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愛,我愛,我愛、愛、愛....轉貼:紅樓夢,第一次看是故事,第二次看是歷史,第三次看才能更深入了解紅樓夢的主旨.紅樓夢結構是以家庭為圓心,縱橫交流,上至最高統治者,下至各級官吏及市井細民,三流九教,它所支撐起的局面,是整整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暴露封建統治的黑暗,紅樓夢的場面描寫更是千資百態,揮灑自然,里面人物更是許許如生,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也及的美若天仙容貌還有她的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寶釵的樂觀開朗聰明機靈;寶玉的多才多藝風度翩翩;賈母更是突出大家庭中的婦女代表,用一個"勢利"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鳳姐,探春等都是描寫得唯妙唯肖.
熱心網友
愛不愛紅樓到是次要。只覺得樓上姐姐太厲害和我一樣答非所問和我不一樣的是我答的少,她答的多;)
熱心網友
我真的喜歡紅樓夢這本書,我想結識那些也喜歡這書的人!
熱心網友
這問題太泛泛了,不過作為一部社會的百科全書,焉能不愛呢?
熱心網友
把愛情與歷史聯系在一起。把興與衰聯系在一起。人物描寫的細膩。
熱心網友
愛紅樓,是因為它有太多的謎,太多的情,太多的美,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深奧,太多的收獲!
熱心網友
個人覺得,于我心有戚戚焉在讀劉心武的《紅樓揭密》,很久沒有那么暢快地讀書了。 紅學的書,斷斷續續地讀過幾本。但凡在書店看到眼生些的,總會翻翻,覺得好就買回家細讀。看紅學評論和金學評論算是兩大愛好了,不幸近年來讀金的胃口被張紀中先生破壞殆盡,幾近作嘔,只好寂寞看紅。市面上大多數的紅學評論還是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去賞析的,不道學,讀起來的感覺溫暖親切,像是和一個同樣愛紅的好友在圍爐夜話,冬夜的,私密的。 讀劉心武卻震撼。 確切說,是有些震驚,如果他正在我面前,或許我會顫顫地問他一句:“……你……真是這樣想的?” 多年來我們研究《紅樓夢》還沒有一個人敢說他解開了紅樓之謎,劉心武卻大叫大嚷,我揭開了紅樓的謎底,這讓紅學家憤怒,但是我喜歡這種坦然的悍氣。 書讀完了,有些迷惑。如果順著他的思路走,我完全可以得到他引導的結論,但,那像是被他牽著鼻子走。 先在心里認定了一個結論,然后憑著這結論去湊證據,這種做學問的方法,正是劉心武被紅學家詬病的致命傷。劉心武為闡述他的觀點,舉出許多證據,但是這些證據有些牽強,頗有量體裁衣的嫌疑,更何況,他認為有些“證據”被乾隆毀去了,死無對證了。這如何讓人心服啊。不免要為他搖頭。 劉心武的研究,不說石破天驚,也算是破舊立新。我喜歡他執著,立心要研究秦可卿,就一定要弄出個眉目來。他算把秦可卿徹底鞭尸了,每一個細節都挖空心思去找對應的歷史證據。為他做的這些功夫——雖然很多人認為是無用功——致敬一下,浮躁的社會,還有幾人能定下心來做做學問? 劉心武的貢獻,在于把研究秦可卿在整個紅學中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前也有過類似學說,是哪位提出的恕我忘記了,說到秦可卿的身世云云,可惜,沒有深入,沒有刨根問底,也沒有去硬找什么證據,因此說過一陣之后,漸漸被人們忽視。近幾年我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三角戀上面,實際上也沒有什么突破性進展,劉心武適時地異軍突起,我想,對現在紅學的一潭死水,是一帖猛藥。 秦可卿是否是廢太子生女,有待商榷,但是說她這個形象與政治有關,我想是對的。曹雪芹將有關秦可卿的章節刪去這么多,又把她描寫得這樣非凡,使人如墜云里霧里,不是沒有深意。劉心武在前幾章所說,從秦可卿在賈府的非凡地位,可以斷定她絕不是養生堂里隨隨便便抱來的孩子,而是出生高貴。這種推測難道沒有道理嗎?只是劉心武后來的論述缺乏實證,難以立住腳跟,無法作為結論罷了。 劉心武將秦可卿的死與元春關聯起來,我覺得很有意思。關于元春的筆墨不多,她在十二金釵中的地位卻排得很前,她的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長久以來頗令我不解,她辯了什么是非?她辯的是非與誰有關,都是很關鍵的問題。我覺得曹雪芹在寫元春的時候,用了很多隱筆,或者說,他把很多重要情節都隱藏起來了,只告訴你有這樣一段是非,要你自己通過細讀來尋找。從元春僅有的幾次明暗出場,我根本看不到是非的影子。如果真如劉心武所說,那這判詞就好理解了。真實情況可能與他的結論有出入,但是元春在政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及關于她的隱筆亦是與政治有關,這種政治意義和秦可卿不能脫鉤的結論,我是支持劉心武的。 秦客卿與元春都是隱藏在情節之外的人物,作者要曲折表現政治,通過她們來含蓄影射,是有可能的。我覺得這應該成為研究紅學的新思路來保留。 紅學家近期對劉心武的批評,看了不少。遺憾的是,幾乎所有批評都是針對劉心武本人的,他們似乎認定了:因為你的研究方法不合學術規范,所以你的結論也一定是錯的。這種批駁別人的思路本身就有問題。我真希望,批評劉心武的紅學家們,能夠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談談劉心武的“秦學”究竟有沒有價值,如果有,就應該順著有價值的部分深入下去,如果沒有,那就從學術上駁倒他,以正視聽。 至于那些搞人身攻擊的,比如說劉心武這樣研究紅學是“精神上的包二奶”的,我認為他沒有資格參與到討論之中。 。
熱心網友
《紅樓夢》解讀之十大細節 一 首回開篇之反語; 二 “瑛”為何物? 三 “哪里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賈雨村; 四 伶人琪官蔣玉菡之爭——忠順王; 五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孫紹祖; 六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探春; 七 “粉紅信箋綠玉斗”——妙玉; 八 趙姨娘的心機; 九 “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十 焦大醉罵。 一 《紅樓夢》以神話開篇。首回中空空道人閱過《石頭記》后,對其的評價為“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觀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看過前七十八回后再回想這句話,很明顯能夠看出這句話是反語。若說“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那么如何解釋后文中種種對現實中丑惡現象的無情地鞭撻與嘲諷,又如何解釋后文中不斷提到的“末世”“衰世”等詞語?至于“君仁臣良父慈子孝”更是莫大的諷刺。君若仁如何能聽信讒言查抄賈府?臣若良如何能有人公報私仇誣陷中傷?父若慈如何能險些將自己的踴罨畬蛩潰孔尤糶⑷綰文苡諧ぷ佑謚星錆圖彝旁倉背鲅約ゴ棠蓋灼模渴裁礎俺乒λ痰戮煬煳耷睢筆導噬鮮嵌锨榫澹豢壩脛轡橐皇幣蝗鍘? 開篇寫下如此違背主旨的語句,唯一所愿的只是能夠使《紅樓夢》得以流傳于后世,而不為妄人所毀。曹雪芹先生著書之時社會大環境的惡劣可見一斑。為著書必須做出犧牲。犧牲的可能是精力,快樂,甚至是原則乃至于生命。這是一切作家與一切試圖成為作家的人們的必由之路。 二 一直在爭論寶玉與神瑛的關系,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這個“瑛”到底指的是什么。“瑛”的意思是有玉的光彩的似玉的石頭。這也就是說,“瑛”既不是玉也不是石,是處于玉與石之間的過渡體。“瑛”似玉有玉的光彩,所以寶玉有如玉般美好高貴的品德;同時“瑛”的本質是石,所以寶玉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貴族公子的頑劣作風。通過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寶玉的前身是石而非玉,這也就是“賈寶玉”三字的含義。不過雖然寶玉只是石頭,但也強于世間萬人。 寶玉的前身頑石是在女媧煉石補天之時因“材料剩余”而遭到丟棄的。雖然遭到了丟棄,但終究是補天的材料。所謂的“無材補天”,這個“材”指的應該是機會而不是才能,即頑石是“沒有機會補天”而不是“沒有才能補天”。之所以引女媧補天這個神話,實際上是指現實社會弊病百出。有能力補天的頑石(即現實中的寶玉)被女媧(現實中的正統)輕視而不得利用,用以補天的又都是些沒有多大作用的材料(例如賈雨村之流)。這就難怪作者在十三回“王熙風協理寧國府”之后贊道“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釵一二可齊家”。頑石無材補天這個神話,一方面點出了作者對寶玉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末世”的根源——“親小人遠賢臣”。 三 平兒在《紅樓夢》中堪稱第一賢惠之人。她出言一向謹慎,幾乎不曾出過什么惡語。一個例外發生在第四十八回。“平兒咬牙罵道:‘都是那賈雨村,什么風村雨村的,半路途中哪里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這句話的誘因是賈赦看上了石呆子的二十把古扇,賈雨村誣陷其“拖欠官銀”,將這二十把古扇強行搶來送給了賈赦,賈璉因替石呆子出頭而被賈赦所打。十五回前(第三十三回),寶玉因琪官蔣玉菡一事被賈政痛打,而這件事恰恰發生在賈政見過賈雨村之后。這樣看來,賈雨村向賈政告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么賈雨村的消息又從何而來呢?從后文來看,消息應該來源于薛蟠。薛蟠與賈雨村從第四回開始就算有了交情,所以寶玉與蔣玉菡交往一事應該是由薛蟠傳給賈雨村,再由賈雨村傳給賈政與忠順王。其原因在于薛蟠沒有向忠順王進言的資格,這樣一來既有足夠高的地位又了解這一事件的人,就只剩下賈雨村一人。其后便有忠順王府長史官上門要人,賈政痛打寶玉這一情節。由此可見賈雨村其人品行之低劣。其實有關賈雨村其人的品行,作者在前文中早有介紹。 第二回中寫道:“(賈雨村)雖然才干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由此可以總結出賈雨村的作風可謂“欺上壓下”,這直接導致了他的丟官罷職。不過他很快就找到了為林黛玉當家庭教師的美差。林黛玉是林如海與賈敏的女兒,換言之就是賈政的妹妹和妹夫的女兒。賈雨村安能放過如此機會?他借送黛玉回府之機順理成章地拜見了賈政,又與賈府攀上了親。任金陵應天府尹(由賈政“輕輕”舉薦)期間又袒護薛蟠,之后向王子騰發書邀功,由此青云直上官運亨通,直至做到兵部大司馬,協理軍機參贊朝政,這就為他日后陷害賈府奠定了堅定的地位基礎。由他將寶玉與蔣玉菡交往一事分別傳遞給賈政與忠順王這件事情來看,賈雨村的心機還是相當深的。一方面討好了忠順王,另一方面也使賈政挑不出自己的不是來。畢竟錯是自己的兒子犯的,與賈雨村何干?在局勢尚不明朗,雙方勢力難分伯仲之時盡量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待到日后局勢趨于明朗之時,雙方勢力已經出現差距的時候再見風使舵投靠強勢一方,賈雨村的生存哲學不可謂不高明。當然,為了確保無虞,在投靠強勢一方的同時,還需要通過落井下石來徹底摧毀弱勢一方。由此可見賈雨村非但不會救賈府于日后的危難之中,反而很有可能進一步將賈府推入萬劫不復之地,盡管他發跡的起點就在賈府。賈政在賈雨村這個問題上犯了同當時的統治者當權派同樣的錯誤——不辨忠奸。 四 忠順王這派勢力在《紅樓夢》中出現得相對比較突然。幾乎是二十八回寶玉剛一結識蔣玉菡,就出現了三十三回賈政迫于忠順王府的壓力而將寶玉打得半死。忠順王這派勢力不可低估,這從三十三回的伶人琪官蔣玉菡之爭就可以看出。 伶人(戲子)在封建社會中屬于“賤民”,“賤民”和“平民”是不能通婚的,所以后文中襲人與蔣玉菡的結合只能成為襲人“下嫁”蔣玉菡。就是為了這樣一個“賤民”,忠順王府派出長史官直接會見賈政。不過忠順王還是對賈府的勢力有所忌憚,所以抬出了“御賜”這塊牌子。先不論這“御賜”是真實還是偽造,單看忠順王府長史官對賈政所說的一番話,便有許多意味在其中。 首先抬出“御賜”這塊牌子。這既顯示了我忠順王府地位之重,連戲子都是“御賜”的,同時也以此壓制了賈政的氣勢,起到一個敲山震虎的作用,接下來這位長史官拋出了最為精彩的一段話,這直接導致了寶玉被賈政痛打。“若是別的戲子,一百個也罷了;只是這琪官乃奉旨所賜,不便轉贈令郎。若令郎十分愛慕,老大人竟密題一本請旨,豈不兩便?”先前自抬身價,此時又自降身價。這段話實際上是諷刺寶玉蠻橫無理,連忠順王也不放在眼里。賈政是讀書人,自然知道“高處不勝寒”與“伴君如伴虎”這兩句話的意思。任憑賈政再道學,也不會沒有仇家;有仇家也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能讓仇家抓住把柄。一旦被仇家抓住把柄上告給皇上,莫說丟官罷職,充軍殺頭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現在把柄落在落在忠順王手中,惹麻煩的又是自己的兒子,此時除了犧牲自己的兒子向忠順王賠罪以外別無選擇。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賈政要把寶玉打得半死了。 賈府與忠順王府之間并沒有多大關系,這在三十三回中也提到了。那么兩派的矛盾又在哪里呢?賈府外部有兩大靠山,一是元春的皇親身份,二是北靜王府一派勢力。北靜王忠順王兩派一向不睦,追隨北靜王府的賈府由此成為忠順王府的隱形敵人。日后賈府的敗落,一方面源自元春的獲罪(卷入政治斗爭),另一方面來自北靜王府的失勢。換言之,即賈府外部的兩座靠山全部倒臺。 五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時根由。”“當日”是哪一日,“根由”又是什么緣由?七十九回迎春似乎無端地嫁與了孫紹祖,之后便是受盡折磨而死。既然說“不念當日根由”的孫紹祖是“無情獸”,那么也就是說這“當日根由”是賈府對孫紹祖(或其先人)的“有情”之舉,其后孫紹祖忘恩負義,做出不利于賈府甚至是使賈府破敗的事情,這樣才能解釋什么叫做“無情獸”。但是僅憑孫紹祖一人的力量扳得倒賈府的兩座靠山嗎?顯然不能。那么,孫紹祖為了達到目的必須去聯合其他勢力共同行動。聯系前文,不難看出孫紹祖的盟友至少有兩人,即賈雨村與忠順王。至此,“后三十回”中陷害賈府的三大主要勢力——賈雨村,忠順王,孫紹祖全部浮出了水面。再看一下聯盟內部存在的問題。這三人不可能結為永久的利益同盟,因為三人的地位相差過于懸殊。賈府垮臺后唯一直接得利的只有忠順王,而賈雨村和孫紹祖往大里說是忠順王的左膀右臂,往小里說就是忠順王借以扳倒賈府的工具。“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兩人的下場可想而知。“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這句話清楚地點明了賈雨村的后來。既然賈雨村是這種下場,那么孫紹祖的下場就不言而喻了。 六 第五回中寫探春的仙曲是《分骨肉》,其中的最后一句為“各自保平安”。按照續書來理解,探春是因嫁與外省夫婿才離開賈府,那么這句詞除了表示探春對家人的關切之外沒有別的意思。如果原著的結局真是這個樣子,那么探春就不應是太虛幻境“薄命司”里的人,因為她的歸宿原比寶釵妙玉等人好得多。應該看到,對于《分骨肉》及其他仙曲的理解應從整體著眼,而不是斷章取義。“各自保平安”的前一句是“從今分兩地”,這兩句詞之間是什么關系?如果理解為因果關系,即是因為“從今分兩地”,所以“各自保平安”;如果理解為條件關系,即是只有“從今分兩地”,才能“各自保平安”。如果按照后一種解釋,探春的遠嫁就不像看起來那么簡單了。探春的遠嫁應該發生在賈府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且很有可能出于保全賈府的目的而嫁與外族。探春的遠嫁應是政治聯姻,她不過是充當了朝廷政治行動的一枚棋子,性質類似于昭君出塞。 七 妙玉與寶玉的關系是《紅樓夢》中的一個比較吸引人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二人的關系非同一般。從第五十五回“訪妙玉乞紅梅“來看,眾人皆不愿接觸妙玉,只有寶玉“樂為”,這更突出了兩人的密切關系。四十一回中寶黛釵三人到櫳翠庵中品茶。黛釵二人所用的茶具皆是妙玉珍藏的寶起,而寶玉所用的只是日常器物(這里的‘日常’只是為了對比于前文的‘珍藏’,并非說此物不珍貴)。但就是這件日常器物,卻足以顯出兩人的密切關系。因為寶玉所用的正是妙玉平日所用的綠玉斗。就在同一回中,妙玉對劉姥姥用過的成窯杯表現出的是不屑,以及“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吃過的,我就砸碎了也不給他(她)”等言語,正與她對寶玉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六十三回寶玉慶生辰,妙玉特使人送來粉紅信箋,上寫“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按照后文的解釋,“檻外人”是妙玉自比超脫塵俗之意。但是試想一個超脫塵俗的“檻外人”如何會給一個塵俗之中的“檻內人”慶祝生辰?這不是對“檻外人”莫大的諷刺嗎? 八 趙姨娘可以稱得上是《紅樓夢》中少有的幾個徹頭徹尾的反面人物之一。為了暗害寶玉與鳳姐她沒少費心機。二十五回中她買通馬道婆用“魘魔法”暗害兩人的行動就是其中相對比較成功的一次。從中除了能看出趙姨娘的蛇蝎心腸外,還能看出趙姨娘的心機到底如何。 寶玉病中說出:“從今以后,我再不在你家了!快收拾,打發我去罷。”賈母正在悲痛欲絕之時,趙姨娘居然說出幾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話來。“老太太也不必過于悲痛。哥兒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兒的衣服穿好,讓他早些回去,也免他些苦;只管舍不得他,這口氣不斷,他在那里也受罪不安生”。這話也說的太不是時候了。對此時的賈母來說這簡直不是人話,不免將平日的三分不滿漲為十分,將其痛罵一頓。由此看來趙姨娘的心機實在太差。稍有心機的人,會默不作聲;有些心機的人,會表現得和賈母一樣悲痛;極有心機的人,會表現得比賈母還要悲痛,心中愈要寶玉早死,口中越要力主救治。這樣無論寶玉死與不死,自己的地位都會得到提高。趙姨娘一人斗不過王熙鳳,這也就為其日后聯合其他勢力(如邢夫人)共謀賈府大權埋下了伏筆。 九 第四回中門子拿出了“護官符”,頭一句便是“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這一句除了理解為賈府豪華奢侈財力過人之外,還有沒有什么別的意思呢? “玉堂金馬”這個詞有指代意義。漢代宮殿有玉堂,宮門有金馬門;宋代則用“玉堂金馬”代指翰林院。這也就是說,賈府除富貴奢華之外還是知書識禮之族。四大家族中,史王兩家沒有提到是否有私塾;薛家也只是由寶釵在四十二回提到“姊妹兄弟在一處看書”;正式意義上的私塾只有賈府有。但賈府的少爺們坐擁玉堂金馬,對讀書卻沒有多大的興趣。第九回中關于家塾的描寫令人大開眼界。原來賈府的家塾不是用來讀書的,而是用來爭風吃醋打群架的。先生老眼昏花,學生胡作非為,賈府的下一代已沒有多大希望了。 教育,以教為本,目的為育。育的最低要求是知書識禮。在如此混亂的家塾中,知書是不大可能了。那么,識禮呢? 十 發生在第七回尾的焦大醉罵,是《紅樓夢》中的一個經典片段。焦大曾舍身救過賈府的老太爺,可謂勞苦功高;但到了新任寧國公賈珍及其子賈蓉掌權之時,焦大就變成了寧府中人人可欺的下人。偌大的年歲還被指派深更半夜去送人,同時全府幾乎所有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都閑著沒事做。這種事讓人不生氣也難。于是焦大乘醉大罵寧府中人,上演一出好戲。 焦大罵出了“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這樣的話,而不是符合常理的“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實是氣憤到了極點。至于之后的“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等等更是道出了賈府的內幕。焦大表面上的醉罵,實質上揭示了賈府無比清晰的內幕。此時醉的到底是焦大還是我們呢? 不知書,不識禮,賈府后繼無人,安得不敗?。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太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