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里準備一些必備藥。
熱心網友
孩子的身體情況各不相同,該備哪些藥,最好先請教熟悉孩子病情的兒科醫生。以下所列僅供參考: 1、內服藥(包括中成藥) ·感冒藥、抗病毒藥: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 ·解熱退燒藥:百服寧、美林、小兒泰諾 ·助消化藥:胃蛋白酶合劑、嗎丁啉、乳酶生、多酶片、媽咪愛、小兒消積丸、健兒散 ·止瀉藥:黃連素、思密達 ·止咳藥:急支糖漿、鮮竹瀝 ·抗生素:希刻勞、希舒美、阿莫仙 ·預防中暑藥:人丹、十滴水 ·預防暈車藥:暈動片 2、補益藥 ·補鈣劑、魚肝油、維生素C等 3、外用藥 ·碘酒、雙氧水、風油精、綠藥膏、酒精(75%濃度用于皮膚消毒;50%濃度涂擦皮膚,可為高熱病孩降溫) 4、其他用品 ·創可貼、防過敏膠帶、棉花、棉簽、體溫計 #小小提示 寶寶專用小藥箱,要放在寶寶夠不著的陰涼、通風處;每隔3個月,應清理一次藥箱,將那些過期、變色、變質的藥,清理出去,有必要的話,再補充一些進去。 ★寶寶用藥Q&A Q哪些成人常用藥不能給孩子服用? A一些成人常用的藥物,寶寶服用后會有副作用,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后果。這些上了“黑名單”的西藥包括: 安定、阿司匹林、氟哌酸、氟嗪酸、環丙沙星、維生素K、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氯丙嗪等。 “是藥三分毒”,大部分的中藥或多或少都有毒性。一些中草藥,如巴豆、番瀉葉、商陸、水蛭、麝香、蟾酥、生川烏、生草烏、生附子及雄黃等,醫生們給孩子開處方的時候,大多不會使用;而含有某些成分的中成藥,如六神丸、復方甘草合劑等,更不能隨便地給2歲以下的寶寶服用。 此外,像滴鼻劑、紫藥水、碘酒、硼酸,甚至花露水等外用藥,也要充分考慮到寶寶是否適用、會不會過敏、劑量是否太大,會不會產生副作用等情況。 Q按成人的藥量,分一半給孩子吃,這樣做妥當嗎? A一般常用的藥物劑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孩子的身體還沒有發育成熟,無論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機能,還是對藥物的敏感性,都和成人不同。 比較通用的兒童用藥劑量計算法為:兒童用藥劑量=兒童體重/60×成人劑(其中60=成人平均體重,單位:千克) 照此計算,如果孩子的體重是20千克,成人的劑量是3片,那么孩子只能吃1片藥;如果孩子的體重是30千克左右,那么,每頓的劑量就是1片半。 #知識鏈接 由于寶寶的腎功能發育尚不成熟,藥物排泄緩慢,在體內的釋放作用時間也相應延長。因此,給他們用藥,除了注意劑量外,還要注意延長給藥的間隔時間,應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給孩子服藥。。
熱心網友
2歲的孩子太小了,最好不要隨便的給孩子吃藥,因為2歲的孩子他不能完全的表達,所以最好帶孩子去醫院。
熱心網友
有這些情況的孩子一般是消化不好!不過:a:發燒的話,可以服用"百服寧"上海出的!b:咳嗽:到中藥柜上買一些川貝和梨蜂蜜燉,可以止咳!(梨要把中間的胡給去掉)c:感冒:可以服用"護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