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元宵節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據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吃元宵的習俗源于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元,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元十分拿手,從此以后,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于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后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后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后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南方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然后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兒捏成均勻的球,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籮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沾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味獨特,宜于茲補。 元宵節除元宵這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外,各地還有許多其他的應節食品。 浙江浦江一帶吃饅頭、麥餅。饅頭為發面,麥餅為圓形,取“發子發孫大團圓”之意。 臺州一帶每年正月十四看過花燈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米粉,煮成帶咸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江北地區民間流傳有“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諺。十人日落燈,夜晚吃面條。 (二)元宵制作 炸元宵 原料: 市售新鮮元宵500克,食油1000克,白糖少許。 制法: 1。用針錐將買來的元宵扎孔若干,以防炸時爆鍋濺油。 2。鍋內的油六七成熟時,將元宵分兩次炸制。待元宵呈淺黃色時,用竹筷翻動,使之受熱均勻,再炸至金黃時,表面開始有小泡泡出現,即撈出瀝油裝入盤中。 3。在炸好的元宵上放適量白糖。 藝麻湯圓 原料: 適量的糯米、大米,適量的白糖、麻醬、挑仁(壓碎)、芝麻、化豬油。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5000克糯米可加1000克大米),水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制成面粉。 2。將白糖、麻醬、桃仁、芝麻、化豬油和面粉混合拌勻,制成小方塊餡料待用。 3。將面粉加入適量涼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放入切好的餡料封口揉圓。 4。將水燒開后放入湯圓,煮時火不宜過旺。湯圓浮上水面,稍過一會兒撈出即可。 水磨湯圓 原料: 壓干的新鮮水磨粉1500克,澄沙餡1000克(如用鮮肉只需750克)。 做法: 1。取水磨粉250克,用適量的水揉和成粉團,拍成餅,當水煮沸時放入鍋內,煮成熟芡撈出,浸入冷水。再用水磨粉1250克放人缸中,用雙手搓擦,同時把從水中取出的熟芡放入碎粉粒中,揉拌成粉團,蓋上濕布,待用。 2。按量揪劑(每500克20個),將劑捏成鍋形,放入澄沙餡,隨后將邊逐漸收口,即咸湯團。 3。待水煮沸時,將湯團下鍋,用勺沿鍋邊推轉,當湯團浮出水面時,加少許冷水,再煮7一8分鐘,當湯團的皮看上去是深玉色,有光澤即熟。 肉湯圓 原料: 適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醬油、胡椒、料酒、姜末、冬菜末、蔥花。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制成面粉。 2。在鍋中倒入油少許,油七成熟時下肉末炒熟,加入醬油、胡椒、料酒、姜末,入味后起鍋裝盤。 3。熟肉末晾涼后,加入適量的生肉末、冬菜末、蔥花,拌勻后放冰箱里冷凍,切成小塊為餡心。 4。將面粉加入適量冰水的揉和,取一小塊捏扁,包入餡心揉圓。 5。將湯元下鍋煮,火不宜過旺,見湯圓浮上水面即撈出。 6。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醬油、胡椒、味精、化豬油、蔥花等,沖入適量高湯,將撈出的湯圓放入即可食用。 珍珠圓子(1) 原料: 上等糯米1100克、黑芝麻50克、精自面粉100克,豬板油100克、冰糖25克、白糖500克,桔紅(紅桔蜜餞)。 做法: 1。將1000克糯米清洗干凈,用清水浸泡兩天(春秋季,每8小時換水一次,盛夏每4小時換水一次,以防糯米變酸),將糯米磨成細粉裝入布袋滴干水分。 2。取剩余100克糯米,洗凈后用溫水泡軟待用。 3。將黑芝麻用文火炒熟眷成細粉,與炒成金黃色的清白面粉混合;將豬板油撕去油皮切成細丁,將桔紅切成顆粒狀,將冰糖碾碎。以上各種原料與白糖拌勻成餡,分成20個圓形餡心。 4。將糯米粉漿揉搓滋潤(粉漿太干可加運量清水),分成20等份。用每份粉團包一個餡心,捏成上圓下平的半球形,在表面均勻地沾上泡軟的糯米。 5。將圓子放在蒸籠中以急火蒸熟,可熱食,亦可涼食。 珍珠湯圓(2) 原料: 面粉125克,雞湯250克,海參丁、熟雞肉丁、蘭片丁、海米、火腿共50克,菠菜25克,醬油、精鹽、咪精、香油適量。 做法: 1。先將面粉用水和好揉成面團,用搟面杖搟成厚面皮,再用刀切成小丁,撒上補面,然后用手將小丁搓成豆粒大小,放入筐內,篩出面粉。 2。勺內添雞湯,加入海參丁、蘭片丁等配料和鹽、味精等佐料,待開鍋后將面疙瘩倒入勺內。最后放人菠菜、味精,出勺時加少許香油即可。 核桃酪湯圓 原料: 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面粉、桂花少許。 做法: 1。將白糖放入碗內,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咸湯元餡。 2。將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湯元餡放在漏勺里,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用雙手搖動,使湯元餡沾滿江米面,連續三次,即成湯元。下入鍋內煮10分鐘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去外皮剁碎,小棗洗凈,用涼水浸泡12小時。 4。把江米、桃仁、小棗肉放人碗中,加清水4兩拌勻,用小磨磨一遍,成為細漿。 5。凈勺放開水一斤半,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桃仁漿下入,攪勻咸粥狀,至熟,盛于碗內,將煮熟湯元撈入即成。 橙羹小湯圓 原料: 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豬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個,青紅絲、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豬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勻,將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漿糊倒入,搓成餡,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粉,將浸過水的餡塊放入滾動,滾成大小適中的湯圓。將橙子切成兩辨,擠出汁。 3。水煮沸時,把湯圓倒入鍋里,湯圓浮上水面后,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后盛入碗內。 拔絲小湯圓 原料: 糯米粉300克,綿白糖300克,豬板油25克,青紅絲、桂花、瓜子、芝麻少許,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100克)。 做法: 1。將青紅絲切碎與豬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餡。 2。將和好的餡砸成三毫米厚的片,切成三毫米見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搖晃,反復三次即成生湯圓。 3。在炒勺中倒入花油,燒至六七成熟時,下入湯圓并用筷子撥開,漂浮后用漏勺撈起,用小勺拍開口。 4。將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許清水,下入白搪150克,炒至金黃色時下入湯圓,離火顛勺,撒入青紅絲、芝麻等即成。 鴿蛋湯圓 原料: 壓干的新鮮水磨粉2500克,白砂糖1000克,芝麻粉100克,薄荷香精、糖掛花少許。 做法: 1。白砂糖1000克加水250克,用中火熬制約15分鐘,見拔絲后立即離火,趁熱將三分之一糖漿倒入鐵板上,用刮板、菜刀將糖漿來回攪拌,然后將鐵板上的糖漿圍成一個坑,再倒人三分之一,仍舊用刮板、菜刀將糖槳攪拌,待剩余的糖漿全部倒入后,加入香精、薄荷、桂花。把配好而且凝固的糖餡,用手使勁捏搓成長條,再切成豆粒大小的糖粒,待用。 2。取水磨粉500克左右,加少量水,揉和拍成餅,加入鍋內煮熟,撈出浸在涼水中,冷卻后揉進粉團內,揉至不粘手為止,用濕布蓋上備用。 3。取粉坯一塊(約10克重),用大拇指按一個坑,放入餡心,包攏,搓成圓長形。 4。待水煮沸后,將圓子入鍋,用勺子攪動,等圓子浮上水面后,再煮20分鐘,見圓子表皮成深玉色并有光澤時,即可撈出,倒進已備好的冷水中,讓其迅速冷卻。再將圓子撈出控干水分,放在碾碎的芝麻粉中,將每個圓子的底部滾上芝麻粉,四只一排、八只一組,放在光紙或粽葉上即成。 酒鍋湯圓 原料: 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面粉150克,豬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條25克,青紅絲、掛花醬、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紅絲、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醬、豬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面粉打成漿糊,倒在一起搓成餡,拍緊成塊,再切成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進水浸一下,放在籮筐內的糯米面上,用手搖動,使糯米面掛在剩餡上,連續多次,搖成玻璃球大小的湯圓。 3。待鍋內清水燒開后,將湯圓下鍋,湯圓浮起時,加入白糖,連湯一起倒入已備好燒酒的酒鍋內,將酒鍋端于桌上,再將鍋內酒點燃。 脂油湯圓 原料: 糯米1500克,白糖500克,板油150克,青梅、桃仁各50克,芝麻、桂花各25克。 做法: 1。糯采用水浸泡4小時,撈出換水,磨成吊漿。 2。板油、白糖按脂油餡制法,做好后與炒熟的芝麻粉、剁碎的青梅、柱花等配料,拌合成餡。 3。用水將三分之一的吊漿煮熟,放入冷水,浸泡后,用三分之二的生吊漿與熟吊漿和成粉圓,將粉團搓成長條,按量揪劑。再把劑子捏咸小酒杯形,包餡收口,捏成湯圓。 4。待水煮沸時,將湯圓下鍋,湯圓浮上后即可撈出。 賴湯圓 原料: 糯米1000克,大米250克,白糖300克,豬油150克,面粉50克,芝麻30克。 做法: 1。將磨好的米漿裝入細布袋內壓干水分即成湯圓粉子。將湯圓粉子用手搓揉至軟硬適度不粘手。 2。每500克白糖配100一125克面粉。用白糖加熟芝麻和面粉,用篩子篩勻,加化豬油,用手搓勻,再用搟面杖搟成餅狀,用刀切成方塊,大小隨意。 3。用手取粉子一塊,在手中搓圓后,在案板上壓平,再把餡放在粉子當中,包嚴即成。 4。煮湯圓時,須不使鍋內開水翻滾,免得將湯圓煮爛。待湯圓浮出水面,再翻滾一、二次,用手按時有彈性即可撈出。 棗泥元宵 原料: 糯米粉5000克,白糖1500克,熟面粉1250克,棗泥250克,大油500克。 做法: 1。將白糖摻上大油、棗泥和1000克熟面粉搓勾。 2。再用250克熟面粉加水打成漿糊,加入餡內揉勻,用刀拍緊,切成400克餡塊備用。 3。糯米粉放入筐內,將餡塊浸水,倒入糯米粉內滾動,反復6一8次即成。 4。鍋內加水燒開,下入元宵,邊下邊用手勺將開水推轉,煮至元宵浮起即可。 中國選擇網。
熱心網友
一定要扎眼
熱心網友
買回來的現成的元宵 用油一炸就行
熱心網友
上面這位說了一大堆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你要是選擇自己制作元宵 就按照上面的做法 已經很全面了 我只有一句提醒你 如果你選擇凍的元宵來做炸元宵的話 就是要充分解凍后再下油 一定要記住 要不然很危險的 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