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都知道“第十大行星”了吧.據《紐約時報》15日報道,科學家們日前發現了太陽系中存在的一個新世界,這是一顆比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還遠30億公里的行星,專家們認為這是太陽系中已知的最遠的行星,也是太陽系第10大行星.這顆行星被暫時命名為“2003—UB313”,距離地球128億公里,是新一代的高性能望遠鏡去年11月發現的.據測量結果顯示,“2003—UB313”星直徑大約2000公里,由冰和巖石組成,體積比海王星稍小一點.也有科學家及相關人士表示: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不確定,也會因為“2003—UB313”的發現而受到動搖.此前,許多天文學家也把冥王星稱為一個柯伊伯帶星體.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過去也曾表示,冥王星太小,而且是在古怪的傾斜的軌道上運行,因此冥王星不夠行星的資格.布朗說:假如冥王星在今天被發現,那它一定不會被歸入大行星之列.而澳大利亞物理宇宙學家保羅·戴維斯卻認為,將“2003—UB313”星描述為一顆行星是錯誤的,這只不過是個使人興奮的玩笑.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您認為“2003—UB313”是第十大行星嗎?或者您認為它應該取代冥王星的地位?或者您認為至今發現的應該只有八大行星(也就是說冥王星和“2003—UB313”都不該上榜)?您還是認為“第十大行星”只是玩笑之說?歡迎大家發表看法,說的最好的朋友可以得到100點積分哦.

熱心網友

行星和意?圍繞著太陽轉的,有一定軌道的星體就是行星?這個定義是人定義的,也沒有任何東西證實這是一個真理,這只是一個科學推測而已,也許萬物都會有個規律,但是這只是生活在一個行星上的高等生物觀察這個行星上的東西得出來的規律,生死循環,但是又有誰來證明過這是一個宇宙真理呢?浩瀚宇宙,無所不有,人類知道的東西還是太少,只是局限于地球,說好聽點能到太陽系,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太陽系外還存在著無數個星系,誰又敢說太陽不是繞著另一個東西再轉呢?哈覺得有沒有都無所謂,有也是繞著太陽轉,沒有也是繞著太陽轉。不過現在人類最希望的就是發現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而且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比人類高級的生物,這就是宇宙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當人類被更高等的生物發現的時候,那這些任何的太空行動都基本上沒有意義了,因為這個宇宙是弱肉強食的宇宙,人類觀察出來的真理,諷刺吧?嗬嗬無論如何,明天還是要到來,任何未來的事情也只有未來知道,工作的工作,上學的上學,賺錢的賺錢,騙錢的騙錢,又一天展現人類的生存之道,實現這一個又一個的理想,為何?生存。。。。。。人類現在的克星還是人類,這一格局暫時還沒有改變,但是明天又會怎么樣呢?誰知道?。

熱心網友

我曾經看過這類的報導,我覺得"第十大行星"是存在的,怎么也不可能取代冥王星的地位,必竟它是先發現的,而且這"九"字的排行是按它離發現的順序來排的,新的行星發現只能第十.

熱心網友

八成是黑洞吧

熱心網友

  你們不要那么繁拉!個個都把網上的東西復制一次,你們可不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概括下來,不是寫得越多就越有可能那分的!!  我自己認為,這顆應該是系外星.如果萬有引力成立,那么有多少顆行心應該是可以算出來的.而我們通過望遠鏡也發現可能還有另一個類似太陽的物體.  如果太陽系有那么大,那么很可能在太陽系中就只有一個地球有有智慧的生物.而科學家是曾經收到過來自外太空的紅外電波的.所以太陽系一定沒有`第十大行心`那么遠!!

熱心網友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可是畢竟我們都不是權威!不應該在這里大做文章!可能我掃了您的興!那好,當我沒說,對不起!

熱心網友

美國東部時間3月15日下午1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一個圍繞太陽旋轉的太陽系神秘物體。有專家認為,這個物體很可能是太陽系的新行星。如果這一推論成立,這將成為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   “塞德娜”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技學院行星天文學副教授邁克爾·布朗博士及其同事在天文研究中發現的。他與布朗夏威夷雙子座天文臺的乍得·特魯吉羅、耶魯大學的大衛·拉比諾維茨一起,利用圣迭戈市郊的帕洛馬天文臺的一架望遠鏡發現了這個天體。  據報道,這個神秘物體暫時以水之女神“塞德娜”的名字命名,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太陽系內距太陽最遠的物體,其與太陽的距離比冥王星還遠30多億公里。“塞德娜”距離地球超過100億公里,即使乘坐航天飛機,人類也需要40年的時間才能從地球飛到這顆行星。“它的距離如此遙遠,”布朗博士說,“如果在它上面看太陽,太陽將比針尖還小。”   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10500年時間   布朗說,“塞德娜”循一個橢圓形軌道運行,環繞太陽公轉一周估計需要10500年時間。布朗和他的同事估計,“塞德娜”的溫度常年低于零下240攝氏度,是太陽系內溫度最低的星球。在發現“塞德娜”之后,布朗還找到了“塞德娜”的一顆紅色的微小衛星,在太陽系內,它的紅色僅次于火星。   初步觀察顯示,“塞德娜”位于柯伊伯帶的外邊緣。柯伊伯帶是海王星軌道外的一個由冰凍巖石和冰組成的小星群。冥王星是已知的柯伊伯帶里最大的天體,盡管傳統上它被視為一顆行星。   星體大小激起關于行星標準辯論   這一發現將再次激起人們關于行星標準的激烈辯論。此前,一些天文學家甚至認為冥王星體積過小而不能算是行星。但“塞德娜”比冥王星還小。據估計,“塞德娜”直徑約為2000公里,其成份可能由冰和巖石組成,比冥王星略小,體積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是自從74年前發現冥王星以來在太陽系內發現的最大的星體。   據發現“塞德娜”的美國加州技術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爾·布朗稱,也許還有很多其他星球圍繞太陽運轉,并等待人類的發現。他說:“‘塞德娜’較之此前發現的星體距離太陽更遙遠,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還有其他星體在更遠的地方圍繞太陽運轉。”   但悉尼一所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保羅·達維斯就認為,不應該將“塞德娜”視做一顆行星,他說:“這一發現很有趣,也很令人興奮,但是其重要性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達維斯表示,早在10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知道太陽系內有很多類似“塞德娜”的小行星。 “塞德娜”比冥王星略小,距地球的距離比冥王星要遠三倍。  據估計,“塞德娜”直徑約為2000公里,可能由冰和巖石組成,比冥王星略小,可能是74年前發現冥王星后在太陽系發現的最大物體。布朗博士認為,太陽系還有無窮無盡的物質等待人類去挖掘。 參考文獻: 。

熱心網友

第十大行星在藝術家筆下是這樣的:

熱心網友

美國東部時間3月15日下午1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一個圍繞太陽旋轉的太陽系神秘物體。有專家認為,這個物體很可能是太陽系的新行星。如果這一推論成立,這將成為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   “塞德娜”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技學院行星天文學副教授邁克爾·布朗博士及其同事在天文研究中發現的。他與布朗夏威夷雙子座天文臺的乍得·特魯吉羅、耶魯大學的大衛·拉比諾維茨一起,利用圣迭戈市郊的帕洛馬天文臺的一架望遠鏡發現了這個天體。  據報道,這個神秘物體暫時以水之女神“塞德娜”的名字命名,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太陽系內距太陽最遠的物體,其與太陽的距離比冥王星還遠30多億公里。“塞德娜”距離地球超過100億公里,即使乘坐航天飛機,人類也需要40年的時間才能從地球飛到這顆行星。“它的距離如此遙遠,”布朗博士說,“如果在它上面看太陽,太陽將比針尖還小。”   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10500年時間   布朗說,“塞德娜”循一個橢圓形軌道運行,環繞太陽公轉一周估計需要10500年時間。布朗和他的同事估計,“塞德娜”的溫度常年低于零下240攝氏度,是太陽系內溫度最低的星球。在發現“塞德娜”之后,布朗還找到了“塞德娜”的一顆紅色的微小衛星,在太陽系內,它的紅色僅次于火星。   初步觀察顯示,“塞德娜”位于柯伊伯帶的外邊緣。柯伊伯帶是海王星軌道外的一個由冰凍巖石和冰組成的小星群。冥王星是已知的柯伊伯帶里最大的天體,盡管傳統上它被視為一顆行星。   星體大小激起關于行星標準辯論   這一發現將再次激起人們關于行星標準的激烈辯論。此前,一些天文學家甚至認為冥王星體積過小而不能算是行星。但“塞德娜”比冥王星還小。據估計,“塞德娜”直徑約為2000公里,其成份可能由冰和巖石組成,比冥王星略小,體積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是自從74年前發現冥王星以來在太陽系內發現的最大的星體。   據發現“塞德娜”的美國加州技術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爾·布朗稱,也許還有很多其他星球圍繞太陽運轉,并等待人類的發現。他說:“‘塞德娜’較之此前發現的星體距離太陽更遙遠,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還有其他星體在更遠的地方圍繞太陽運轉。”   但悉尼一所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保羅·達維斯就認為,不應該將“塞德娜”視做一顆行星,他說:“這一發現很有趣,也很令人興奮,但是其重要性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達維斯表示,早在10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知道太陽系內有很多類似“塞德娜”的小行星。 “塞德娜”比冥王星略小,距地球的距離比冥王星要遠三倍。  據估計,“塞德娜”直徑約為2000公里,可能由冰和巖石組成,比冥王星略小,可能是74年前發現冥王星后在太陽系發現的最大物體。布朗博士認為,太陽系還有無窮無盡的物質等待人類去挖掘。 。

熱心網友

象這種嚴謹的科學問題,還是留待科學家們給出明確答案吧!

熱心網友

  有科學家提出,其實冥王星到底算不算行星,都有一些分歧。早在90年代初便有科學家預言,象冥王星這樣的行星會有1000顆之多。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庫伊伯爾帶”(Kuiper Belt)而不是一顆行星。庫伊伯爾帶是海王星以遠的冰塊星體區,許多天文學家也把冥王星稱為一個庫伊伯爾帶星體。  也許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就象地球只有七大洲,比澳洲小的只能稱“島”,而不能稱“洲”一樣。

熱心網友

太陽系里存在九顆大行星。以太陽為中心,從里向外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那么太陽系里還有沒有其他大行星呢?這是個上了年紀的問題。 自從英美天文學家聲稱太陽系有第十顆行星的消息傳出後,立時引來天文界極大回響,全球傳媒爭相報道。事實上,太陽系擁有九大行 星的概念在人類中可謂根深柢固,如果有關發現最 終證明屬實,人類對太陽系的認知將出現歷來其中 一次最重大的改變。 提出有關發現的英國公開大學天文學家默里說,一 切都要待地球的太空望遠鏡拍下真憑實據才能作實 。如果得到證實,天文學家將可以憑此推出一些有 關彗星如何形成,演化及撞擊地球的新理論來。默 里最初估計,這行星至少有木星般大,然而另一位 天文學家馬泰塞認為,這顆星球的體積,極可能比 現時人類已知的最大太陽系行星木星,還要大兩至 六倍,成為太陽系行星體積之最。 運行方向與地球相反,默里觀測過十三顆彗星的軌?[後發現,它們會受到 一個在太陽系邊緣冥王星外的一個巨型物體的引力 影響,而出現大幅度變化,從而推測那是一顆像地 球一樣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引力所致。 默里說,這顆超巨型行星距太陽三萬億哩(離太陽最 遠的冥王星也只距太陽三十七億哩),是地球離太陽 距離的三萬二千倍。它的運行速度十分慢,相信每 六百萬年才會圍繞太陽一圈,而運行方向則與其他 九大行星相反。他相信此行星并非與太陽系同期誕 生,而是來自其他星系。 非與太陽系同期產生,由於它接收到的太陽光十分少,因此很暗淡,只及 人類肉眼看到最暗恒星光度的一千萬分一,他本身 并未親眼看過。或許正是由於未有確實證據,默里 這項研究起被并未受到重視,直至路易斯安那大學 最近也公布類似研究結果才受到注意。路易斯安那大學的馬泰塞教授研究過八十二顆彗星 的軌?[後,也表示太陽系邊緣,可能有一顆不知名 的行星正圍繞太陽運行,當中以褐矮星的機會最大 。褐矮星是一種狀態接近恒星,但永遠不能收集足 夠能量成為真正發光恒星的星體,其密度遠比土星 的為高。 因此,我相信太陽系有第十大行星存在。。

熱心網友

已有定論,勿須爭論。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科學是嚴謹的。

熱心網友

對于有沒有第十大行星應該說眼前還不好說,UFO都報了多少年了,還沒準呢。再者冥王星的地位是早已定了的,對于排列一般是從靠近太陽開始1234排列的對于太陽系的距離一般就可以用光年了

熱心網友

我承認他是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為什么不可以算呢?是不是大行星又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依我想,太陽系有10000個大行星

熱心網友

我覺得十大行星之說應該是沒錯

熱心網友

前幾天我在紀實頻道看到的科學家說,原來被認為是第9大行星的冥王星,和現在剛被發現的“2003—UB313”行星,不被確認。在將來的教科書上也只會寫上8大行星!因為他們實在太小了。他們都沒有人們發射的衛星大。有許多行星都和他們差不多大,很難確定。暫時我們只能確定8大行星

熱心網友

可能有吧等待我考證

熱心網友

等待確認

熱心網友

浩瀚宇宙從金、木、水、火、土到海王、天王、冥王,

熱心網友

我猜2003—UB313是第9大行星而,冥王星是系外天體

熱心網友

我認為是的^-^

熱心網友

我猜有.

熱心網友

這個說不好了,需要核實的

熱心網友

好難說

熱心網友

浩瀚宇宙,人所能及,極其有限。從金、木、水、火、土到海王、天王、冥王,只說明人類視覺觸及在不斷擴展延伸,所以,第十星乃意料之中。至于第十星外是否還有?只有等待科技發展使人類視野再度擴展去發現確定!

熱心網友

無所謂它8個9個10個,地球有幾個?

熱心網友

不清楚

熱心網友

可以斷定太陽系有第十大行星。

熱心網友

我來談談吧: 這個話題不是很準確,因為太陽系中不是有九個行星,而是有成千上萬顆行星,但是人類要找的是第10顆比較大的行星,冥王星的發現時間:1930年2月18日發現者:克萊德·湯博。   距今,人類發現第九大行星的時間又過去了幾十年,按照現代的科學水平,這幾十年中一定會發現第十顆大行星,但是沒有發現,是沒有第十顆行星了, 還是人們沒有找到,答案是肯定的,有,人類還沒有找到;是什么原因沒有找到,是因為人們的關注方位錯了,應該改變過去的錯誤關注方向;由過去的太陽系外側,轉到太陽系的內側。  這件事,在幾十年前都已經有人做過了,是因為水星的進動,人們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計算,應該在水星與太陽之間存在一顆大行星,才能讓水星進動,或者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錯誤的,事實上人們否認了這個行星的存在;但是它確實存在,太陽大約在2億前誕生了一個小寶寶,大約再過1億年將要出生,人們完全可以用類似于B超的方式,觀察到它的存在,從而發現這第十顆大行星。請看到這個帖子的朋友,千萬別認為我是胡說八道,我是有理論依據的,人們一定懷疑一個問題,太陽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物體,它是不會生的哦!!!。

熱心網友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受它引力支配而環繞它運動的行星、彗星、衛星、流星等天體所組成的天體系統。成員包括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0多顆小行星,34顆衛星,以及很多慧星(如:哈雷彗星)和流星體

熱心網友

會有的

熱心網友

我認為我們的宇宙實在太大了.我們人類的科學還需要繼續發展,我認為我們太陽系里沒有第十大行星.

熱心網友

懸賞分再大也不知道誰正確,只有等科學找到真正的答案!

熱心網友

海王星,天王星和冥王星的發現都是因為其軌道運行不正常導致,必然有其他天體的吸引導致新行星的發現。在最后發現的冥王星其運行軌道仍然不正常,必然有其他臨近天體對其有吸引力的作用,只不過由于人類天文水平有限,一直未發現。所以第10個行星或者第11個行星都是可能存在的!!!

熱心網友

這顆星的確存在。但是否是太陽系第十顆行星,尚有爭論。因為它太小了。

熱心網友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解釋說,在史前人們就已經發現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它們是人類用肉眼就可以看見的。望遠鏡被發明后,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1930年,天文界發現冥王星之后,一直想找到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在冥王星以外發現了一些天體,但是直徑在100公里、200公里、幾百公里以內的比較多,這次發現的“塞德娜”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它的個頭與其他的小行星相比要大很多,是繼發現冥王星之后,在太陽系發現的最大的天體。但是要把它算作太陽系的 第十大行星,恐怕還不夠格。  其實在天文學領域,科學家們早就已經讓冥王星從“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上“下崗”了。冥王星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它的體積與其他8大行星相比,好像是小雞與長頸鹿。70多年來,因為冥王星體積過小,科學家對它的行星“資格”一直爭論激烈,更何況是比冥王星還小的“塞德娜”。  科學界對于行星的標準一直沒有明確的界定,一般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區分行星與一般的天體:行星是單獨繞太陽公轉的天體;行星的內部已經分化,如地球分化為地核、地幔、地殼;行星的形狀是規則的球形。 。

熱心網友

科學家得出更多的數據,才能正確判斷,不過很期待宇宙的新發現,如果人類能到火星上生存就好了

熱心網友

好像見仁見智,某些科學家極力反對有10大行星一說

熱心網友

呵呵,聽說有專家說,金字塔中有什么說到一個數字,恰巧是太陽系外數到地球的數字,所以有人認定,有外星人來過,但是現在又冒出個......

熱心網友

科學家都還在爭論,我們就不要再這里瞎說了不過我還是覺得有的

熱心網友

"九大行星最后一顆行星的發現在1930年。PLUTO(冥王星)是以象征死亡和地獄統治者的羅馬神命名。在1955年,有兩個天文學家計算出冥王星的一天幾乎是地球的一周,而它的一年則是248個地球年。冥王星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是非同尋常的。冥王星是離太陽最遠的行星,但是它有時比其它行星還要靠近太陽,偶爾她甚至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陽。在羅馬人的神話中,司火與鍛冶之神被稱為VULCAN。一些天文學家相信有第十顆行星,而且他們已經命名它為VULCAN。有些證據表明在太空的某個地方有另外的以顆行星,但是它被其它行星所隱藏。著名科學家艾伯特。愛因斯坦不相信存在另外一顆行星。因此,大多數天文學家不再尋找VULCAN。但是沒有人能確定它確實不在那里。"----存在一種力對太陽系產生作用,未必是行星,但也未必不是。如果我們把太陽系近似為一個平面那么,同一平面的想鄰的星系是如何,難以明了,就象銀河系在地球上看就是一條"河",有點"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味道。

熱心網友

現階段叫第十大行星.再過1,2??世紀,又?l明什麼?型的射?天文望遠鏡,到?r候又?r第十???行星?!

熱心網友

到底有沒有誰也不知道,問上帝吧!

熱心網友

第十大行星的提出是因為冥王星的運行軌道與計算的不符,所以人們懷疑在冥王星的外圍還有一顆小天體影響著它.至于它算不算第十大行星就有待科學的定論了.(本人認為沒什么用,九個行星與十個行星對我們日常生活沒影響~)

熱心網友

我對美國人的科學進步還是持肯定態度的。

熱心網友

有 太陽系還不只有10大行星呢? 可能有13-24棵行星。

熱心網友

應該是真的!

熱心網友

有,具體的我也不清楚。

熱心網友

我認為,是否有第十大行星,首先應該有關于行星的定義,如果按冥王星尺寸來定義行星的話,那就有第十大行星,所以,就算2003UB313真的存在,先要有關于行星的定義才行,而且定義要服人才行。

熱心網友

我想有吧,在浩浩的宇宙里有許許多多我未知的,神秘的未知科學。或許在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還有更發達的生命體系。只是我們并沒有探測到罷了。正如:你認為沒有的事物不一定沒有,你認為有的事物卻可能并沒有。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不可能--------

熱心網友

還沒確認呢 有待研究~~~

熱心網友

據說有,但許多人不承認。

熱心網友

我相信有

熱心網友

什么啊,他想出名,因此就想出了怎么個辦法.

熱心網友

有 一定有

熱心網友

我想應該不會有的!要不然這么多年科學家怎么沒發現?再說科學家不是已經通過牛頓定律證明太陽系只有九大行星么?所以我想這應該不會是真的!

熱心網友

讓時間來檢驗它吧

熱心網友

地位尚未確定,海王仍需努力~~~

熱心網友

存在啊!

熱心網友

應該有,科學家一直在尋找

熱心網友

這只不過是一個海王外星體,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冥王星個人認為與新星體特征一樣。不屬于行星。

熱心網友

同意

熱心網友

當然存在,不久前美國剛說嗎

熱心網友

一定有第十顆行星

熱心網友

有九大吧

熱心網友

又學到了知識。

熱心網友

真的有!

熱心網友

還 有待專家們繼續研究哦!!!

熱心網友

有啊

熱心網友

不知道,偶是偷分的.(嘿嘿^-^)

熱心網友

同意

熱心網友

可能吧

熱心網友

正在研究中!~

熱心網友

完全有可能!

熱心網友

同意 10個行星

熱心網友

"布朗博士稱,這顆新行星560年繞太陽一轉,它以前之所以沒有被天文學家發現,是因為它的位置處在一個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軌道平面傾斜45度角的平面上,以前天文學家很少往那個平面上尋找新天體。"上面一段話摘自新華社的報道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受到質疑,除了它體積太小還有它的運行軌道與聚集在黃道附近的八大行星的軌道相差太多,2003UB313已經是處在一個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軌道平面傾斜45度角的平面上,它充其量也就是柯伊伯環帶天體中較大的一顆小行星 我覺得八大行星軌道在同一平面上絕對不是巧合,而是這八顆行星在體積和質量上有著某種共同點,既然冥王星和2003UB313在這一點上都不具備,說有十大行星實在欠妥,至于NASA表態支持新行星為“第10行星”,我感覺政治因素,民族情節不可排除

熱心網友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30日報道,天文學家在我們所在的太陽系里新發現了一顆星體,它比冥王星還要大,并把它稱為第十大行星,可是這一聲明立即在天文界引起廣泛爭論。這顆新星的大小不是問題,但如何準確地給行星下定義卻成了問題。  眾多未知行星中的一顆   自從75年前發現了冥王星后,這是首次在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中發現如此巨大的星體。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在29日傍晚宣布發現了這個比冥王星大的星體,巧合的是,僅僅幾個小時前另有一個比冥王星稍小的新天體也被發現,這真是讓天文學家和媒體最目不暇接的一天。  最新發現的天體被臨時命名為“2003 UB313”,它與太陽的距離是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的3倍,也就是大約97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指的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它也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太陽系中最遠的星體,是“庫伊伯爾星帶”里亮度占第三位的星體。它比冥王星表面的溫度低,是一個非常不適合居住的地方。  行星天文學教授布朗說:“這個新星體明顯比冥王星要大。”布朗在29日傍晚美國宇航局主持召開的緊急遠程電信會議上對記者們說,這個星體呈圓形,最大可能是冥王星的兩倍。他估計新發現的這顆星星的直徑估計有2100英里,是冥王星的1。5倍。  這個星體與太陽系統的主平面保持著45度的夾角,大部分其它行星的軌道都在這個主平面里。布朗說,這就是它一直沒有被發現的原因,直到現在才有人觀察那個地方。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庫伊伯爾帶”(Kuiper Belt)而不是一顆行星,庫伊伯爾帶是海王星以遠的冰塊星體區,許多天文學家也把冥王星稱為一個庫伊伯爾帶星體。  布朗本人過去也曾表示,冥王星太小、而且是在古怪的傾斜的軌道上運行,因此冥王星不夠行星的資格。可是今天他有了一個不同的發現。布朗在遠程電信會議上說:“冥王星很長時間以來就被稱為行星,整個世界對此已經習慣了,對我來說有一個合乎邏輯的延伸,那就是任何比冥王星大而遠的星體都是行星。”  布朗還給出了其他的理由,他說,“2003 UB313”看起來表面上覆蓋著甲烷冰,這跟冥王星一樣,可是其它的大的庫伊伯爾帶星體上沒有甲烷冰。他說:“新發現的天體在級別上非常像冥王星。”美國宇航局在一份官方聲明中稱“2003 UB313”是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從而對布朗的觀點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和認可。  5年前,布朗普與朋友打賭: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天文學家肯定將發現比冥王星大的星體。今年1月8日,他們發現了“2003 UB313”。布朗說:“我的第一反應是,‘哦,就因為多出7天,我輸給了那位朋友。’”布朗研究小組已經向國際天文聯盟遞交了給這顆新行星命名的建議,但在該組織作出決定之前,他們不會對外界透露為這顆新星取的名字。  提前宣布新發現事出有因  這顆新星是天文學家在帕洛馬爾天文臺用薩穆爾·奧琴望遠鏡發現的。布朗表示,由于無論是職業觀測者還是天文業余愛好者都可以觀測到這顆星星,所以它將成為一個非常令人激動的觀測星體。布朗說:“在未來六個月里,它都可以看得見,如果是凌晨的話,目前它幾乎就是就在我們的頭頂上,在鯨魚座。”布朗透露,他是與吉米尼天文臺的查德·特魯吉洛以及耶魯大學的戴維·拉比諾維茲于今年1月8日發現了這個星體。  在此之前,這個研究小組一直希望首先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然后再宣布發現了這顆行星,但他們不得不將宣布的時間提前到美國當地時間29日晚上,因為他們的發現已經走漏了風聲。布朗解釋說:“有黑客潛入我們的網站,他們正準備將這些數據公之于眾。”  布朗與特魯吉洛首次用48英寸的薩穆爾·奧琴望遠鏡拍到這顆新行星是在2003年10月31日,然而,這個星體距離地球太遙遠,直到他們在今年1月重新對數據進行分析時,才發現這顆星體的運行情況。在過去的7個月里,他們一直在研究這顆行星,希望對它更準確地估算它的大小和運行情況。  這些科學家通過其亮度和距離推斷在太陽系新發現的這顆行星的大小。它的反射情況尚不得而知,這也是科學家估算的直徑是冥王星的一到兩倍的原因,但估算是以他們掌握的數據為基礎。布朗表示:“即使它百分之百地反射到達它那里的光,這顆行星的體積仍然和冥王星一樣大,所以我寧愿說它可能是冥王星的一到一倍半。我們不敢肯定它到底有多大,但我們百分之百地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層空間發現的第一個比冥王星體積大的星體。”  科學家之所以沒有估算出這顆新行星的準確體積是因為受到斯皮特茲太空望遠鏡獲得的數據的限制,這部望遠鏡以紅外光的形式記錄星體的熱度,但這無法探測到這顆新行星,所以布朗認為,它的直徑應該小于冥王星的兩倍。  “行星”仍然沒有準確定義  布賴恩·馬斯登主管著小行星中心,專門負責收集這些天體的數據,他說,如果冥王星是一顆行星的話,那么其它像它那樣大的圓形天體都應該被稱為行星。根據這個邏輯,“2003 UB313”或許也是一顆行星,但它應該排在以前發現的許多行星之后,而不應該被稱為第十大行星。馬斯登對太空網說:“我不會稱它是第大顆行星的。”  華盛頓卡耐基協會的行星形成理論家艾倫·博斯卻認為這一發現是天文學上的“一大步”,但博斯表示他壓根不會稱這個星體是行星。他說,取而代之的說法應該是,像冥王星和其它海王星以遠的小星體最好應該被稱為“庫伊伯爾帶行星”。博斯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稱它們是行星對太陽系中其它大的星星是不公平的。”  關于什么樣的星體才能被稱為行星,天文界一直有爭議。最近在國際天文學協會召開的一個工作組會議上,博斯和其它天文學家就行星的定義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博斯說,在進行了6個月的討論后,工作組仍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這種爭論實際上5年以前就開始了,原因在于天文學家對“行星”一詞從來沒有給出確切的定義。博斯說:“這一發現將很可能重新點燃什么是行星什么不是行星的激烈爭論。”  下一顆行星和火星一般大  美國西南研究所的阿蘭·斯蒂恩是美國宇航局向冥王星發射探測器的“新地平線”計劃主管,他早在90年代初便預言,象冥王星這樣的行星會有1000顆之多。他還通過進行電腦模擬得出結論:象火星一般大的行星可能躲在我們所在的太陽系的一些偏遠角落,有些行星甚至可能和地球一般大。  發現第十大行星的新聞于當地時間29日晚上宣布后,斯蒂恩接受了美國宇航局太空網的獨家采訪,他雖然沒有參與這顆行星的探測,但他表示,那些分析是有道理的,他也希望在未來幾年里里發現和火星一般大小的行星。關于新發現的“2003 UB313”,斯蒂恩表示:“這一發現相當令人滿意,因為它是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但斯蒂恩并沒有將這次發現稱作天文學上的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因為在此之前,天文學發現了許多這般大小的星體,“2003 UB313”只是其中一個。比如,去年布朗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塞德娜”,它的體積大約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天文學家發現的其他的星體還包括“2004 DW”和“Quaoar”等。斯蒂恩認為,太陽系的外層空間其實有許多天文學家從未發現的星體,他說:“但現在我們擁有了看到它們的技術,但我們也只是看到一點點皮毛而已。”(楊孝文)。

熱心網友

現在一切都只是未知,與其憑空猜測,到不如自己親自去觀察\探索,或許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呢~!!!

熱心網友

頂樓上的說法.

熱心網友

 人類迄今為止看到的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塞德娜(Sedna)是一個謎。最近又有科學家推測說,這顆小行星的衛星至今沒有進入人類的“法眼”是因為它太黑暗所致,又由于它體積遠遠大于彗星,它可能屬于一種全新的天體。  “芳蹤”難覓  自2003年11月份美國天文學家邁克爾·布朗和他的同事宣布發現太陽系第十大行星以來,就有人推測這顆“新星”可能還有一顆衛星,因為它自轉一周只需20天,如果沒有衛星引力的“制動”,它的自轉速度不應該這么慢。但是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始終沒能捕捉到這顆衛星的“芳蹤”。  于是又有人推測,塞德娜的確擁有過一顆衛星,但是被一塊行星間冰狀物撞出了軌道,消失在了人類視野之外。  太陽系中最黑暗的天體  現在幾個英國天文學家提出異議說,塞德娜的衛星并沒有“出軌”,只不過它更像一顆巨大的、熄滅的彗星,不能被天文望遠鏡捕捉到而已。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天文學家錢德拉·維克拉馬辛赫和他的同事在8月份出版的《天文臺》雜志發表文章說,這顆衛星還在圍繞塞德娜轉動,不過天文望遠鏡的視力有限,無法看到它反射回來的光線。“如果塞德娜有一顆衛星的話,它肯定就是太陽系中最黑暗的維克拉馬辛赫和他的同事還進一步推測說,造成這顆衛星黑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它的表面不是固體而是像凍結的煙霧,其體積85%以上都是由真空組成,這使得99%以上的投射到它表面的光子都有去無回。但是既然它可以讓塞德娜自轉速度慢下來,那么它的體積至少應是現在已知彗星的幾百倍,這樣一來,它就構成了一種新的天體種類。”如果這是真的,塞德娜的衛星表明在太陽系中還有一種尚不為人所知的星體。“維克拉馬辛赫說。有天文學家公布了一項驚人的發現,稱他們首次截獲到了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夸奧爾(Quaoar)的地質活動證據。根據近期得到的觀測信號,天文學家認為這顆在隱藏在冥王星附近,始終遮遮掩掩的巨大類行星天體上,很可能在近期曾經發生過劇烈的撞擊或是火山爆發等猛烈的地質活動。如果這些信號可靠無誤,這將成為科學界對這顆廣受爭論的第十大行星候補者,首次搜集到其確實存在最為直接的地質活動證據。   類行星夸奧爾(Quaoar)位于海王星以外的名為庫依柏帶(Kuiper Belt)的冰物質區域,在這一地帶內有大量小行星存在,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小行星和冰狀物體都是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最終殘留下來的原始物質團。夸奧爾直徑在1260公里,大約為冥王星的一半左右,初步估計由巖石、冰和各種不同的冰態化學物質組成。由于它距離太陽較遠,其星體表層被冰物質覆蓋異常寒冷。自從夸奧爾被發現以來,是否稱得上太陽系上的第十大行星名分,天文學界內部一直爭論不休。而此次發現夸奧爾上火山活動的證據是由來自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的大衛-杰維特首先獲得的,其相關成果已撰文刊登在十二月九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在研究過程中,杰維特和他同事在夸奧爾表面首次發現有氨水合物和結晶冰水存在的跡象,但是這些物質在經受數百萬年宇宙輻射后,應該早被破壞了。對于這一奇怪現象,研究人員的解釋是:“夸奧爾的表面是在近期重新形成的,這有可能是受到沖擊使得地表以下部分重新裸露,或是劇烈的火山爆發重新產生了這些特殊物質,或者兩種現象都在近期發生過。” 來自美國加州理工的科學家大衛-史蒂文介紹稱,晶體的形成時的條件也是非常苛刻的,在極低的溫度下難以實現。對于水來說,要能形成規則結晶水(冰)的最低溫度限度是華氏零下279。7度。而夸奧爾距離太陽將近十億英里的距離,那里溫度比這一限度低的多,其嚴酷的低溫環境又如何能形成結晶水呢?對于溫度條件的苛刻要求,同時卻又有水晶體的存在,對此史蒂文認為,只有是火山作用才能產生適宜的溫度條件。 對于氨水合物存在的跡象,科學家的解釋認為,很可能在夸奧爾地質內部有氨水混合物的成分存在,而且地下埋藏非常淺,只有這樣一旦這顆類行星發生劇烈地質活動的時,氨水合物便會從破裂的地質縫隙中溢出表面。 史蒂夫認為,這種地質作用事實上與我們地球上發生的玄武巖火山爆發活動產生的情況非常類似。但不論其產生的原因如何,科學家們認為此次所獲得的地質活動線索,將成為人類迄今為止對這顆類行星確實存在所獲得的最直接證據。 據香港大公報綜合報道,美國天文學家星期五(29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太陽系內第十顆行星,它比冥王星要大。這一發現如果獲得確認,那么人類對于太陽系的天文常識將從此改寫。  是冥王星一點五倍  進行這一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行星科學教授麥克。布朗當天下午洋洋得意地通過電話向新聞界宣稱:“拿出你們的筆來,從今天開始,要改寫教科書了。”  他說,這顆行星位于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距離太陽約九十七個天文單位(一天文單位約為一億五千萬公里,相當于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從亮度判斷,它的直徑至少相當于冥王星的一點五倍。  如何命名暫賣關子  天文學家目前暫時將其命名為“2003-UB313”。布朗說,他已經為這顆新星擬就了名稱,正等待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目前他拒絕透露其命名。  通常,柯伊伯帶只有小行星和彗星出沒,但這顆新星的大小已超過冥王星,使布朗等人將其定義為太陽系中一顆新的行星。他說:“我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確認,它是太陽系外圍發現的第一個比冥王星大的天體。如果冥王星能被接受為一顆行星,那么2003-UB313更有資格。”  表面與冥王星類似  布朗說,他和同事們是根據這顆新星的亮度,也就是它反射太陽光的多少,來判斷其大小的。從地球上觀測,這顆新星是柯伊伯帶中亮度第三的星體。  布朗等人考慮到這顆新星表面可能與冥王星類似,由固態甲烷構成,推算它的直徑可能是冥王星的一點五倍。但目前他們還沒能更精確地估算,只能確定其直徑的上限可能為三千多公里。  “出沒無常”被人忽視  布朗說,這顆行星之所以此前沒有被注意,是因為它的軌道平面和其它行星的軌道平面成四十五度角,在地球上看來“出沒無常”的緣故。現在,業余天文觀測者可以在凌晨時分,在天穹東部的鯨魚座看到這顆行星。  布朗承認,他的發現可能重新引起有關“行星”定義的辯論。冥王星是否該被視為一顆行星,很久以來一直受到不少人質疑。  為免搶先倉促宣布  布朗等人在二○○三年十月第一次拍攝到這顆行星,今年一月再次發現了它并認識到它的與眾不同。原本他們準備在更精確地計算出它的大小和軌道后再宣布這一發現,但二十八日另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宣布在柯伊伯帶發現了高亮度的星體,同時他們發現保存研究資料的網站被黑客侵入,于是在二十九日下午倉促發布消息。

熱心網友

正在確認中,至少中國的科學家不相信這個言論。可以跟蹤查看新浪的新聞頻道,了解最新動態。上面的也有道理,說不定是美國在炒作呢?

熱心網友

熄望不是第十大性星

熱心網友

冥王星的發現是因為海王星的軌道有偏離現象,而冥王星的軌道也有類似的偏離現象,因此可以斷定太陽系有第十大行星。

熱心網友

還要等國際天文學界認定,我想應該還有更多的行星吧。

熱心網友

2003-UB313

熱心網友

從科學和理智的角度出發,我們大家都不應該認為這是個真實的事件。

熱心網友

肯定存在了。本拉登都沒抓到呢

熱心網友

我懷疑中!

熱心網友

我認為“第十大行星”沒有依據,包括照片。現在信息技術很發達,連老百姓都可以用電腦造出照片,何況美國航天局!所以,在新的、有力的證據出爐前,并不能肯定是否有“第十大行星”。

熱心網友

這樣算起來也太累了,一個太陽系行星那么多,干嗎為了這么一個小問題纏那么久,認為該把精力放到更大的空間里

熱心網友

據我測算,太陽有十二顆行星,你說還有幾顆沒找著。

熱心網友

太陽系中未被發現的行星還很多,如果都算的話也許我們會有900大行星呢不過冥王星確實~~~

熱心網友

至于它是不是第十個行星還不能作最后準確定義!一切還只是猜想!

熱心網友

不懂天文學,希望早有定論

熱心網友

再一次證明,科學技術和一切其他事物一樣,是在不斷發展的。古代的宇宙觀和現代的宇宙觀雖然完全不同,但那也是科學。牛頓的學說和愛因斯坦不同,大家都是正確的。這就是辯證法。

熱心網友

我哥說.“2003—UB313”星絕對不是一顆行星!我支持他的觀點!賭5分好不好?

熱心網友

路過, 留點痕

熱心網友

美國東部時間3月15日下午1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一個圍繞太陽旋轉的太陽系神秘物體。有專家認為,這個物體很可能是太陽系的新行星。如果這一推論成立,這將成為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   “塞德娜”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技學院行星天文學副教授邁克爾·布朗博士及其同事在天文研究中發現的。他與布朗夏威夷雙子座天文臺的乍得·特魯吉羅、耶魯大學的大衛·拉比諾維茨一起,利用圣迭戈市郊的帕洛馬天文臺的一架望遠鏡發現了這個天體。  據報道,這個神秘物體暫時以水之女神“塞德娜”的名字命名,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太陽系內距太陽最遠的物體,其與太陽的距離比冥王星還遠30多億公里。“塞德娜”距離地球超過100億公里,即使乘坐航天飛機,人類也需要40年的時間才能從地球飛到這顆行星。“它的距離如此遙遠,”布朗博士說,“如果在它上面看太陽,太陽將比針尖還小。”   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10500年時間   布朗說,“塞德娜”循一個橢圓形軌道運行,環繞太陽公轉一周估計需要10500年時間。布朗和他的同事估計,“塞德娜”的溫度常年低于零下240攝氏度,是太陽系內溫度最低的星球。在發現“塞德娜”之后,布朗還找到了“塞德娜”的一顆紅色的微小衛星,在太陽系內,它的紅色僅次于火星。   初步觀察顯示,“塞德娜”位于柯伊伯帶的外邊緣。柯伊伯帶是海王星軌道外的一個由冰凍巖石和冰組成的小星群。冥王星是已知的柯伊伯帶里最大的天體,盡管傳統上它被視為一顆行星。   星體大小激起關于行星標準辯論   這一發現將再次激起人們關于行星標準的激烈辯論。此前,一些天文學家甚至認為冥王星體積過小而不能算是行星。但“塞德娜”比冥王星還小。據估計,“塞德娜”直徑約為2000公里,其成份可能由冰和巖石組成,比冥王星略小,體積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是自從74年前發現冥王星以來在太陽系內發現的最大的星體。   據發現“塞德娜”的美國加州技術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爾·布朗稱,也許還有很多其他星球圍繞太陽運轉,并等待人類的發現。他說:“‘塞德娜’較之此前發現的星體距離太陽更遙遠,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還有其他星體在更遠的地方圍繞太陽運轉。”   但悉尼一所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保羅·達維斯就認為,不應該將“塞德娜”視做一顆行星,他說:“這一發現很有趣,也很令人興奮,但是其重要性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達維斯表示,早在10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知道太陽系內有很多類似“塞德娜”的小行星。 “塞德娜”比冥王星略小,距地球的距離比冥王星要遠三倍。  據估計,“塞德娜”直徑約為2000公里,可能由冰和巖石組成,比冥王星略小,可能是74年前發現冥王星后在太陽系發現的最大物體。布朗博士認為,太陽系還有無窮無盡的物質等待人類去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