馬上就要干枯了。這或許也是一種對比,現實和夢境的對比吧。這張專集中,竇唯的音樂明顯比上一張成熟了。夢幻色彩也更濃了。竇唯在整張專集中自吟自唱,讓人覺得十分輕松逍遙。另外,這張專集的民族氣息濃厚,在專集中,你可以聽出京韻大鼓,昆曲甚至是黃梅戲的唱調,這讓我十分欣喜和欣賞。 我最喜歡的專集還是他在98年出的〈山河水〉 。有人說這張專集是〈艷陽天〉的延續,我卻不這么認為。這張專集明顯比上一張專集更加成熟,竇唯的音樂理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詮釋。這張專集中,中國傳統文化的詩情畫意得到了更多了體現。冰冷的鼓點,流水般的琶音,悠遠的琴聲。。。。。。給人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聽著這張專集,仿佛隨著音樂一起去游覽了人間仙境一樣。竇唯的電子樂聽起來都非常的美,像“三月春天”,后半部那半明半快的圓舞曲風格的音樂讓你覺得眼前春光明媚。“消失的影像”則讓你有飛翔的感覺。“竹葉青”讓人短暫的在現實中掙扎了一番,“晚霞”又讓你在清風中飄然起舞。。。。。這一切,在加上竇唯婉轉迂回的竇式唱腔,真的覺得是一張很美的專集。其實,聽這樣的一張專集,有沒有詞已經是次要的了,你的靈魂已經隨著音樂飛向了天堂。 在我看來,竇唯是中國最棒的電子音樂人。他已經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虛幻的境界,已經和他們是一體了。他的電子樂是“超級市場”“ A5”“毛豆”等小輩們望其向背的。 竇唯在還在99年出了〈幻聽〉 ,00年出了〈雨吁〉 01年出了〈一舉〉 ,〈兩得〉 02年出了〈相相生〉 〈水亭〉 。但這幾張專集我都沒聽過,所以在此不做評論。 竇唯還曾參與制作,創作過很多音樂作品,如【浮躁】(王菲)制作人 編曲 ;【誓言】作曲(與王菲) 編曲 ;【di-dar】(王菲)編曲; 【討好自己】(王菲)編曲;【童】(王菲)編曲 ;【Demo 燈語等】制作人 作曲、編曲。 他還在為很多電影制作音樂,如 【北京雜種】;【我最中意的雪天】;【花眼】;【尋槍】;【鏡·花·緣】,《百年人物》;【透明的盒子】;(與不壹定樂隊現場調音并即興演奏); 【再續鏡花緣】 竇唯其實是一個文人,一個陷入幻境中不能自拔的文人。 何勇 何勇只出過一張專集《麒麟日記》。我最喜歡里面的《姑娘 漂亮》:“姑娘,姑娘,你漂亮漂亮。警察警察,你拿著手槍,我不能偷也不能槍,我不能偷也不能搶”。這首歌在京城呼嘯而過時,令人痛快的是他給那些偽善的人一記響亮干脆的耳光。他的毫不掩飾使得一切虛偽的東西在他面前顯得那么委瑣而又有氣無力,‘這才是朋克’。他似乎是在用他的方式這樣告訴人們。 何勇的憤怒比崔健更直接。這在他的那首《垃圾場》中體現的最明顯。“我生活的地方就是一個垃圾場。吃的是糧食,拉的是思想。有人減肥,有人餓死沒糧。。。。。”何勇聲嘶力竭地喊著,表達著他的不滿,他的憤怒。 但我并不欣賞這種憤怒。難道憤怒一定要通過聲嘶力竭才能表達嗎?這給人一種刻意追求的感覺,不自然。比較之下,我更喜歡張楚和竇唯那種將憤怒容于曲中,通過音樂來表達而不是用嗓音。 但何勇也有收斂的時候,比如《鐘鼓樓》,他就顯得平和多了。我也很喜歡這首歌,生活氣息很濃。 不知道是不是朋克們的頭腦和一般人都不一樣。何勇的結局并不是很好,一張專集后就銷聲匿跡,再傳來的消息就是他被樂壇封殺。 這就是叱咤一時的魔巖三杰,他們確實是三個音樂天才,開創了中國搖滾樂的新天地。 。
熱心網友
哎//當年他們多牛逼呀!尤其是去香港開的那場演唱會!可惜現在已經沒了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