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從外形上區別一下嗎??
熱心網友
SU-39“白臉熊”攻擊機自蘇-25強擊機問世以來,蘇霍伊設計局一直在不斷對其進行改進。早在1984年,該設計局就已推出蘇-25反坦克改進型——蘇-25T,并與同年8月17日首飛。1996年,又推出了最新改型——蘇-25TM,并把它命名為蘇-39。 總體布局 蘇-39的外形是基于蘇-25UB雙座教練機的機體而設計的。與蘇-25UB相比較,蘇-39的前機身更寬,稍長,以便容納光電瞄準和制導系統。此外,蘇-39的后座艙空間由下部的油箱和上部的電子設備所占。在前機身,加強后的航空電子設備的安裝需要對機身右下部的雙管炮重新定位,從而使前起落架移到左面。安裝發動機進氣道的中間機身段與蘇-25UB的一樣。蘇-39的后機身有附加的第4油箱和一些新設備。紅外干擾機和箔條投放器整流罩加到垂直尾翼的根部。飛機上還裝有不同形狀的天線。 主要機載設備 座椅和座艙增壓系統:單座的蘇-39飛行員坐在與所有蘇-25相同的K-36L彈射座椅上,但他還能享受有座艙增壓系統的好處,這在所有的蘇-25基本型是沒有的。此系統可以使飛機飛到10000米的高度,還能使飛機的航程相應增大。對比之下,由于沒有座艙增壓系統,蘇-25的最大飛行高度只有7000米。 SUV-39武器投放與導航系統:蘇-39與蘇-25的主要差別是蘇-39安裝有武器投放與導航系統。此系統有為武器投放和導航計算的任務計算機,可提供綜合的導航、顯示和瞄準功能。SUV-39也連接到SAU-8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能夠起到使飛機的氣壓計高度穩定,飛機自動恢復到水平飛行狀態,在低空自動或引導飛行,進場時高于地面50米的自動或引導著陸,自動恢復俯沖,躲避強陣風,控制駕駛桿操縱等作用。導航傳感器有慣性導航系統、多普勒導航系統、近距與遠距無線電導航系統、A-735衛星導航接收機和無線電高度表。 顯示器:包括有光柵能力的平視顯示器和位于座艙右邊的蘇-17M-4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后者用作雷達和光電系統的顯示。 目標感受電子設備:有“風雪”光電瞄準與激光制導系統,裝在機頭內。加上一系列機身下部的專用吊艙。 “風雪”系統結合“系纜”測距儀/指示器和白晝電視系統:它提供27度X36度寬視場電視圖像或有23倍放大率的窄視場電視圖像。在窄視場方式,系統提供自動目標跟蹤和某種形式的目標自動識別。系統的所有光學設備都裝在穩定的平臺上,有方位正負35度和俯仰向上15度和向下80度的萬向接頭限制。“風雪”系統機頭窗口的除冰由酒精除冰系統提供。“風雪”系統的目標識別距離對坦克為8至10公里,對直升機為6公里,對摩托艇為12公里,對橋梁為24公里。來自此系統的信息顯示在儀表板右側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上。 夜視光學/電視系統吊艙:在夜間和惡劣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時使用。它能識別6至8公里遠的橋梁和小船,識別8至12公里遠的駁船。在蘇-25T/TM飛機上已試驗了的兩種夜視吊艙,其中一種叫“梅爾庫里姆”。該吊艙內裝有非穩定式雙視場光學設備,有18度X14度寬視場和5。5度X7度窄視場兩種。寬視場圖像投射在平視顯示器上,窄視場圖像顯示在儀表板右邊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上。有人說“梅爾庫里姆”吊艙配置的是一種微光電視,也有人說它是熱成像系統。在蘇-25T/TM飛機上試驗的另一種吊艙叫“霍德”吊艙,內裝熱像儀和激光指示器。該吊艙可能只是一種技術演示吊艙。據報道,俄羅斯正在研制一種新的熱像儀/激光指示器系統。 雷達吊艙:在1995年莫斯科航空沙龍中,參展飛機上掛的是新式的RLPK-25吊艙。該吊艙內裝有“科皮奧”-25多功能脈沖多普勒雷達。該雷達對坦克群的探測距離是25公里,對戰斗機的探測距離為57公里,對驅逐艦的探測距離為200公里。“科皮奧”具有現代戰斗機雷達的許多功能,包括邊搜索邊跟蹤、多普勒波束銳化和對地面活動目標指示/跟蹤等工作方式。 通信設備和敵我識別設備:沒有與SUV-39系統綜合在一起。它們包括甚高頻無線電、高頻無線電、敵我識別設備和空中交通管制應答機。 導航設備:也沒有綜合到SUV-39系統中。它包括自動測向儀和信標接收機。 自動保護系統 主要是“伊爾杜西”綜合式自動保護系統。此系統包括雷達自動引導和報警接收機,用于威脅報警和雷達瞄準,還包括箔條投放器、裝在機尾根部的無線干擾機和紅外干擾機。此外,機翼下還可以掛電子對抗吊艙。 蘇-39還有綜合的機內檢測和記錄設備。 動力裝置 蘇-39有兩臺圖曼斯基(Tumansky)R-195發動機,它是蘇-25的R-195發動機的改進型。主要改進增大了推力(428千牛),減弱了紅外信號特征。發動機排出的熱氣是通過從排氣噴嘴內的錐形中心體向熱氣注入冷空氣的方法來冷卻。冷卻發動機艙的氣體是從噴嘴的外表面和發動機短艙之間的環行槽排出。 電源由2臺直流發電機和一對30千伏安(115伏/400赫茲)交流發電機提供,由液壓恒速驅動。 武器 蘇-39的機載武器品種繁多,主要有: 航炮:安裝有GSH-30-2式30毫米航炮和NPPU航炮系統,都位于機身下方。 外掛彈藥:蘇-39機翼下共有11個掛點,可以掛多種彈藥: 1 空對地武器:包括100到500公斤的航彈;KMGU集束子母彈;S-24和S-25大彈徑火箭;B-8和B-13火箭發射吊艙,以及多種制導炸彈和導彈。無動力的100公斤炸彈能夠在多個炸彈架上攜帶。蘇-25飛機攜帶的是非制導武器以及Kh-25ML和Kh-29L半主動激光制導導彈,而改進的蘇-25T/TM/39攜帶的是大量的靈巧型空對地彈藥。蘇-39的主要空對地武器是管射式AT-16“龍卷風”激光制導導彈,激光與電視制導的KAB-500航彈,及Kh-29T、S-25L、Kh-58、Kh-31P/A、Kh-35導彈等。據稱,蘇-25TM飛機已試射了一種采用紅外成像制導方式的新型空對地導彈。 2 空對空導彈:主要攜帶R-60和R-73近程空對空導彈,R-27和RVV-AE中程空對空導彈。SU-39“白臉熊”攻擊機。
熱心網友
還是關心國產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