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這里請教師傅了!
熱心網友
新華社上海電(記者孫麗萍)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標點整理的《康熙字典》近日出版,這部我國歷史上最早以“字典”名稱亮相的古代字書首次以約定俗成的現代工具書排版形式出現。 清代編纂的《康熙字典》集當時眾多文字學家、音韻訓詁學家之力,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編成。全書分214部,收錄47043個漢字,是迄今為止最權威也最齊全的古代字書。《康熙字典》影響深廣,在清代幾乎家有一冊,即使在今天,各種版本每年銷量總計仍然過5萬本,可謂漢語字典中古老的暢銷書。近百年來的漢語工具書皆以之為藍本。 不過,由于《康熙字典》一直以原刻本形式流傳。從早年的木刻到近代的影印本,版面擁擠、字體細微,又沒有斷句標點,很大程度上使它變為古文學者的案頭書,而限制了它在普通讀者中的流傳使用。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康熙字典》全書300多萬字全部加以新式標點,以適應今天讀者的閱讀習慣。《康熙字典》的另外一大特色是采用“反切注音”和直音相結合的方法對漢字注音,但是各朝各代反切標準不一、聚訟紛紜,而直音注法又有很多生冷僻字,為今人不識。新出版的《康熙字典》全書加注拼音字母,還加注注音字母以方便老年讀者與港臺讀者。此外,書中收錄漢字都有四角號碼索引,書眉中標明本頁部首筆畫,每頁首字標注筆畫數,每字后同時附錄相應的篆字。通過引入種種約定俗成的工具書排版形式,令今人也能方便查找使用古字。 對古代工具書加以標點,令古書重獲生命力,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近年來的嘗試方向。據悉,對《說文解字》、《小爾雅》等的標點整理工作也正在進行。
熱心網友
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