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句話老說,可就是想不起來這是誰的話了?

熱心網(wǎng)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宋〕蘇軾《蝶戀花》

熱心網(wǎng)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宋〕蘇軾《蝶戀花》這首詞寫初夏時節(jié)發(fā)生于一墻之隔的一次極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悵與嘲諷之余,卻引出妙理,發(fā)人深省。上片為時令背景。盡管柳綿將盡,春事無多。然而燕子低昂,綠水環(huán)繞,芳草從生,透露出夏日初臨的大自然的生機(jī)。下片是在如此明麗的環(huán)境中一個“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小小插曲。墻里墻外的 兩種人本不相涉。但一方無情,一方多情,導(dǎo)致了一場感情風(fēng)波。《詩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詞話》說此詞寫行人多情與佳人無情,“極有理趣”。因為蘇軾借此表達(dá)了某種人生哲理,行人與佳人的遭遇固屬偶然。“多情卻被無情惱”卻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在人與物、主觀與客觀的兩者關(guān)系中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人們或許有過多次類似經(jīng)驗,由于不了解“物自無情而人自多情”,許多煩惱由是而起。然而無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們始終是難以統(tǒng)一的。蘇軾說自已作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能出”。這固然因為他天份高,同時也由于他學(xué)養(yǎng)湛深,所以能隨處觸發(fā),皆成妙諦。這首詞寫景、記事、說理均極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來,但一經(jīng)慧光所照,寓莊于諧,就頓成妙解,發(fā)掘出其間的哲理內(nèi)涵。這真是蘇軾作詩詞的一大本領(lǐng)。蘇軾早年喪妻;所以寫出此篇詞,也是情有可原。唉……不過,蘇軾對于其妻子的衷心,在詞《江城子》可以得到印證。江城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十年生死?擅C!2凰劑俊W噪y忘。千里孤??,?o???D?觥?v使相逢?蛔R,?m?M面,鬢如霜。  夜?磧?艉鲞?鄉(xiāng)。小?窗。正梳?y。相??o言,惟有?I千行。料得年年?嗄c?,明月夜,短松??乙卯正月二十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