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快4歲了,但不知為什么喜歡吃手和挖鼻子,有時半夜夢中也會在挖鼻子。我們對他講道理,他也知道這時不好的,但又情不自禁地重復著,現在的手指甲是光禿禿,請問怎樣可以根治他這種壞習慣。謝謝!
熱心網友
一: 運用行為改變技術——獎罰分明 記得我們的父母是用強制的方法幫孩子戒掉吮手指的毛病,如在小手上涂辣椒,涂墨,把小手綁在床架上 等等,我認為這些方法不科學,會使孩子產生緊張、害怕、恐懼心理,即使戒掉吮指習慣,也還會在孩子心里 留下陰影。我兒子上幼兒園后,還吮指,我就比較平靜地對待他,一方面把我的擔心告訴他:吮指不衛生;不 雅觀。一方面運用行為改變技術,即和兒子訂立契約:當他吸手指時,必須...
熱心網友
一: 運用行為改變技術——獎罰分明 記得我們的父母是用強制的方法幫孩子戒掉吮手指的毛病,如在小手上涂辣椒,涂墨,把小手綁在床架上 等等,我認為這些方法不科學,會使孩子產生緊張、害怕、恐懼心理,即使戒掉吮指習慣,也還會在孩子心里 留下陰影。我兒子上幼兒園后,還吮指,我就比較平靜地對待他,一方面把我的擔心告訴他:吮指不衛生;不 雅觀。一方面運用行為改變技術,即和兒子訂立契約:當他吸手指時,必須受到懲罰(罰站2分鐘或不能看動畫 片);若能在一段時間內(例如:2小時)不吮指,即可受到獎賞(精神的或物質的)。此外,我還讓兒子參加 幼兒園的手工興趣小組,通過做美工勞動,體會運用手指的樂趣,并減少其吸吮的機會。從我想幫孩子戒吮指 開始,運用行為改變技術,只三周,兒子就成功戒掉吮指習慣。(浙江溫嶺中學 張蓬照) 經驗二: 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忘了吮指這事 幾乎每個小孩都有吸吮手指的經歷,只差是否成了習慣。所以2歲前孩子吮指,我并不在意。上幼兒園后, 他還在吮手指,我便決定幫他改掉習慣。我認為孩子還小,并不需要對他作解釋、說明道理,也不用向他宣布 :從今天起不準吮手指。我的做法是,每當看見我的小孩吸手指時,我就走過去抱起他或摟著他,然后不落痕 跡地將他手拿開,并跟他說:“我們來玩石頭,剪刀,布,好嗎?”我們玩一會,趁機告訴他,他是乖小孩, 讓他感到我的關心。有時,我會直接和他玩搔癢游戲,有了這樣的過程,小孩子便在不知不覺中忘了吮手指這 回事。(寧波天童街31號李縈芳) 經驗三: 滿足孩子安全、溫暖的需求 女兒是3歲入幼兒園后,吮手指行為才明顯起來的。我想對一個3歲孩子而言,若還無法脫離對吮手指或奶 嘴等物的依賴,多半是缺乏安全感。因此,根本的做法是:提供一個更安全、溫暖的成長氛圍,可以降低吸吮 手指的頻率。所以,我先和女兒好好談談,為什么不可以吸手指,讓女兒在認識上接受吸小手對她不好的事實 。接下來的事就由我來考慮了:仔細回憶孩子吮手指有多久了?是不是不適應幼兒園生活?有沒有被小伙伴欺 負?會不會是我這個做媽的疏忽了孩子,敷衍了她的需要?吸小手只是孩子不安的一種表現,因此,找出原因 是最重要的。當我發現女兒不習慣幼兒園時,一方面及時與老師聯絡溝通,一方面多親近孩子并帶著她參與集 體活動,習慣集體生活,雖然女兒現在偶爾還會將小手放在嘴里,但我有信心幫她克服。(杭州天水幼兒園 黃建蘭) 經驗四: 順水推舟、緩解緊張焦慮心理 我的兒子4歲了還改不了吮指習慣,一次去奶奶家,奶奶見他吮指嘖嘖有聲,忍不住嚇唬他:“再吸小手, 小手就會爛掉,你就沒手指了。”兒子聽了嚇得大哭,我雖然反對這種恐嚇方法,但奶奶已經說了,就不妨順 水推舟,對兒子說:“奶奶的意思是吸手指不衛生,而且小手又粘又皺,媽媽幫你想個辦法,不讓手指爛掉好 不好?” 此時,可用原子筆在拇指上畫一個笑臉,并告訴他:“這是小手的守護天使!她會保護你,你舍得把小天 使放到嘴里嗎?”并鼓勵兒子在想吮手時可以和“小天使”說說話。 孩子吮指,一是無聊,二是緊張焦慮,我把他的手指擬人化,真正的目的是對他緊張心理的安撫,以緩解 他焦慮情緒,使他在戒改習慣的過渡期里,有趣而有效地增添信心。(寧波113醫院 陳涵) 經驗五: 游戲法,轉移注意力 孩子從小由奶奶照料,等3歲接回來后,發現他有吮指習慣,大拇指被吮得彎彎的很難看,我心里雖然著急 ,但還是理智地對待。我對兒子說:“我們的手能做很多游戲呢,現在請跟我一起做。”我們邊念兒歌邊做手 的游戲,例如:“手心手背,心肝寶貝”;“一角、二角、三角、大拇哥,二拇弟”等。除了手的游戲,我還 通過給兒子粗蠟筆,讓他盡情涂鴨;用花布做個大拇指玩偶套在手上玩。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只需兩周,兒 子吮指習慣基本得以緩解。(溫嶺市少年體育學校 錢瓊) 經驗六: 不予理會比較好 孩子送全托后,我才發現她吮指的。“不加理會”是我處理這類行為的方法之一。怎么說呢?理由很簡單 ,因為一般來說,小孩會有類似吮指或咬指甲,挖鼻孔等行為,想引起大人們的注意。這時,大人可千萬不要 上當。只要理性的想一下,最近孩子的生活有沒有大的變化?是否忽略了他們就行了。當然此時責罵、諷刺、 處罰是堅決要避免的,只需運用些小技巧引開注意即可。“物極必反”這句話,父母皆耳熟。當小孩子玩這種 自以為能引人注意的游戲,卻達不到目的時,他們會自然而然放棄的。所以面對女兒吮指行為,我不予理會, 而在她不允手時卻時時關注她,給她滿足。因此女兒吮手行為大約只持續了半年。(杭州市上城區婦幼保健院 蔣晴晴) 經驗七: 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給予引導 我女兒6歲上大班了還在吮手指,妻子又急又惱。使用過急的方法對待這事,并不解決問題。我不贊成用恐 嚇方法嚇唬孩子,但希望女兒能在入小學前改掉這個習慣,于是我試著用孩子能理解、接受的道理解釋吮指的 危害。“吮指既不好看,又會把手上的細菌吃下肚子,會肚子痛。吸得太久,手指吸破了會發炎,又紅又腫, 那時手會痛得沒辦法畫畫,拿東西了。”孩子理解了這些道理,她自然會樂意合作戒掉壞習慣的。這時,再用 些技巧助她一臂之力,效果更好。如她吮手便假裝請她幫助拿東西,或故意和她討論有趣的話題,或自然地握 握她的手等等。只是千萬別提吸手指的事。雖然我花了2~3個月時間,但女兒總算改了這個習慣。(杭鋼 王 志承) 經驗八: 童年記憶也成了好經驗 對吮手指的小朋友總有一份親切感,因自己上小學后仍要吮著手指才能入睡。有一天睡前,媽媽抽出被我 吮得發白的手指說:“我的芳芳長得好漂亮,手也漂亮,只是這手指被你吮得丑了。媽媽決定要幫助你改掉這 個習慣。”以后媽媽每晚總會提到我們的約定。講故事陪我入睡,并不斷稱贊我進步,使我戒掉了吮手的習慣 。現在回想起來,都能體會到愛的幸福,并把這種愛的傳遞給我的孩子。(黃龍商場 丁麗芳) 肖梅:嬰兒期吮指,使嬰兒精神放松,滿足吸吮需求。但是3歲后孩子仍然沉醉在吸吮的世界中,父母確實 會著急,還有在戒與不戒之間,造成親子間的緊張,更令父母不安,愿本期成功父母的經驗,給您帶來幫助, 陪您走過一段曲折路。
熱心網友
哈哈.我老公都快三十歲了,晚上睡著了還喜歡挖鼻子哦.這都是小時候留下的壞習慣.我老說,是他小時候媽媽沒教好他.所以你是要想想辦法幫他糾正哦,不然以后媳婦也會這樣說哦.至于啃指甲,我小時侯也啃來著,不過到后來自然而然就不啃了,不知道為什么.可能小孩子都有這樣一個階段吧.我想,你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陪他多玩玩,小孩子在無聊的時候還有想問題的時候才會啃指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