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是什么事啊,誰知道,今天好象是12月12日啊?

熱心網友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因為西安事變發生在12月12日。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1936年12月12日,在苦建蔣介石抗日未果的情況下,深受中共聯合抗日主張的影響的張學良楊虎城將軍乘蔣赴西安督戰的時機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呵呵那位學長回答的夠好的了,不過看著特熟悉的東東不說急的慌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2月12日。張少帥發了脾氣,將蔣先生半夜給抓了。并與老蔣攤牌,要老蔣抗日。最后,老蔣服了。

熱心網友

上沒上過學啊?沒學過歷史啊?沒接受過愛國主義教育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這是以張學良為首的國民黨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為了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而對其進行“兵諫”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隨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國民黨內部的分化加劇。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當時正帶兵在陜北進攻紅軍的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并要求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抗日。蔣介石對此十分恐慌,親自赴西安督促張、楊“剿共”。張學良和楊虎城在多次勸說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之后,決定實行“兵諫”。12月12日清晨,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聯合采取行動,分別在臨潼和西安城內扣押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政大員幾十人。接著,通電全國,提出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八項主張。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今天也是12.12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率部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一件意義特別重大的事件。它對于改變南京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了關鍵作用。駐扎在西安為中心的西北地區的,是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這兩支軍隊均非蔣介石嫡系,被蔣派往西北剿共。張學良因不戰而失東北后,內心愧疚,隨著日本侵略的不斷加深,反攻復土之心越發強烈,對消耗自身抗戰力量的內戰越發不滿。楊虎城同樣熱切希望進行抗戰。同時,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從軍事上給國民黨“圍剿”企圖以有力打擊,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義,積極呼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張揚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遂與紅軍實現秘密停火,并屢屢請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張學良甚至聲淚俱下,向蔣介石哭諫,苦陳抗戰之必需,但遭到蔣的嚴詞訓斥。蔣介石不僅嚴厲拒絕張、楊的請求,進而調集嫡系部隊進駐陜甘,親臨西安督促“剿共”,逼迫張、楊進攻紅軍,否則就將張揚部隊調離拆散。甚至當西安民眾得知蔣在西安時向蔣游行請愿要求實施抗戰時,蔣命令張學良對愛國請愿群眾用機槍掃射進行嚴酷鎮壓,使張學良深感不解和痛苦。為了保護群眾,張學良向群眾保證將用自己的行動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才勸阻了群眾繼續前進,避免了一場驚天血案的發生。這一事件,加劇了張揚對蔣錯誤政策的不滿。張揚見用盡任何辦法勸蔣都無效,不得已決定實行“兵諫”。1936年12月12日凌晨,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扣留了蔣介石,并囚禁了隨蔣同行的諸多國民黨軍政大員,隨即通電全國,昭示扣蔣的唯一目的是促進抗戰,并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西安事變發生后,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在如何處理事變的問題上,南京政府當局出現了強硬軍事解決與和平談判解決兩種截然對立的主張。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的發生過程一無所知,事變完全是張揚的單獨行動。事變的發生給中共中央引起了強烈震動。中共中央對事變發生后國際國內的形勢進行了認真研究,出于團結抗戰民族救亡的大計,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主張用一切方式聯合南京的左派,爭取中派,反對親日派,以推動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西安事變同樣引起了國內國際輿論的廣泛密切的關注,強烈希望和平解決,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緊要關頭自相殘殺、自毀長城,形成了強大的和平解決的輿論壓力。事變發生后,張楊立即邀請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會商解決辦法,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參加了談判。南京政府當局在弄清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黨并不想加害蔣介石,而是希望和平解決事變的態度后,22日,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及妻弟宋子文親赴西安商談。周恩來遵照中共中央的有關指示,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商討并進行與南京方面的談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晚,周恩來會見蔣介石,當面向蔣介石說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政策。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壓力下,蔣介石也不得不認識到內戰沒有前途,抗戰才是必由之路,終于表示同意談判條件,“以人格擔保”口頭允諾“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國決不再發生反共內戰”,終于準備轉向抗戰。25日下午,在已得到保證后,為了確保蔣介石的安全,緩解緊張局勢,張學良決定立即釋放蔣介石,并不計個人安危親自護送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充分體現了張學良之所以發動事變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戰的公心,不為任何一己私利。然而一到南京,蔣介石立刻扣留張學良,使一代少帥永陷囹圄。張學良被扣引起東北軍的混亂,在周恩來的艱苦工作下穩定了局勢。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中國有內戰轉向準備抗戰的時局轉換的樞紐,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南京政府當局終于逐步轉變了長期以來在“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下對日妥協退讓的懦弱行為,開始準備抗戰。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出于民族大義支持蔣介石國民黨一致抗戰,毅然決定與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合作,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至上的偉大胸懷。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后,內戰在事實上大體停止下來了,國共關系得到迅速發展,從而開始了國內和平的新時期,中國得以集中精力準備全面抗戰。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12。12

熱心網友

就是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就是啊: 西安事變嘛!!!是那年的12月12日^_^.....所以才稱'雙十二事變'!!!今天我們學校還為此搞活動了!!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就是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1936年12月12日(雙十二)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指的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爆發共產黨沒有參與其事,是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獨自發動的,完全是蔣介石堅持反共倒行逆施逼成的。張楊兩將軍出于民族大義,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扣押了蔣介石,逼他聯共抗日,代天下之人行公道,成為世人永頌的民族英雄。  西安事變挽救國家民族一大危機  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由內戰轉向和平的轉折點,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熱心網友

即1936年發生的西安事變!這是由當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綜合作用的結果!西安事變結束了國共兩黨十年對峙局面,中華民族開始團結起來聯合抗日.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非常同意以上網友的回答,是張、揚兩位將軍在1936年12月12日發動的“西安事變”,簡稱為“雙十二事變”。

熱心網友

就是西安事變。1936年12月,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率部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一件意義特別重大的事件。它對于改變南京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了關鍵作用。駐扎在西安為中心的西北地區的,是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這兩支軍隊均非蔣介石嫡系,被蔣派往西北剿共。張學良因不戰而失東北后,內心愧疚,隨著日本侵略的不斷加深,反攻復土之心越發強烈,對消耗自身抗戰力量的內戰越發不滿。楊虎城同樣熱切希望進行抗戰。同時,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從軍事上給國民黨“圍剿”企圖以有力打擊,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義,積極呼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張揚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遂與紅軍實現秘密停火,并屢屢請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張學良甚至聲淚俱下,向蔣介石哭諫,苦陳抗戰之必需,但遭到蔣的嚴詞訓斥。蔣介石不僅嚴厲拒絕張、楊的請求,進而調集嫡系部隊進駐陜甘,親臨西安督促“剿共”,逼迫張、楊進攻紅軍,否則就將張揚部隊調離拆散。甚至當西安民眾得知蔣在西安時向蔣游行請愿要求實施抗戰時,蔣命令張學良對愛國請愿群眾用機槍掃射進行嚴酷鎮壓,使張學良深感不解和痛苦。為了保護群眾,張學良向群眾保證將用自己的行動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才勸阻了群眾繼續前進,避免了一場驚天血案的發生。這一事件,加劇了張揚對蔣錯誤政策的不滿。張揚見用盡任何辦法勸蔣都無效,不得已決定實行“兵諫”。1936年12月12日凌晨,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扣留了蔣介石,并囚禁了隨蔣同行的諸多國民黨軍政大員,隨即通電全國,昭示扣蔣的唯一目的是促進抗戰,并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西安事變發生后,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在如何處理事變的問題上,南京政府當局出現了強硬軍事解決與和平談判解決兩種截然對立的主張。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的發生過程一無所知,事變完全是張揚的單獨行動。事變的發生給中共中央引起了強烈震動。中共中央對事變發生后國際國內的形勢進行了認真研究,出于團結抗戰民族救亡的大計,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主張用一切方式聯合南京的左派,爭取中派,反對親日派,以推動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西安事變同樣引起了國內國際輿論的廣泛密切的關注,強烈希望和平解決,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緊要關頭自相殘殺、自毀長城,形成了強大的和平解決的輿論壓力。事變發生后,張楊立即邀請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會商解決辦法,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參加了談判。南京政府當局在弄清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黨并不想加害蔣介石,而是希望和平解決事變的態度后,22日,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及妻弟宋子文親赴西安商談。周恩來遵照中共中央的有關指示,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商討并進行與南京方面的談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晚,周恩來會見蔣介石,當面向蔣介石說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政策。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壓力下,蔣介石也不得不認識到內戰沒有前途,抗戰才是必由之路,終于表示同意談判條件,“以人格擔保”口頭允諾“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國決不再發生反共內戰”,終于準備轉向抗戰。25日下午,在已得到保證后,為了確保蔣介石的安全,緩解緊張局勢,張學良決定立即釋放蔣介石,并不計個人安危親自護送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充分體現了張學良之所以發動事變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戰的公心,不為任何一己私利。然而一到南京,蔣介石立刻扣留張學良,使一代少帥永陷囹圄。張學良被扣引起東北軍的混亂,在周恩來的艱苦工作下穩定了局勢。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中國有內戰轉向準備抗戰的時局轉換的樞紐,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南京政府當局終于逐步轉變了長期以來在“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下對日妥協退讓的懦弱行為,開始準備抗戰。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出于民族大義支持蔣介石國民黨一致抗戰,毅然決定與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合作,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至上的偉大胸懷。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后,內戰在事實上大體停止下來了,國共關系得到迅速發展,從而開始了國內和平的新時期,中國得以集中精力準備全面抗戰。 。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雙十二事變指的是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而發動的一次兵諫,是一次有益于人民的。它開創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為全民抗日提供了條件,所以它的意義是偉大的,對后世具有重大的影響。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大家說的很對.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為首的國民黨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為了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而發動的.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楊,張二人把蔣介石軟禁。樓上的說的太復雜,看的眼暈!其實地球人都知道!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這一天本可改變中國歷史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

熱心網友

兩個愧對祖宗的家伙做了一件大事.

熱心網友

"外星人"都知道了!

熱心網友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  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全國人民的抗日運動進入新的高潮,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擔負剿共任務的東北軍與西北軍厭惡內戰,力主抗敵,在全國抗日運動高潮的推動下和中國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兩軍領導人張學良、楊虎城等開始與共產黨及紅軍發生聯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團結抗日的政治基礎。  蔣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飛抵西安,要挾張、楊:如不加緊 “剿共”,即將張、楊兩部分別調往安徽、福建,由中央軍進駐西北。張、楊力勸蔣介石聯共抗日,蔣加以拒絕。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決定實行兵諫。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的衛隊進抵蔣介石駐地臨潼華清池,與蔣的衛隊交火。蔣聞槍聲,倉皇越后墻逃走,爬上山坡隱蔽,被張學良的衛隊搜索發現后捕獲。同時楊虎城部下將留居城中的蔣介石高級黨、政、軍官員陳誠等10余人拘押。張、楊于12日當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楊分任正、副委員長。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國民政府,停止內戰,釋放救國會領袖及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自由,實行孫中山遺囑,召集救國會議等8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團結抗日大計。西安事變發生后,南京國民政府中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主張進攻西安,借機擴大事態,奪取蔣介石的統治權力,進一步與日本妥協。英、美帝國主義及親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則希望事變和平解決,以維護蔣介石的統治地位和英、美在華利益。宋子文、宋美齡委托英籍顧問端納飛西安探視情況。16日,何應欽就任“討逆軍”總司令,并相應作了軍事部署,派飛機轟炸西安臨近地區。  中共中央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確定了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 17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達西安,與張、楊懇切會談,并接見各方人士,堅決主張和平解決這次事變。22日,宋子文、宋美齡飛抵西安開始與張、楊及中共代表會談,24日,達成了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權利,聯共抗日等項協議。周恩來曾會見蔣介石,蔣表示以人格擔保,履行上述協議。20日下午,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飛離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實現團結抗日,中國由此實現了從國內戰爭到全國抗戰的偉大轉變。但蔣介石后來背信棄義,使張學良遭長期監禁,楊虎城慘遭殺害。 。

熱心網友

我說同志 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首先我想知道你學過歷史嗎?怎么連這個問題都不知道,不是我在這批評你,這確實是你的不對,你就不該在這里提問,這種問題就算年不知道,你應該去上網或去書店買些書看看,了解些歷史常識,如果你是個學生那就更不對了,這都是最基本的問題,可見你的歷史不怎么樣。不要怪我說話太直率。不好意思。他們回答的都很詳細,我就不多說了。

熱心網友

當然是西安事變了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是不是考歷史啊

熱心網友

就是“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和平后,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

熱心網友

12月12日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36年的西安事變,國共二次合作的前奏

熱心網友

暈,這么長

熱心網友

就是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簡單的事情經過是這樣的為了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我國名將張學良和楊虎城對其采取“兵諫”。就是軟禁政策,不過后來張學良為了中國人民又被老蔣軟禁.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就是“雙十二事變”

熱心網友

去了解一下我們偉大祖國的 光輝歷史吧

熱心網友

指的是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這是以張學良為首的國民黨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為了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而對其進行“兵諫”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隨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國民黨內部的分化加劇。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當時正帶兵在陜北進攻紅軍的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并要求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抗日。蔣介石對此十分恐慌,親自赴西安督促張、楊“剿共”。張學良和楊虎城在多次勸說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之后,決定實行“兵諫”。12月12日清晨,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聯合采取行動,分別在臨潼和西安城內扣押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政大員幾十人。接著,通電全國,提出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八項主張。

熱心網友

雙十事變吧

熱心網友

1936.12.12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逼蔣抗日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也就是1936年的今天嘛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是于1936年12月12日發生在西安的、由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起的、迫使蔣介石同意抗戰的一場"兵諫"。歷史上也稱"西安事變"、"雙十二"。

熱心網友

回答者:iusion 級別:新手 (2005-12-12 09:21:18)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率部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一件意義特別重大的事件。它對于改變南京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了關鍵作用。駐扎在西安為中心的西北地區的,是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這兩支軍隊均非蔣介石嫡系,被蔣派往西北剿共。張學良因不戰而失東北后,內心愧疚,隨著日本侵略的不斷加深,反攻復土之心越發強烈,對消耗自身抗戰力量的內戰越發不滿。楊虎城同樣熱切希望進行抗戰。同時,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從軍事上給國民黨“圍剿”企圖以有力打擊,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義,積極呼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張揚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遂與紅軍實現秘密停火,并屢屢請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張學良甚至聲淚俱下,向蔣介石哭諫,苦陳抗戰之必需,但遭到蔣的嚴詞訓斥。蔣介石不僅嚴厲拒絕張、楊的請求,進而調集嫡系部隊進駐陜甘,親臨西安督促“剿共”,逼迫張、楊進攻紅軍,否則就將張揚部隊調離拆散。甚至當西安民眾得知蔣在西安時向蔣游行請愿要求實施抗戰時,蔣命令張學良對愛國請愿群眾用機槍掃射進行嚴酷鎮壓,使張學良深感不解和痛苦。為了保護群眾,張學良向群眾保證將用自己的行動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才勸阻了群眾繼續前進,避免了一場驚天血案的發生。這一事件,加劇了張揚對蔣錯誤政策的不滿。張揚見用盡任何辦法勸蔣都無效,不得已決定實行“兵諫”。1936年12月12日凌晨,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扣留了蔣介石,并囚禁了隨蔣同行的諸多國民黨軍政大員,隨即通電全國,昭示扣蔣的唯一目的是促進抗戰,并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西安事變發生后,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在如何處理事變的問題上,南京政府當局出現了強硬軍事解決與和平談判解決兩種截然對立的主張。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的發生過程一無所知,事變完全是張揚的單獨行動。事變的發生給中共中央引起了強烈震動。中共中央對事變發生后國際國內的形勢進行了認真研究,出于團結抗戰民族救亡的大計,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主張用一切方式聯合南京的左派,爭取中派,反對親日派,以推動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西安事變同樣引起了國內國際輿論的廣泛密切的關注,強烈希望和平解決,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緊要關頭自相殘殺、自毀長城,形成了強大的和平解決的輿論壓力。事變發生后,張楊立即邀請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會商解決辦法,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參加了談判。南京政府當局在弄清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黨并不想加害蔣介石,而是希望和平解決事變的態度后,22日,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及妻弟宋子文親赴西安商談。周恩來遵照中共中央的有關指示,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商討并進行與南京方面的談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晚,周恩來會見蔣介石,當面向蔣介石說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政策。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壓力下,蔣介石也不得不認識到內戰沒有前途,抗戰才是必由之路,終于表示同意談判條件,“以人格擔保”口頭允諾“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國決不再發生反共內戰”,終于準備轉向抗戰。25日下午,在已得到保證后,為了確保蔣介石的安全,緩解緊張局勢,張學良決定立即釋放蔣介石,并不計個人安危親自護送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充分體現了張學良之所以發動事變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戰的公心,不為任何一己私利。然而一到南京,蔣介石立刻扣留張學良,使一代少帥永陷囹圄。張學良被扣引起東北軍的混亂,在周恩來的艱苦工作下穩定了局勢。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中國有內戰轉向準備抗戰的時局轉換的樞紐,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南京政府當局終于逐步轉變了長期以來在“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下對日妥協退讓的懦弱行為,開始準備抗戰。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出于民族大義支持蔣介石國民黨一致抗戰,毅然決定與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合作,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至上的偉大胸懷。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后,內戰在事實上大體停止下來了,國共關系得到迅速發展,從而開始了國內和平的新時期,中國得以集中精力準備全面抗戰。 參考資料: 。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他們的都太長了,看看我這個簡短的把“雙十二”事變   “雙十二”事變指發生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的西安事變。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要把中國變為它的殖民地的危急形勢下,以張學良將軍為首的國民黨東北軍和以楊虎城將軍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全國人民抗日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蔣介石拒絕了這個要求,并親自趕到西安積極部署“剿共”。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張、楊聯合行動,在西安附近的臨潼扣押了蔣介石,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后,國民黨內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準備乘機發動大規模內戰,犧牲蔣介石以便取而代之。中國共產黨堅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并經過中共代表周恩來以及博古(秦邦憲)、葉劍英等的艱苦工作,終于同張學良、楊虎城等一道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的真實情況到底是什么,不敢胡言亂語。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多讀歷史,別讓小日本看不起了~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這是以張學良為首的國民黨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為了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而對其進行“兵諫”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隨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國民黨內部的分化加劇。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當時正帶兵在陜北進攻紅軍的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并要求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抗日。蔣介石對此十分恐慌,親自赴西安督促張、楊“剿共”。張學良和楊虎城在多次勸說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之后,決定實行“兵諫”。12月12日清晨,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聯合采取行動,分別在臨潼和西安城內扣押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政大員幾十人。接著,通電全國,提出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八項主張。

熱心網友

真后悔沒有看到老蔣的死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由張學良、楊虎城為首發起的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的事件。

熱心網友

是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誠實行兵諫,逼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是個事件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熱心網友

歷史中的"雙十二事變"是指西安事變.今天,12月12日是西安事變69周年紀念日 西安事變 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這是以張學良為首的國民黨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為了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而對其進行“兵諫”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隨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國民黨內部的分化加劇。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當時正帶兵在陜北進攻紅軍的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并要求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抗日。蔣介石對此十分恐慌,親自赴西安督促張、楊“剿共”。張學良和楊虎城在多次勸說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之后,決定實行“兵諫”。12月12日清晨,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聯合采取行動,分別在臨潼和西安城內扣押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政大員幾十人。接著,通電全國,提出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八項主張。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就是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這是以張學良為首的國民黨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為了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而對其進行“兵諫”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隨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國民黨內部的分化加劇。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當時正帶兵在陜北進攻紅軍的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并要求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抗日。蔣介石對此十分恐慌,親自赴西安督促張、楊“剿共”。張學良和楊虎城在多次勸說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之后,決定實行“兵諫”。12月12日清晨,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聯合采取行動,分別在臨潼和西安城內扣押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政大員幾十人。接著,通電全國,提出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八項主張。

熱心網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1936年12月12日(雙十二)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是指1936年12月12日發生的“西安事變”,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使用兵諫的方式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的事件。

熱心網友

是西安事變 正好月份和日期都是12 故此得名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就是1936年12月12日發生在西安的“西安事變”。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對蔣介石實行“兵諫”。因為1936年是農歷的丙子年,所以也叫“丙子雙十二”。

熱心網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

熱心網友

西安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