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訓在俄羅斯 連宇航服也是俄羅斯的而且比第二 晚了幾十年

熱心網友

首先,糾正一下我國載人航天技術與俄完全不同拋開俄國把持技術用來保持優勢和獲取經濟利益不說,單用外行的眼光從設計上就能看出兩者設計的完全不同。我國的火箭的空氣動力學特性與俄完全不同,拿俄常用的質子火箭說,其一級采用多箭體捆綁式,使火箭像個穿裙子的胖女人。我國長2捆則是在主體火箭外捆綁四個小火箭,這四個火箭估計有4層樓高,該捆綁火箭也有獨立的燃料系統和發動機。俄國的捆綁火箭各箭體相對獨立,一級有的沒有主火箭。俄多數捆綁火箭是與第一級一起拋棄的,而我國的捆綁助推火箭比第一級要先拋棄。我國火箭拋棄后將排空燃料,以避免在空中爆炸產生碎片,很容易被雷達測出軌道參量,并預測墜落時間和角度。 俄國火箭的起豎方式如同洲際導彈,是水平運送到發射塔而后豎起。俄的發射塔有兩種,一種與我國類似但使用不多,另外一種常用,是多側扶臂穩定式。我國是用垂直吊裝方式,然后再由勤務塔送到發射塔。這樣,不僅減少了火箭結構重量,也保證了吊裝后到灌燃料直到發射時的狀態比較穩定。這也說明,我國的發射組織程序與俄差異很大。將來發射重量達到二十多噸,總重量約八百噸,而且采用低溫的液態氫氧燃料,對我國的發射場系統將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 神六的飛船系統與俄更不相同,無論是東方、上升,還是禮炮、進步、和平等都不一樣。因為任務的不同,設計思路的不同,不可能采用相同設計,而且我國也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經驗教訓。航天服看著類似,胸前都有一黑色的壓力閥。其實,俄的航天服是前雙拉鏈,而我國的航天服是后拉鏈,主要是前部有管路和傳感器等,為保持完整性而設計的。俄的返回艙有側開蓋,而我國只有與軌道艙接口一個出口,這樣可以增加氣密性。至于,晚幾十年的問題,我認為有總比沒有強,這是一塊"敲門磚",使得美國將我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計劃外的企圖破產了。這就象現在的學歷一樣,有了就沒什么大用了,可是沒有,就不好找工作是一個道理。

熱心網友

你是不是透過海外的媒體才得知的啊我也聽說了 是臺灣東森衛視 國內的新聞信息比較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