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生活周刊(第52期);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有標準答案嗎?發信站: BBS 天地人大站 (Tue Dec 21 20:51:36 2004), 站內注;此文寫的時間考試成績還沒出來?!皹藴蚀鸢浮眳s傳的很厲害。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有標準答案嗎?2004年12月27日即發中國政法大學 唐艷輝我們知道,國家公務員考試制度對于充實提高國家公務員素質是非常有利的,是國家選賢任能的重要制度,其公正性一直為社會大眾所注目。但是直至今年為止公務員考試答案仍不對外公開。反觀國家司法考試不但公布試題草擬答案,而且還允許考生對答案進行異議。公開公務員考試的答案將對于完善這項利國利民的制度大有裨益。今年的申論有四問,第3問是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20分),第4問是寫一篇1200字左右的有關這兩種思路的評析文章(35分)。據有關部門介紹,今年申論的“標準答案”為經濟和政治兩種思路,具體來說,一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以解決農民問題,二是促進農民的政治地位和農民權利保障,以解決農民問題。這是唯一正確答案,否則便不得分或只得少許分。如果消息來源可靠的話,那將是一個不幸的消息,許多考生盡管答案也很精彩,在這樣的答案之下將于公務員的工作失之交臂。無論這一說法是否可信,看到這樣的答案,筆者和大家一樣,首先是大驚,驚其違背了申論考試的基本特點;然后是迷惑不解,原因是給定的材料得不到這種答案,至少“答案也是豐富多彩的”;接著是思考和質疑,質疑其合理性和合法性。申論考試不同于以往的作文考試,其基本要求是“對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對表達能力并重”。而答案的非標準性是申論考試的基本特點之一(見胡仙芝版《申論應試指南》第7頁),這就是說,申論考試沒有也不可能有唯一確切固定的標準答案。難怪許多考生都奇怪于今年出現“標準答案”。今年的申論題型與往年相比略有變化,集中表現在最后一道1200字左右的論述題,往年是自擬標題進行論述,今年是以給定的題目進行論述,而且這一題目與前一題存在直接的關聯。從論述的主題不固定到固定,今年的申論將有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根據申論考試的基本要求,申論作答的第一步是閱讀材料,對材料的分析將決定考生的思路,而審題錯誤將造成“跑題”,也就是說和標準答案差別越大,越影響考試分數。從審題角度看,今年給的材料主要是有關扶貧開發問題,涉及各省市幾中央的扶貧措施政策和扶貧資金使用,另外還有少量材料明顯的不同,涉及農民工權利受損和鄉鎮體制變革。要指出的是,從理論上說,扶貧開發是“三農”問題的一個方面。這樣不少考生就中了出題者有意無意設的圈套,圈套在于扶貧和解決農村農民問題不是一回事,“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甚至和“三農”也不是一回事。這就是說,給定的材料和由考生作答的問題對不上號。應該說,這是最易引起考生爭議的源頭。如果說存在“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的話,那么至少在材料中是不能清晰概括出來的,因為材料只涉及扶貧開發問題,遠遠不如“兩農”問題的范圍廣。而只就申論給定材料來分析的話,得出各種各樣的“兩種思路”都不能算是錯誤,頂多是各有所長,各有偏差,也無所謂“標準答案”。本來引起爭鳴、看誰論述的精彩是“申而論之”的應有之意,也是擇優取仕的可行方法,但是一旦人為設立“標準答案”將使許多考生的努力付諸東流。筆者的質疑有二,一是這一答案能從材料中引申出來嗎?二是這一答案本身科學合理嗎?筆者詢問了身邊幾個參加考試的同學,普遍認為從給定的材料根本看不出存在直接從政治入手解決問題和從直接經濟入手解決問題的想法。這也是考試結束后,網上爭議如火如荼的原因。這一答案,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的政治地位和農民權利保障固然構成“兩種思路”,也為許多考生答出來,但仍然不是學術界公認的命題,而且審題也不易得到這種答案。筆者認為,就該答案本身來說,將其看做“兩種觀點”即存在著政治觀點和經濟觀點還能令人接受,而說成“兩種思路”必然引起爭議。因為觀點可以是對一個農村問題中某一具體細節問題的看法;而思路卻必然是系統性的、整體性的,所謂換一種思路,即是對解決問題的一攬子措施和總體看法的變更。那么政治權利和經濟發展能夠分割為“兩種思路”嗎?筆者無意引述經濟學關于經濟和政治民主關系的論述,也無意涉及“后發劣勢”的爭議,只想指出將一種理論上尚存爭議的看法作為考試標準答案的做法是沒有充分理由的。拋開具體標準答案不說,筆者認為設立唯一的僵化的固定的“標準答案”還是計劃經濟的那一套,從本質上說是哈耶克等人批評的“理性建構主義”,即認為中央計劃者比別人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計劃比市場的自由選擇更有效,以至于認為中央計劃者擁有道德審判權。應該說,這種“致命的自負”在我國仍然有存在的土壤,時不時在某些部門會有所體現。筆者認為申論考試只能有參考答案。標準答案還是參考答案的名詞之爭其實沒有什么意義,關鍵是這一對名詞折射的評分依據。如果是標準答案,那么只能有一個,其他答案按照和標準答案的偏差,依次減分;而參考答案則無最優固定答案,不存在審題失誤而導致的不必要的分數損失(今年許多考生反而由于審題過于細致而中了出題者的圈套?。j釀著鼓勵各種思想百家齊放、百花爭鳴的考試意圖,甚至期待著令主考官拍案叫絕的作文出現。其實可以將申論考試和高考作為做一簡單的對比(但我知道這一對比是會引起申論的辯護者的反對的)。縱覽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有幾個明顯的趨勢,如降低審題難度,減少對考生的限制,體裁不限等方面;在評分方法上,也出現了按“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雙重標準閱卷評分(見2001-3-26光明日報)。與此相比,申論考試卻出現了相反的變化,2004年以前還是“自擬標題”,到了2005年也就是今年卻變為命題作文,這不能不算做不小的倒退。因為命題作文必然有最優模式和“參考答案”,甚至還會有“標準答案”。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新“八股”結構必將出現,各類“壓題、猜題”也會應運而生。正如2000年的高考作文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反映出來的高考命題思路和考試哲學一樣,“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也將成為公務員申論考試的選拔依據和評分準則。評分方法上也可以實行基礎分和發展分相結合。這樣才能避免出題者“建構主義”和“致命的自負”給國家選拔人才帶來的損失,也才能避免答案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否則申論考試可能連“各抒己見”的科舉考試都不如。位卑不敢忘憂國。筆者希望本文的擔憂是杞人憂天,希望中央治國者不按照這樣的“標準答案”評判試卷,這也是本文寫作的初衷。
熱心網友
94,94。誰能猜得那么準。頂,我使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