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人人都想摸透的但也無法領悟的。
熱心網友
愛是人類從存在到現在一直提及的問題,在古代,三從四德是妻子對夫婿的愛與關懷。解放以來,一夫一妻是新的規范,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迷茫,其實,每個人心目中的愛都不一樣,我覺得,我的愛就是給我老公燒燒飯、洗洗衣服,也許這在很多人認為沒什么,但是,我在做每道菜、洗每件衣服時都灌注了我的愛,我老公說,我洗的衣服有愛的味道,這是洗衣機做不到的。
熱心網友
上面說了那么多你明白嗎,我不明白,我覺得它不是一個說不清的東西,我想等你有愛你的人或你愛的人了之后,那時你就能體會到了吧。
熱心網友
愛 愛的價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結果。結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遠不會最不幸 和最幸福。在愛的過程中間,才會有"最"的體驗和想像。 愛情的發生需要適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沒有了神秘感,就不易發生愛情。當然 ,彼此過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發生愛情。愛情的發生,在有所接觸又不太稔熟之間,既有 神秘感,又有親切感,既能給想像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發揮到最滿意的程度。 我不知道什么叫愛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張臉龐沒有使你感覺到一種甜蜜的惆悵,一種依戀 的哀愁,那你肯定還沒有愛。 人們常說,愛情使人喪失自我。但還有相反的情形:愛情使人發現自我。在愛人面前,誰不 是突然驚喜地發現,他自己原來還有這么多平時疏忽的好東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 給愛人,于是他尋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獻的愿望導致了發現。沒有呈獻的愿望,也許一輩 子發現不了。 與其說有理解才有愛,毋寧說有愛才有理解。愛一個人,一本書,一件藝術品,就會反復玩 味這個人的一言一行,這本書的一字一句,這件作品的細枝末節,自以為揣摩出了某種深長 意味,于是,"理解"了。 愛情是靈魂的化學反應。真正相愛的兩人之間有一種"親和力",不斷地分解,化合,更新 。"親和力"愈大,反應愈激烈持久,愛情就愈熱烈鞏固。 最強烈的愛都根源于絕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愛。幸福是難的。也許,潛藏在真正的愛情背后的是深沉的憂傷,潛藏在現代式的尋歡作樂背后 的是空虛。兩相比較,前者無限高于后者。 一切終將黯淡,惟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永遠閃著光芒。 愛情與事業,人生的兩大追求,其實質為一,均是自我確認的方式。愛情是通過某一異性的 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事業是通過社會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 人在愛情中自愿放棄意志自由,在婚姻中被迫放棄意志自由。性是意志自由的天敵嗎? 也許,性愛中總是交織著愛的對立面--恨,或者懼。拜倫屬于前者,歌德屬于后者。 情種愛得熱烈,但不專一。君子愛得專一,但不熱烈。此事古難全。不過,偶爾有愛得專一 的情種,卻注定沒有愛得熱烈的君子。 愛一個人,就是心疼一個人。愛得深了,潛在的父性或母性必然會參加進來。只是迷戀,并 不心疼,這樣的愛還只停留在感官上,沒有深入到心窩里,往往不能持久。 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相愛者之間,如果這兩種需要不能同時在對方 身上獲得滿足,便潛伏著危機。那慣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為,你遇到了一個只想疼人不 想被人疼的純粹父親型的男人或純粹母親型的女人。在這茫茫宇宙間,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 孤兒? 愛就是對被愛者懷著一些莫須有的哀憐,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或者他)凍著餓著,擔 心她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辦,輕輕地撫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 損的瓷器。愛就是做被愛者的保護人的沖動,盡管在旁人看來這種保護毫無必要。 "我愛你。" "不,你只是喜歡我罷了。"她或他哀怨地說。 "愛我嗎?" "我喜歡你。"她或他略帶歉疚地說。 在所有的近義詞里,"愛"和"喜歡"似乎被掂量得最多,其間的差異被最鄭重其事地看待 。這時男人和女人都成了最一絲不茍的語言學家。 給愛情劃界時不妨寬容一些,以便為人生種種美好的遭遇保留懷念的權利。 讓我們承認,無論短暫的邂逅,還是長久的糾纏,無論相識恨晚的無奈,還是終成眷屬的有 情,無論傾注了巨大激情的沖突,還是伴隨著細小爭吵的和諧,這一切都是愛情。每個活生 生的人的愛情經歷不是一座靜止的紀念碑,而是一道流動的江河。當我們回顧往事時,我們 自己不必否認、更不該要求對方否認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條支流或一朵浪花。 愛情不論短暫或長久,都是美好的。甚至陌生異性之間毫無結果的好感,定睛的一瞥,朦朧 的激動,莫名的惆悵,也是美好的。因為,能夠感受這一切的那顆心畢竟是年輕的。生活中 若沒有邂逅以及對邂逅的期待,未免太乏味了。人生魅力的前提之一是,新的愛情的可能性 始終向你敞開著,哪怕你并不去實現它們。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愛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須愛許多次。次數不說明問題。愛情的容 量即一個人的心靈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愛情就像一道江河,許多次愛情就像許多浪花。 你是淺灘,一次愛情只是一條細流,許多次愛情也只是許多泡沫。 不要以成敗論人生,也不要以成敗論愛情。 現實中的愛情多半是失敗的,不是敗于難成眷屬的無奈,就是敗于終成眷屈的厭倦。然而, 無奈留下了永久的懷戀,厭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這又未嘗不是愛情本身的成功。 說到底,愛情是超越于成敗的。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你能說你做了一個成功的夢或失敗 的夢嗎? 愛情既是在異性世界中的探險,帶來發現的驚喜,也是在某一異性身邊的定居,帶來家園的 安寧。但探險不是獵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寧說,好的愛情是雙方以自由為最高贈禮的灑 脫,以及決不濫用這一份自由的珍惜。 在崇拜者與被崇拜者之間隔著無限的距離,愛便是走完這個距離的沖動。一旦走完,愛也就 結束了。 比較起來,以相互欣賞為基礎的愛要牢靠得多。在這種情形下,距離本來是有限的,且為雙 方所樂于保持,從而形成了一個彈性的場。 性愛是人生之愛的原動力。一個完全不愛異性的人不可能愛人生。 人大約都這樣:自己所愛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寧愿給上帝或魔鬼,也不愿給他人。 正像戀愛者夸大自己的幸福一樣,失戀者總是夸大自己的痛苦。 在失戀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你是看不到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到你的時候才最愛你。 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倘用理性的刀刃去解析夢,再美麗的夢也會失去它的美。弗洛伊德 對夢和性意識的解析就破壞了不少生活的詩意。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生活本身使夢破滅了 ,這時候,對夢作理性的反省,認清它的美的虛幻,其實是一種解脫的手段。我相信毛姆就 屬于這種情況。 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到世上來一趟,為不多的幾顆心靈所吸引,所陶醉,來不及滿足,也來不及厭倦,又匆匆離 去,把一點迷惘留在世上。 "生命的意義在于愛。" "不,生命的意義問題是無解的,愛的好處就是使人對這個問題不求甚解。" 食欲引起初級革命,性欲引起高級革命。 一切迷戀都憑借幻覺,一切理解都包含誤解,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犧牲都附有條件。愛與孤獨周國平 孤獨中有大快樂,溝通中也有大快樂,兩者都屬于靈魂。一顆靈魂發現、欣賞、享 受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這是孤獨的快樂。如果這財富也被另一顆靈魂發現了,便有了溝通的 快樂。所以,前提是靈魂的富有。對于靈魂空虛之輩,不足以言這兩種快樂。 在舞曲和歡笑聲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獨處中,我享受人生。 你與你的親人、友人、熟人、同時代人一起穿過歲月,你看見他們在你的周圍成長和衰老。 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獨中成長和衰老的,你的每一個生命年代僅僅屬于你,你必須獨自 承擔歲月在你的心靈上和身體上的刻痕。 有兩種孤獨。 靈魂尋找自己的來源和歸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沒有根據的偶然性,這 是絕對的、形而上的、哲學性質的孤獨。靈魂尋找另一顆靈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間 的一個沒有旅伴的漂泊者,這是相對的、形而下的、社會性質的孤獨。 前一種孤獨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愛,或者遁入空門。后一種孤獨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間的愛 ,或者陷入自戀。 一切人間的愛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獨。然而,誰若懷著形而上的孤獨,人間的愛在他眼里 就有了一種形而上的深度。當他愛一個人時,他心中會充滿佛一樣的大悲憫。在他所愛的人 身上,他又會發現神的影子。 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欲望。可是,兩個孤獨到了一起就能夠擺脫孤獨 了嗎? 孤獨之不可消除,使愛成了永無止境的尋求。在這條無盡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終就會看破 小愛的限度,而尋求大愛,或者--超越一切愛,而達于無愛。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個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終歸比沒有好。至于精神上的幸福,這只 能靠你自己,永遠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天地完好無損,那塊新大陸常新,就沒有 人能奪走你的幸福。 有邂逅才有人生魅力。有時候,不必更多,不知來自何方的脈脈含情的一瞥,就足以驅散歲 月的陰云,重新喚起我們對幸福的信心。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們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無人理解,因為精神上的孤 獨是可以用創造來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間溫暖,活著時就成了被人群遺棄的 孤魂。 獨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獨,乃至在孤獨中死去。可是,孤獨既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享受,而 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獨的痛苦,卻多少會損害孤獨的享受。至于死,任何親人的在 場都不能阻擋它的必然到來,而且死在本質上總是孤獨的。 當我們知道了愛的難度,或者知道了愛的限度,我們就談論友誼。當我們知道了友誼的難度 ,或者知道了友誼的限度,我們就談論孤獨。可是,談論孤獨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有人獨倚晚妝樓"--何等有力的引誘!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愛的缺席。女人一孤獨, 就招人憐愛了。 相反,在某種意義上,孤獨是男人的本分。恨是狹隘,愛是超越 耶穌反對復仇,提倡博愛。針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舊訓,他主張:"有人 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讓他打吧。"針對"愛朋友,恨仇敵"的舊訓,他主張:"要愛你們 的仇敵。"他的這類言論最招有男子氣概或斗爭精神的思想家反感,被斥為奴隸哲學。我也 一直持相似看法,而現在,我覺得有必要來認真地考查一下他的理由-- "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也同樣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假如你們只愛 那 些愛你們的人,上帝又何必獎賞你們呢?……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 從這段話中,我讀出了一種真正博大的愛的精神。 人與人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為什么會仇恨?因為利 益的爭奪,觀念的差異,隔膜,誤會,等等。一句話,因為狹隘。一切恨都溯源于人的局限 ,都證明了人的局限。愛在哪里?就在超越了人的局限的地方。 只愛你的親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敵也是容易的,因為這都是出于一個有局限性的人 的本能。做一個父親愛自己的孩子,做一個男人愛年輕漂亮的女人,做一個處在種種人際關 系中的人愛那些善待自己的人,這有什么難呢?作為某族的一員恨敵族,作為某國的臣民恨 敵國,作為正宗的信徒恨異教徒,作為情欲之人恨傷了你的感情、損了你的利益的人,這有 什么難呢?難的是超越所有這些局限,不受狹隘的本能和習俗的支配,作為宇宙之子卻有宇 宙之父的胸懷,愛宇宙間的一切生靈。 有人打了你的右臉,你就一定要回打他嗎?你回打了他,他再回打你,仇仇相生,冤冤相報 ,何時了結?那打你的人在打你的時候是狹隘的,被胸中的怒氣支配了,你又被他激怒,你 們就一齊在狹隘中走不出來了。耶穌要你把左臉也送上去,這也許只是一個比喻,意思是要 你絲毫不存計較之心,遠離狹隘。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已經上升得很高,你真正做了被打 的你的肉軀的主人。相反,那計較的人只念著自己被打的右臉,他的心才成了他的右臉的奴 隸。我開始相信,在右臉被打后把左臉送上去的姿態也可以是充滿尊嚴的。。
熱心網友
愛是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沒有愛過的人永遠體會不了那種滋味的.說到底:愛就是一種感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會心痛會快樂的的感覺.當你真的愛上一個人時,你的腦海中全是他,他的好是好,他的壞也是好,對于愛他的你來說,他就是個十全十美的人,無可挑剔,就算他讓你生氣了,你也不會氣很久生怕他為你生氣而難過,愛就是這樣的,可以包容他的一切!
熱心網友
?塾址諸?成很多種.父??母??情???z??.. 都是一種至高?o上的情感.
熱心網友
愛是一種習慣~他(她)在你身邊的時候你沒什么感覺,離開他(她)了又不行。
熱心網友
愛是個很妙的東西,沒有人可以給它做定義,愛:我的愛是等待,愛一個人是很苦的事,但愛又是很甜的事,愛一個人你要讓她開心快樂,
熱心網友
愛,就是不論在什么時候都會出現那個人的身影,總是想笑,就對了!!
熱心網友
只要你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就會領悟到愛了。
熱心網友
愛:看見的時候很高興,看不見時想看見
熱心網友
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你會領悟到的。
熱心網友
愛是深深的喜歡 是無時不刻的牽掛 是隨時都想聽見對方的聲音
熱心網友
對,所以誰的都說不清楚什么樣的才算是愛!只有自己愛了,得到愛了,在愛的過程中去體會愛!沒有聽過一句話嗎?愛 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