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0"的來歷“0”在《詩經》上的古義是“暴風雨末了的小雨滴”或是“暴風雨過后留在物體上的球狀雨滴”。后來, “0”的本意就是沒有。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魏晉數學家劉微生注〈九章算術〉時,把“0”作為一個數寫得很清楚。古歷中有以“初”(起初)、“端” (開端)、“本” (本末)表示“0”的。籌算有“凡算之法,先識其位”的說法,珠算空檔是籌算空位作“0”的痕跡。古書里缺字都用“口”表示,后來,就變為“0”了。有人稱“0”為金元數字,是珍貴的意思。古代印度在<太陽手冊》里用“.”表示空位。直到十六世紀時,歐洲才逐漸采用按逆時針方向畫“0”。因此,國際友人稱譽我國是“0”的故鄉。

熱心網友

我豈敢班門弄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