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的患者可能會發現,到醫院就診醫生開處方都是開大處方,明明只要三五天的藥,醫生仍會開一大盒給你,當然醫院會說拆零賣了余下的容易受污染或不好出售,這對門診病人可以理解,但住院患者的情況呢? 在醫院住院的患者,醫生開的處方用藥往往只有一部分,但收費卻是按全價收取,而且更令人關注的是注射用藥。 大家都知道注射藥物分注射液體制劑和凍干粉針兩種,凍干粉針是在使用前用適當溶液稀釋后再注射的,因藥品規格不同,由于種種原因,各類癥狀所需用藥可能到不到藥品標示量的用量,這時醫生就會只用其中一部分,比如,一種凍干粉標示量為0.5g,但患者只適合用0.2g的量,這樣醫院仍然會按全價計價,但問題是剩下的藥醫院是銷毀了,還是繼續分期給該患者使用,甚至給其他患者用?因為注射用藥是在一百級凈化區域生產出來的無菌藥品,只能一次使用,如開封時間過長極易被污染,而污染后的藥品再注入人體內容易引起熱源反應而危及患者生命。因為我們現在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已經極度下降,特別是個別醫生簡直沒有職業道德,所以,不禁要令人生疑的問一句:類似剩余注射用藥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望各位知情認識廣布于眾!

熱心網友

貴陽市華烽醫院主治醫師張少武: 一種凍干粉標示量為0.5g,如果患者只需要用0.2g的量,那剩下的0.3g一般就丟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