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信"為話題的議論文...寫的很好的...我們要求抄范文...

熱心網友

自信:照亮人生旅程的明燈  發表時間:2003-11-11 11:24 來源:湖北招生考試 (會員:爬樹的螞蟻投稿)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又說:“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人們常常把自信比作“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閘門,啟動聰明才智的馬達”,這是很有道理的。自信使你成功,自信使你的潛能充分發揮。一、自信的內涵自信是人類心理生活中最基本的內在品質之一,也是人格結構中的本質因素,它代表著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積極的人生態度意味著一種自己對自己的認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態度,也包含著自己對自己的情緒、感覺、認識和評價。或者說,自信表示著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是不是有能力,自己是不是“值得”,自己是不是“看得起”自己。自信也就是對自我能力和價值的肯定。在心理學中,同“自信”相反的詞是“自卑”,所表現的是一種自我貶低,一種對自己的不信任,一種自己對自己的消極的心態。自卑的人像是自己給自己設置了生活中的種種障礙,凡事都不能夠盡力爭取,隨時都有著退縮的打算。因為自卑的人總是看不起自己的,總是認為自己“不能”或“不會”。心理學認為,自卑是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個與“自信”有著關聯的用語是“自負”。自負表面上近似于自信,但是與自信又有著本質的區別。自信的人對自己往往有著一種客觀的認識,所表現的是實際的內在自我。而自負的人恰恰正是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所表現的多是夸張的自己,或是自己幻想中的角色。而實際上,對自己的夸張和炫耀——自負的主要表現之一,本質上正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責現。自信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無根據的自以為是和盲目樂觀,而是激勵自己奮發進取的一種心理素質,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勁,迎接生活挑戰的一種樂觀情緒,是戰勝自己、告別自卑、擺脫煩惱的一副靈丹妙藥。自信,并非意味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成功,而是說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在戰略上藐視困難,戰術上重視困難,從大處著眼、小處動手,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奮斗拼搏,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戰勝每一個困難,從一次次勝利和成功的喜悅中肯定自己,不斷地突破自卑的羈絆,從而創造生命的奇跡,成就事業的輝煌。二、缺乏自信的表現和原因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是缺乏自信的表現。自卑者對自身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最常見的現象是害怕在別人面前說話和做事;上課、開會或參加聚會時,往往坐在后排不太顯眼的位置;在課堂上做作業時,一定要遮遮掩掩,生怕他人看見會恥笑;考試答題時猶豫不決,容易產生考試怯場;做完習題或參加完考試后,一定要與同學反復核對答案才放心。自卑的學生常常感覺什么都不如別人,容易產生失望情緒,嚴重者甚至對前途感到渺茫,對人生感到悲觀失望。自卑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猜疑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后等。這種自卑心理是壓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鎖,是一種消極、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軟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銳氣鈍化,畏縮不前,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開始,以自我埋沒自我消沉告終,使人陷入悲觀哀怨的深淵不能自拔。自卑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主要有性格因素、環境因素和學習因素。1.性格因素。自卑常發生在性格內向的學生當中。性格內向的人一般都比較敏感,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同別人比較,并得出自己不如人的結論;他們常常“冷眼看世界”,對外界的環境刺激抱著畏懼心理,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包括社會、學校、家庭及文化等各個方面。自考生大多是高考落榜者,或者由于其他各種原因未能進入普通高校學習者,他們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如不良的遭遇、挫折及失敗都有可能使他們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感。3.學習因素。自卑者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學習經歷中常常有人(多半是他們崇拜的教師、家長或其他長輩)斷言他們“不行”“無能”或作出過低的評價,如認定他們成不了才,斥責他們蠢笨,不是讀書的料等,有的可能僅僅只是作過某種類似的暗示。遺憾的是在經歷了一兩次挫折或失敗后,他們自己也接受了這種片面甚至錯誤的看法,而這種看法一旦定型,便成了他們自我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已經把自己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以及偶爾的失敗,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了。長此以往,形成自卑心理也就不足為奇了。三、自信的培養和維護一個人的自信不是天生的,它與自我評價和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有直接關系。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和理論,做到以下幾點將有助于自信的培養和維護。1.你的“自我形象”是由你自己來控制的一個人的自信感覺,在很大程度上受自我形象的影響。認為自己的自我形象不好的人,往往也具有嚴重的自卑,深深地影響到自信心的建立。因而,為了保持你的自信心,你應該充分認識到,歸根到底是你自己在決定著你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同時,你也擁有著改變你自我形象的能力。2.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有助與克服自卑。正確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不要用自己的不足之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更不能用自己的不足之處來否定自己的一切。正確評價自己,是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給自己定位,為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樹立良好的自信心。3.改變委曲求全的思維方式面對問題首先考慮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想著如果不按別人的意愿去辦會有什么后果,這就是典型的委曲求全的思維方式。人的行為是受自己的思維方式支配的,如果你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入手,那么行為的改變就會容易得多。選擇符合自己的思想、興趣、個性、價值觀的行為標準,將有助于自信的建立。4.認識和調整不現實的生活目標有些人習慣于向自己提出一種“高標準”的要求,凡事都要做最好的。這樣常常也就會顯得十分勉強,并且每當愿望不能達到或實現時,也就會不斷影響或傷害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如果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調整不現實的生活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腳踏實地求發展,那么每當實現了一個目標,便會增加一份自信。5.進行積極的自我歸因自信程度低的人,往往會陷于種種消極的歸因模式中。比如,當獲得成功時,把成功歸于自己的“運氣”;而失敗時,則深深地責備自己的無能。作為對自信心的培養,我們應該采取相反的態度和方式,進行積極的自我歸因,把成功歸功于自己的努力;面臨失敗時則盡量去考慮導致失敗的客觀因素。6.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力量自信心較差的人,總是想著自己有許許多多的缺點,同時,他們卻又往往對自己成功的力量視而不見。然而,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我們應該學會盡量欣賞自己的長處,欣賞自身好的品質,用這種欣賞和贊美,來增加自己積極的自我意識,增加自己的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價值感,以保持和增強我們的自信心。7.努力提高與發展自己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在發展的需要,都有一種內在心理品質提高的需要。這也正如心理學家所強調的,自我完善是人一生的歷程。自信心強的人,會重視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種種機會,以便使自己得到提高和發展。人的內在發展和提高,可以通過閱讀好的書籍,吸收人類思想的精華而獲得;也可以通過持續不斷的個性培養和人格完善來獲得。所獲得的這種發展和提高,會幫助我們建立與維護我們的自尊與自信。8.積極樂觀地與人相處自信心差的人往往看不起自己,同時也往往看不起別人,不能積極樂觀地與人相處。顯然,以這樣的態度與人交往或相處,會產生種種的緊張關系,也容易被人拒絕,遭到別人的非議。而這種人際交往中的挫折或失敗,又會反過來進一步打擊和影響一個人的自信程度。因而,作為對自信心的培養,我們就應該改變這種不利的社會交往傾向和態度。如果我們用一種積極而樂觀的、能夠欣賞和贊美別人的態度與人相處的話,那么也就會在這樣與人相處的情景、氣氛和過程中得到一種對自我的肯定,獲得別人的接受和認同。這樣,我們也就能在具體的生活過程中,提高與維護我們的自信心。 還有很多,只要搜索相應字眼。。