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般普通魚雷依靠主動或被動聲納來尋的,而尾流跟蹤魚雷則依靠測定船只行動時,在水中形成的尾流來判定目標。這種魚雷的發展史已超過五十年,主要動機是因為船艦的靜音及隱身技術越來越好,僅依靠聲波尋的制導可能產生誤判遺漏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然而一艘靜音及隱身都良好的艦艇在行駛時無可避免還是會產生尾流,因此有可能根據尾流的型狀特征來判定船艦的位置及動向。英國物理學家凱爾文很早就提出在一個甚深流體中尾流的波動形式,從這簡單的模式中已可看出在尾流中的動態壓強及渦度的分布。魚雷若配有適當感應器,原則上可以據之測出艦艇的位置及動向。但是實際運用可能并不簡單。 從衛星圖中,我們知道一艘大船的尾流可以綿延數百千米,其形態可以存在好幾天,這些都是必定需要事先排除的雜訊。另外水中生物或其它潛艇的運動也會在水中產生上傳的重力波,魚雷也需要設法判定這些是否目標所產生的波動??梢韵胂螅诮嚯x判定產生尾流之目標比較容易,遠距離則需解決的問題很多。尾流跟蹤據當前已確知的至少有光學判別與聲學判別兩種,據信也有光/聲學判別兩種兼具的。尾流跟蹤與聲納并不會產生相互排斥,有不少的資料顯示許多還配有主動聲納。一些信息曾指出有的是以超高頻感測尾流中之小水泡,不過對此種方式之效率,個人抱持懷疑,因為假目標也容易造出小水泡。 感測尾流應還有其它方法。例如前一段談過的--船艦的尾流會傳播凱爾文波,它的動態渦度及壓強分布是大致可知的,應該可以用來作跟蹤之用,但詳細狀況不清楚。據美國國防部的說法?配備在基洛級的俄制尾流跟蹤魚雷有著頗為精巧的設計,可以排除聲音之干擾及其它已知的反制辦法。除了俄國UGST尾流制導魚雷之外,據悉法國海軍也發展了他們自己的由F-17改良而來的尾流跟蹤魚雷。目前各國對尾流跟蹤魚雷的反制似仍在發展階段。尾流跟蹤魚雷當前至少有兩個種類? 一款是尾流歸向型,另一種則是尾流點測型。 前者是在測到并穿過尾流時,把方向舵以一定角度回轉,以便朝向船艦。這種尋的方式使得魚雷會如蛇行一般,左右穿梭來追上水面艦。尾流點測則是以測試并遵循尾流邊界來追上艦艇。有人認為后者更厲害,因為無須在尾流區穿來穿去,浪費時間及燃料,且若在尾流區穿梭,說不定也容易被發現。 尾流跟蹤魚雷尋的頭當然往上看,進入尾流時須以銳角切入。由于一艘大船的尾流不容易模擬,想要制造假目標來欺騙這種魚雷并不容易(但也非完全不可能,此時也許UUV便可發生少許功效),如果未來技術允許,要反制此種尾流跟蹤魚雷,或許直接用高速的超空泡子彈/水中的超空泡反魚雷彈把它們干掉還干凈俐落些。當然,目前技術上要做到此點還有困難! 另有個問題是--當艦艇在轉彎抹角時,它產生的尾流形式與直行時大不相同,尾流跟蹤魚雷應當也有考慮到這些情況。至于國內是否引進或自研裝備,網上有許多報道,真假無法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